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后的黄金1小时》第6章的主题是“做‘神奇’的事,成为出众的人”。作者从5个方面给出了怎样通过“早上1小时”的“播种”让自己更加优秀的建议。
这5点建议分别是:一是将兴趣融入工作,二是要“试销自己”,三是要尝试“多管闲事”,四是要把经验加工成商品,五是要打破规则和框架。
用我自己的话来概括,就是一是要找到热爱与工作的平衡,最好是能将热爱变成工作,或者在工作中找到热爱;二是要重视写作,要学会分享,并试着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变成商品;三是不要默守陈规。
首先,是关于热爱和兴趣。我们很多人常常会有这样的纠结:究竟是要做喜欢的事,还是要为了生存放弃热爱和理想,做一些自己并不是那么喜欢的工作。我们也常常在每天的疲于奔命中感到找不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不知道每天忙忙碌碌的意义在哪里。特别是,工作非常忙碌,还要常常加班,但是获得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都很低。
但是,有没有勇气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因为我们很多人都从小被灌输为了这样一个信念:兴趣不能当饭吃。
诚然,踏实肯干的确是工作的必须品质,但是我们自己的热爱和兴趣,我们自己天赋的发挥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越久就越发现,能够发挥自己的擅长和天赋是一件多么幸福和有成就感、有价值感的事情。
所以,我们需要找到我们的热爱,发掘我们的天赋,并且找到我们的热爱与擅长同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之间的契合点。我始终相信知识、能力都是可以迁移的。也就是说,我们任何技能、知识都不是只能用在单一领域的。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让自己有一技之长,可以是自己热爱的,可以是感兴趣的,也可以是自己的天赋、自己的擅长。当我们在某一个领域能够成为行家里手时,不仅可以辐射到其他方面,也可以拓展我们所谓本职工作的深度、广度和可能性。
比如,我自己比较喜欢文字、画画,所以我有意识地提升这些方面的能力,让自己至少在这些自己喜欢和比一般人要擅长一些的方向领域能够持续精进。刚参加工作时,作为新人,必定要做很多琐碎的工作。但是一方面是新鲜好奇,另一方面是作为一个新人的自觉,知道初来乍到时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学习和了解。但是,我没有因为每天要处理很多琐碎的事情,而放弃发挥特长的机会。
记得才工作一两个月,一位领导抱着让我锻炼学习和检验我写作水平的目的,给我一个写讲话稿的工作任务。我没有因为从来没写过这类文章而表示畏难情绪,而是非常认真地写出了这篇讲话稿,并且得到了领导的肯定。而领导对于我的能力也有了新的认识,于是写报告、写讲话稿、写总结、写信息的工作也越来越多地落到了我的身上。
那段时间,我要兼顾各种杂事,也要兼顾写材料的工作,忙碌充实也充满成就感。后来,“会写材料”、“材料写得不错”成了我的标签,相应的,原本的一些杂事分给了刚来的实习生,后来,就基本上专心写材料了。
而那段时间的工作经历可以说是奠定了我日后的工作基础。即使后来换了岗位、部门、单位,靠谱、能干、会写材料一直是我的标签。
而到了新的单位和部门,我也大胆表示,比起做一些填报报表等琐碎的工作,我更喜欢和愿意写材料。我想,这也契合了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学会分享的概念。就是自己有什么能力、有什么擅长,要大胆分享出来,要大胆展示出来。同时,自己也要持续不断地深耕、精进,以适应越来越高的工作要求。
这就是每天都要持续学习、持续“播种”的意义所在。当然,作者建议的最好的“播种”时间就是在早上。作者建议每个人都要提升的其中一个能力就是写作的能力。要能够看到问题,并且能力把问题写出来、分析出来,并且给出解决方案。
写作,不仅仅是要有漂亮的文笔,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思考的力量。我们要学会用文字、用画面、用模型把我们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系统化地展示出来,既可以帮助别人,又可以提升和展示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初衷,拥有更多机会和可能性。
而不要默守陈规则是要让大家厘清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对于规则和框架,我们要知道它们的意义是什么。只有看到了问题的本质,无论是遇到问题,还是要推进工作,我们就能非常快速的分析,这样做或者那样做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出现了问题,或者我们有好的提案,却可能与一些惯例、旧的规则形成冲突。为了有效推进,我们必须在充分思考和论证的基础上,灵活机动地、大胆地打破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 ,找到新的突破口、发现新的契机。
总之,这些事都是我们当下应该立刻“播种”,并养成固定时间进行推进的习惯,而最完美的时间段,当然还是在美好的清晨。
无戒学堂日更第233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