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七章 文轩去延安(大结局)
赵堡讲习所的操场上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操场上搭起一个舞台,舞台上方红纸黑字写到:“庆祝保卫战胜利表彰大会”。舞台的背景上悬挂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照片,照片下面的主席台上坐着张政委、张团长、任参谋和翟主任,中间还空了一个座位,像是在等某个大领导的到来。舞台的下方整整齐齐地站满了八路军战士、抗日民兵和民众代表。赵文轩和张福生佩戴大红花坐在第一排的受表彰行列中。
张政委走向台前,用慷慨激扬的声音大声说:
“同志们!乡亲们!我们在保卫战中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今天召开庆祝表彰大会,一是表彰本次战役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二是坚定我们持久抗战的信心;三是激发我们更加旺盛地抗日救国热情。大家看到了,主席台上还有一个空座,我们还要等一个人的到来,这就是军分区的特派员,他要亲自参加我们的大会,并带来上级领导的嘉奖令。”
张政委缓了缓后又接着说:
“今天我们还要特意感谢到现场义演的豫西马派豫剧大师,在大会开始之前,请大家先欣赏豫剧《穆桂英挂帅》。”
话音刚落,掌声一片,第一排表彰者也自动起立,向前来义演的演员致意。
在一段民风淳朴的器乐声中,“穆桂英”登台亮相,走摆姿势、双目有神、步伐稳健、托袖如风,随着器乐的节奏开始震胸开唱: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
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
头戴金冠压双鬓,
当年的铁甲又披上了身。
帅子旗飘如云,
斗大的穆字震乾坤,
……
“穆桂英”字正腔圆、铿锵有力,每一句唱词都沁进赵文轩的心里。他看着“穆桂英”的金冠帅袍,宽带战靴,身背令旗,手持帅印,粉红色的脸上皓齿蛾眉、双目传神。赵文轩看着看着仿佛看到的不是穆桂英,而是段素梅,他不由自主地回头看了看段素梅,段素梅也正看着他。
一曲唱罢,只听场外传来急促地马蹄声,台下的战士翘首观看,台上的张政委一行也急忙下台迎接,只见两匹骏马驶进会场,前面的一位是军官,后面随从的是警卫员。
会场又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张政委示意欢迎军区领导的到来。军区领导未作停歇,直接上台入座。
“同志们!老乡们!让我们再次欢迎军区领导邓贤齐主任。”
赵文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耐不住激动地情绪正想冲上台去,被身旁的张福生捺了一下才稳住了神。
“是的!就是他,他就是我的邓老师!”赵文轩热泪盈眶。
“同志们!我们有请军分区邓主任讲话!”张政委也略显激动,转身有请邓主任来到台前,现场突然间鸦雀无声。
邓主任来到台前,环视了一下在场的战士和民众,忽地立正,行了一个军礼,眼神中充满了感激、认同和期待。
邓主任用最大的声音开始讲话,高度评价和肯定了赵堡保卫战取得的重大胜利,表扬了战斗中的英雄事迹。他展开了对目前世界形势和中国形势的分析,宣传了八路军在根据地取得的战绩。邓老师讲话慷慨激昂,抑扬顿挫,俨然又是一位老师站上了讲台。
画外音中赵文轩情绪激动,思绪万千。
老师啊老师,是你在三尺讲台把我这个穷学生变成激进青年,但是一连串的遭遇让我找不到方向,你对侵略的痛斥和对祖国的哀叹,让我这个一介布衣仿佛都痛苦地感受到了。家破人亡,亲情隔断;血雨腥风,虎穴龙潭。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日本竟敢践踏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为什么我们的政府是那样不堪一击?老师啊老师,我真有些抱怨,抱怨你当初为何没有把我带到更大的抗日前线……。
“赵文轩!赵文轩!”邓贤齐开始颁嘉奖令,连喊了两声,张福生推了他一下,发呆的赵文轩才反应过来。
“到!”赵文轩小步跑上台,走上台时他放满了脚步看着老师。
邓贤齐张开了双臂,赵文轩跑上前去和老师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这就是我的学生,一个接受过战争洗礼被党培养出的合格的八路军战士!他思想进步,机智勇敢;送过情报,除过汉奸;保护国宝、英勇参战;他捣毁了一个伪组织,搅乱了日寇侵吞大批文物的贪婪的计划。”邓贤齐越说越感激动,他紧紧地拉着赵文轩的手继续说:
“今天,我不但要宣布给予赵文轩同志的嘉奖,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宣布,经过他的申请,上级党组织同意赵文轩同志入党!”
庆祝的掌声、呼声让此时的赵文轩有些眼花缭乱,他仿佛掉进了呼声的海洋,被无数只手拖着,飞翔着。
“赵文轩--!还有一个事你咋没申请?你还想让我等到什么时候啊?”人群里跑出来一个红棉袄,原来是心直口快的段素梅。
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哥哥,段素梅和赵文轩的婚期一拖再拖,两人早就商议,准备向根据地申请,让根据地的领导来做这个主。当段素梅听到入党的申请都批了,没自己的事,性子一急就跑了出来。
“她是谁啊?是谁?”邓贤齐指着段素梅,笑着问赵文轩。
“她是赵文轩没过门的媳妇!”张福生作怪地扯着嗓子喊。
“来来,上台上台。”邓贤齐打着手势对段素梅说。
赵文轩脸红脖子粗,手脚不知往哪里放,冲着段素梅乱挤眼。
一说上台,段素梅还真的有些不好意思,正欲往回缩,张福生跑上来,连拉带推地把段素梅送上了台。
“这位同志,你有什么请求?你说你说!”邓贤齐很客气地鼓励道。
段素梅定了定神,把自己和赵文轩的事简明扼要地讲了一遍,讲的声泪俱下,现场的每个人都表现出了同情和理解。当她讲到要找哥哥段学武的时候,邓贤齐沉默的表情愣了一下。
“你说是谁?”邓贤齐问段素梅。
“段学武,段学武是我哥,我爹没了,他爹也没了,我哥也找不到,我俩的事只有请组织上做主了。”段素梅委屈地说。
“你说的是不是去东北,后又去西安,再后来又跑延安的段学武,她是洛阳东关段掌柜的儿子?”邓贤齐表情惊讶地问。
“就是就是!你认识我哥?”段素梅惊喜地问邓贤齐。
“何止认识?好!你们的事我代表组织替你个做主了!”邓贤齐斩钉截铁地对面前的两位年轻人说。
表彰会结束了,真个赵堡镇遛秧歌打鼓唱台戏,沉浸在胜利的氛围之中。
赵文轩站在庄严的党旗下进行了宣誓,根据组织的决定,根据地选派他去延安学习。
在邓老师的主持下,两人举行了简陋而隆重的婚礼,婚礼过后,赵文轩要去延安学习,段素梅也要去延安,根据邓老师提供的地址去找他哥。
张政委、张福生把这一对革命新人送出寨门,赵文轩紧握着张政委的手,迟迟不舍得离去。
东边的太阳挂上了山头,明媚的阳光透过斑驳的树杈洒在他们两身上,空气中虽然还充斥着冬天的寒意,温暖的春风好像早已经吹了进来,暖意融融地吹佛在他们的脸上。
“素梅!我想听一你唱戏。”赵文轩拉着段素梅的手说。
“听什么?”段素梅欢快地答应。
“《穆桂英挂帅》!”赵文轩看着蓝天、白云、大山说。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
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
头戴金冠压双鬓,
当年的铁甲又披上了身。
帅子旗飘如云,
斗大的穆字震乾坤,
……
结语:一段虚构的故事,讲述一段真实的历史,赵文轩只是一个平凡的人物,在那个年代,成千上万的英雄先烈都有过同样的经历。牢记这段悲壮的历史,传承中华不屈的精神,此书表达也就足矣!
十年待雪靖康恨,
烈烈激怀臣子心。
喋血中原赋使命,
虎狼倭邦自掘坟。
完稿于2018年8月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