11月30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而形成的认知体系。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要走过多少二十四节气,才能读懂这一生
在很多人童年的记忆里,都会记得这首《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我们唱着它,在立春时吃春饼“咬春”;在清明时节和家人踏青,为祖先祭祀;冬至时在父母“吃水饺不冻掉耳朵”的念叨里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满心期待着即将来到的新年……节气里,藏着农桑耕种的密码,藏着时气更迭的寓言,也藏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要走过多少二十四节气,才能读懂这一生我出生在谷雨,据说出生在暮春时节的属龙之女为木命,命中缺水,一生该向有水处。像是应了这句箴言,我降生于谷雨时节,大学四年在泉城济南尽享泉水叮咚,毕业后工作扎根京西紧邻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畔……感恩这一路,生命的雨露恩泽绵绵不绝。
三年前,外婆去世时正值芒种。“五月节,伯劳鸣,绿树晚凉,画梁昼寂燕归迟。”从此,从小生活在城市的我却深深记住了这一与农桑有关的节气;从此,芒种成了生命里的隐痛,再温热的夏夜,也因这生死别离有了一缕凉薄。
要走过多少二十四节气,才能读懂这一生
读书时很爱郁达夫《故都的秋》,在北京定居后,最爱的亦是北京的秋天。秋分前后,与友人骑车到香山看满天红叶层林尽染;寒露时节,在潭柘寺怀抱古老的银杏树,静静聆听千年古刹钟声悠悠。“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古老的北京,涵养了我的心胸;古都的深秋,让我的性情也变得沉稳厚重。犹记得,从故乡来北京读研的那一年深秋,我站在北大西门两棵硕大的银杏树下,伫立良久。在秋日的斜阳里,给故乡的母亲发短信,“妈妈,北大的银杏黄了,远方的女儿长大了。”
要走过多少二十四节气,才能读懂这一生
有人说,你对时间的态度,就是你对仅有一次的生命的态度。当我们慢慢长大,远离家乡、漂泊在外,庸常的时光里,似乎我们已经习惯了用几月几号的来标注时光,用无数的“deadline”来提醒自己追赶时间。渐渐的,清明的踏青被假期汹涌的人流冲的变了味道;冬至的饺子往往在深夜加班中被忽略忘记。很少有人再用心记得,这一年的第一场雨、第一次惊雷、第一片落叶和第一次飘雪……
回望我们的祖先,那时没有丰腴的物质,却有精致的生活。每一个节气,都有虔诚的仪式、美丽的诗词,以及对自然和生命朴素的敬畏感。我们应该感念,生在一个诗的国度。每一次的时光更迭,都伴随着诗意盎然。“寒露风吹谷未黄,江清霜降山欲苍。立冬芳草犹蓬勃,小雪红花映晓窗。”进入十月后,寒露、霜降、立冬、小雪依次而来,冬日将近,万籁俱寂。此刻最宜邀三两好友,青梅煮酒,一诉衷肠。就如白居易诗中写的那样“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农桑纪要,是印刻时光的精神图谱。这么多年过去,儿时学过的《二十四节气歌》仿佛渐渐被消泯在岁月的烛台上,然而当时代的清风拂过,却仍可吹起记忆的尘埃,还原最初的记忆。有关节气,有关时光,有关故土和童年。
要走过多少二十四节气,才能读懂这一生
时光缱绻,静默温柔。在北京沉沉的雾霾天里,我又想起儿时爷爷牵着我的手,教我背诵《二十四节气歌》的场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不知,一个人要经历多少个二十四节气,才能真正参透这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