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适应资产阶级的改革,废止了“读经讲经”科,提出设立国文科,在国文教材内容上也废除了清末“忠君”、“尊孔”的说教,提出对学生实施资产阶级的道德教育(自由、平等、博爱)、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当时,教育部公布的《小学校令》规定:“小学分初等小学与高等小学。”初等小学校修业期限为四年,高等小学校修业期为三年。随着教育变革,新的教科书应运而生,体现了新时期的教育思想。
民国是教材编制、出版最为活跃的一个时期,教科书出版书局众多、教材种类繁多,教科书从内容上加进了一些资产阶级道德教育思想和实用科学知识,教材选文内容更加丰富,修身、历史、理科、地理、实业、国民知识、世界知识等方面内容均有所涉及,打破了传统私塾教育只教读四书五经的局限。民国时期教材实行审定制,允许各出版机构自由编制课本,允许民间书局经营教科书业务,许多社会名流都参与到坊间教科书的编制和审定工作,但国家通过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对教科书的稿本进行审查、控制,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出版集团是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抗战中期,国家物力、财力更加困难,为了“便于教学上的联络,又可以免去多用书本的麻烦”,合并社会、自然、卫生三科为常识一科。民国三十年以后,又将常识与国语课配合编辑,以减少课本数量。
黑龙江省档案馆馆藏有一册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1月出版的初级小学国语常识课本第五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国后期的教育理念和教材编写状况,弥足珍贵。该课本为竖版,左开本,由国立编译馆编、教育部审定的初级小学三年级课本。此课本编辑要旨:“依照民国三十年十一月教育部公布小学国语、常识两科课程标准编辑,并于三十五年二月修订;本书将常识与国语配合编辑,以常识教材为经,以国语教材联络之;本书常识教材以图表为主,附以简要注释,国语教材以儿童文学为主;本书国语、常识二科教材分量根据课程标准所订二科教学时间为比例;本书教材排列注意时令环境,以便教学;本书八册供小学初级四学年之用;本书备有详细单式及复式教学法,供教师教学参考之用。”在课文前后具有问题和作业材料,使儿童可自行思考和实验。教材的编写体现出课内与课外的统一,注重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帮助儿童养成主动研究的习惯。
国语常识编于一本,国语常识教材各保其固有的内容。常识目次主要内容有:政治集体、公共卫生、兵器介绍、居住管理、农业生产、食物营养、衣物面料、生活常识等。国语目次主要有:国父故事、可爱中华、历史故事、诗歌、常见应用文等。纵观课本编写内容,可以看出常识课本与国语课本,在文图、版式设计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内容也有重叠,但常识和国语性质不同,国语的目的重在识字、读书、习语言,并涵养感情、德性,启发想象、思想,侧重于尚理想、重欣赏。常识则以得到知识、养成习惯为重要条件,主要从社会与自然的角度介绍基本的常识知识,为儿童提供个人、社会、科学、历史等多个领域所涉及的经验,使他们有能力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
课本的总体在编制上注重观察、调查、讨论、实验等,这样的安排可以帮助儿童养成主动研究的习惯。选文安排上虽然有的介绍社会知识,有的偏重于自然知识,但这些知识之间都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既贴近儿童的生活,又能吸引儿童的兴趣,说理蕴于故事,达到基础知识普及和道德教育目的。民国时期小学教材摆脱了私塾蒙学读物的影响,逐步走向现代教育体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