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宝贵的无非就是生命,就是活着。哪怕再苦再累再穷,只要还活着,就一定有改变的可能。
“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了。”
人只要活得高兴,就不怕穷。
这句话是福贵的娘多次对福贵说的,想来既是为了宽慰福贵,也是自己半辈子的经验之谈吧。
母亲其实是最宽容大度的,对于自己的孩子而言,哪怕他是个败家子,哪怕他十恶不赦,母亲都会微笑着原谅,默默的一起度过难关。
可是,母亲原谅你了,父亲原谅你了,妻子原谅你了,孩子原谅你了,你能够原谅自己吗?能够把过去的一切一笔勾销吗?
我想,那是不可能的,错了就是错了,哪怕所有人都原谅你了,都可以坦然的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可是,自己的那关还是没有办法过的,只能尽力去弥补,尽量做好以后的自己。
福贵就是这样的人,我想,他应该怎么也没有办法原谅自己,所以只能在日后竭尽全力弥补自己犯下的错。
福贵本来是个富二代,还是个独生子,家里有一百多亩田,专门靠收地租就富到流油。他吃喝嫖赌,甚至还打他有孕在身的妻子,翻着花样羞辱他的老丈人。
最后福贵在“赌神”龙二的几天几夜的忽悠下输掉了所有家产还有祖宅,只好搬到茅屋中度日。不料,没过几日,父亲就由于福贵的败家加上大病一场之后就离开了人世。
由于福贵在自家还是家道殷实的时候多次羞辱老丈人,而且对家珍也百般羞辱,于是他在父亲离世后,老丈人便敲锣打鼓抬着花轿接走了有孕在身的妻子家珍。
从此便和母亲,女儿凤霞一起生活,然后求着龙二向他租了五亩田,瞬间从富二代变成了庄稼人。
直到有一天家珍带着襁褓中的有庆回到茅草屋里和福贵一家过起了穷困潦倒的生活。
母亲病倒后,福贵带着家珍从老丈人给的钱去城里请大夫。无奈,被国民党军抓去当壮丁,目睹了死亡,经历了饥寒交迫。直到解放军打过来,让他们选择去留,他才得以回家团聚。
…………
我佩服家珍,她明明有很多的选择,她可以离开福贵,可以过得更好,而且福贵之前对她百般刁难,她更加可以理直气壮的离开。去重新开始,重新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她没有,她爱福贵,她只爱福贵,所以她还是回来了。哪怕穷困潦倒,哪怕苦不堪言,哪怕暗无天日,她也还是义无反顾的回到丈夫身边,不计前嫌继续一起生活。
“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给你做一双新鞋”。家珍对福贵说。
倘若是换了别人,应该又是另一番模样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和另一半不计前嫌同甘共苦白头偕老的。
更加心疼有庆和凤霞姐弟俩,因为极度贫穷,必须挑起本不该在那个年纪挑的重担。幸好,姐弟俩都是极其懂事的孩子,任劳任怨坚韧不拔。这应该是家珍的功劳,因为家珍的贤良淑德,耳濡目染了两个孩子。所以,孩子才这么优秀。
但是,上天弄人,凤霞因为发高烧没有钱看医生导致活泼可爱的孩子变成了聋哑人。但可能是还小不知道怨恨父母,也可能是孩子太过懂事,知道父母不容易,所以就不哭不闹坦然接受现实。又重新做回乖巧懂事的孩子。
可是,现实生活又一次一次逼着这家苦命的人。有庆到了上学的年纪了,可是家里温饱都困难,所以福贵和家珍把凤霞送给人家帮忙,好减轻家里的负担,也好多些钱给有庆上学用。
原文是这样的:凤霞命苦,这辈子看来是要苦到底了。有庆可不能苦一辈子,要让他念书,念书才有个出息的日子。总不能让两个孩子都被苦捆住,总得有一个日后过得好一些。
赤裸裸的重男轻女思想,有庆可以上学,而凤霞要去送人,这简短的话语竟然把重男轻女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庆爱姐姐,和姐姐最亲,所以自己宁愿不读书也要和姐姐在一起,宁愿自己苦自己,也要一家人在一起。可是,七八岁的孩子怎么可能拗的过父母?
有庆为了不费鞋,少让妈妈纳鞋以减轻妈妈的负担,自己宁愿光着脚跑着去上学、回家、割草喂羊,哪怕下雪天,也光着脚。与其让妈妈累,不如自己冻着。
小小的孩子,可以一边上学,一边腾时间割草喂羊,还尽可能分担家务。这样好的孩子应该要健康快乐长寿的。可是,县长的女人,也是有庆的校长,生孩子大出血,学校着急小学生去献血,只有有庆的血型适合。
黑心的庸医便无情的抽干了孩子——有庆的血,让早上还活蹦乱跳青春无敌的孩子在下午便命丧黄泉,让本来就不堪一击的家庭痛不欲生。
更加狗血的是,那个县长是春生,曾经和福贵一起目睹过死亡,经历过饥寒交迫的春生。所以“大气”的福贵在儿子死后对春生说:“春生,你欠了我一条命,你下辈子再还给我吧。”
以为有庆走了后,老天已经捉弄这家人捉弄够了。可是,祸不单行。凤霞终于和二喜结婚了,而且婚礼十分气派,让众人羡慕不已。二喜和凤霞也生活得幸福满满,可是好景不长,凤霞生下孩子——苦根后大出血不省人事。
乖巧清纯的凤霞走得家人猝不及防。这个伤痕累累的家庭已经无法再承受打击了,尤其是一直卧床不起的家珍(得了软骨病)终于无法再支撑下去了,便也平静安详的离开了人世。
苦根是二喜和福贵生活下去的唯一动力。可是,善良憨厚老实的二喜又被水泥板砸死了。
从此福贵和苦根一起艰难生活着。由于家里实在贫穷,豆子很少有机会吃上。福贵给发烧的苦根煮了豆子后就去采摘棉花了,回来后,苦根被豆子活活撑死了。
福贵便独自生活着,直到攒够了钱买了一头老牛,依然艰难困苦的生活着。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文章经典摘要:
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
人都老了,还在乎什么鞋上的泥。
话可不能这么说,人老了也是人,是人就得干净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