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736463/137d79deef7168a1.jpg)
刚刚看了一本书,看的很慢,很惊讶,为什么这本书在角落里放了那么久?当时可能是因为特价或是凑单我才买了这本书。
今天,我翻开了这本书,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这是一本有关思维逻辑的书,也就是提问的底层逻辑,有思考才有提问。
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书中提到了这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应该是互补的,也应该是缺一不可的。两个思维模式需要平衡,一旦失衡,极端情况下就会这样:
别人说什么都是对的,别人说什么,就接受什么,就像海绵吸水,来者不拒,没有自己的想法。
忽视他人的看法和结论,完全是自己“独断专行”,通过自己的认知来判断。而自己的认知是有限的。一直排斥别人的结论,自己手里的“金盘”就会越来越小。就像书中说的,“想要在知识的河流里掏出智慧的金子,你的淘金盘里首先得有点东西供你掂量才行。”
上面的两个例子,极端一下。
海绵式思维,完全接受别人的结论,当别人的结论相左时,自己就会成为一个矛盾纠结体,选择困难症。
淘金式思维,极端一下,绝不接受别人的结论,那自己的“淘金盘”岂不是空的呢?
当然淘金式思维说的是应该披沙拣金,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别人的结论是否正确合理。
有时候我们需要通过海绵式思维接受一些结论,有时候我们需要淘金式思维,筛选和思考别人的结论,思考这个结论存在的意义,思考这个结论和自己的关系。谁会去浪费大量的精力去关心和自己无关的事情呢?
这不是一篇读后感,是我对这两种思维方式的理解。
这本书的名字《学会提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