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滴子”从何而来
鼎鼎大名的“血滴子”,在清朝的各种史料、档案中并不见其踪迹。就算是雍正朝及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写就的各种笔记小说中,也不见有关这种神秘莫测的兵器描述。

直到清末民初,市井之间兴起一股谈论宫闱秘闻的热潮。政治气氛紧张神秘的雍正朝,自然是文人绝佳的题材。凭着一支支生花秒笔,文人不但凭空创造出吕四娘这样一个身负血海深仇,潜入深宫刺杀雍正帝的侠女形象,还为雍正帝下的特务机关配备了“血滴子”这样来无影去无踪却又百发百中的武器。
杀人“血滴子”

在小说中,血滴子是专门把人头从脖子上取下来的武器。虽然古代中国的很多武器都能使人身首异处,但在血滴子却不是寻常武器。
有的野史称,血滴子在使用的时候,是被“放出去”的。持有血滴子的人不需要直接直接掌控武器,便能在瞬间取下人头,杀人与无形之中。千里之外就可取人性命,在使用时血滴子和目标不会相隔太远。使用者把血滴子放出去或者抛出去,它便会把人的头颅罩住,飞快割下人的头并一同收回来。被血滴子袭击的人就成为无头尸体,十分恐怖。

有的野史将血滴子描述成一种半球体的器物,内藏一圈锋利的快刀,用时把它扣在对方的头上,开动机关,就能把人头轻易割下来。有的则认为血滴子外形酷似皮筐,大小刚好能容下人头,筐口装有锯子,筐内有铁链,一抛出去套上人头,锯子就会割断脖子。有的还说“血滴子”是一条长铁链连着一个圆帽装的金属,可套住敌人头颅,刀齿就会把脖子切断。在飞行途中,血滴子还会连续发出呜呜的鸣声令人顿然生出恐怖之感。圆形金属内还有化骨水,能把割下的头颅溶解。从此毁“头“灭迹。
也有根据根据清宫的诸多文档考证,血滴子实际是一种极毒的毒药。这种毒药可能就是影视作品中鹤顶红和砒霜的原型,经常用于毒死嫔妃。它是用毒蛇的毒液混合一种毒树的汁液炼而成,一滴就可令人致命。故名为“血滴子“。炼制这种毒药的主要原料是一种名为”撒树“的树木汁液,出产在广西边境的深山老林里。苗人所用的毒箭,箭头上所敷的”见血封喉”的毒药,就是用撒树汁熬制而成。
“血滴子”的传说经由民间口传,一直绵延不绝。直到今天,以“雍正时期血滴子”的小说和电影依旧层出不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