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甲是一名谦谦君子,平时很注重个人形象。可是前几天,不知何故他上完洗手间后破天荒地忘了关“鸟笼”,要命的是,同事甲还频繁地穿梭于公共办公区,据说不少人均发现了那异样的风景,但都视而不见。只有同事乙慈悲而率真,她在便签纸上写下几个字,起身追上去递给正当飞扬阔步的同事甲。同事甲看了便签后羞得脸红耳赤,落慌而逃。从此同事甲每每见到同事乙总是露出不自然的表情。
于是同事乙私底下委屈地对我说:“我是好心的,但似乎非但没有帮到他,反而让他难堪了。如果我当时谨慎一点,采用匿名的更巧妙的提醒方式就好了。”
同事乙的这番话,让我想起一件关于慰问贫困户的往事。前年春节前,某区长带领一伙领导慰问当地一些贫困户。因我们单位是慰问品的提供商,我作为单位代表被邀请一同前往慰问。当地的记者媒体也也来了俩人,一人扛着摄像机跟拍,一人手持话筒待命戳人嘴巴。
受慰问的贫困户都是提前数日打好了招呼的,让他们做准备的准备。却偏偏有一户贫困户准备得过于充分,慰问当天竟然只开半扇门,还阴阳怪气地冲区长大人大放厥词:“你们上我家来坐我们热烈欢迎,但是慰问品什么的请拿回去,没必要整这一出……”当时场面极度尴尬,区长让媒体关掉摄像机,亲和力十足地说:“我们是真心实意来慰问的,请理解我们的关爱之心,慰问之情,也请放心,绝对不拍照不摄影,充分尊重老百姓的意志,老乡开门啊……”这家人这才洞开大门。而非常有眼力劲的区长的跟班,立即将原定的慰问品腰斩一半送出,其动作之行云流水丝毫不着痕迹,令站在最后的我叹为观止,忍不住想把大拇指伸到他们鼻子前,以示敬佩。
如今将这两件毫不相干的事情联系起来,我不禁慨叹:所谓的做好事,有时真未必是好事,尤其是当行好事者不了解被行者的真实需求时,亦或者行好事者的目的不纯时,好事便往往变成坏事了。比如前面提及的两件好事,其实都成了不那么美好的事了。但这两件事又有着根本的区别:前者行事者无别心,后者行事者有他意。无心者自然不罪,有意者却大跌眼镜。
可社会就如此,人性亦如此,社会似乎从来不缺少粉饰,而人的率真好心有时候倒显得不合时宜了。
文/若安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