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文赏:
【精选推文】:阳光照在大江边(上)
【推文作者】:愚人_2018
【评论者】:梦也馆长
花了两天才读完这篇小说,应该是一部中篇小说的上篇。被老师的文字所折服,陷入久久的沉思,既震撼于故事中人物仿佛活了起来,也反省自己的写作初心。
我虽常借博尔赫斯之言,称但凡笔耕不辍者,都是文字共和国的成员。但若说是文学共和国,我恐怕连门槛也尚未触及。于是笔下的只言片语,也只是对于片刻人生的追忆与反思,距离通过文字构建大千世界还遥远得很。
看到老师的文章,恍惚间仿佛回到了高中课堂,这种写法分明是于严肃之中带着几分不紧不徐的下笔从容,与课本中的文字虽风格有异,文字的能量密度却如出一辙。
我常常在写作中受困于自己的啰嗦,为了回避这个问题,在叙事时就常常白描,尽量用最少的字数去承载情感。这样做虽然规避了华而不实的浮躁,却也令文字的余味儿和人物的饱满度大打折扣。
在老师的小说里,我们时而在景物描写中窥见人物的心理,细嗅乡土的风情,仿佛周遭都变幻为故事里的场景。静静品读,每一个动词、形容词都那么贴切形象,如同上学时的文学鉴赏课。在这举重若轻的遣词造句里,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积累与沉淀。
我在写文时,常常不由自主地加入主观评判,曾经接受荣格的MBTI人格测试,intj的类型虽有些长处,却也极容易因为直观判断而形成偏见。或许偏见本身无可避免,但在小说中,倘若希望塑造出浑然天成的人物形象,也就需要尽可能放下自己的上帝视角。人物仅仅是随着其自身的境况和命脉而在一个又一个分岔路口做出选择,读者只在通读全篇后才恍然大悟于命运的捉弄与人生的无奈,在阅读过程中则身陷与小说中人物一样的不自察状态,任由命运的摆布——这一切实在太过自然,以至于很难被察觉。
文章透过人物的命运,折射出时代和政策的演变,写的并不刻意,每个人都在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
我想,自己距离浑然天成的写作者还有极大的差距,初期通过日更培育了些许手感,之后或许就应该收回躁动的心,慢慢地写作,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逐渐触及到文学的门槛——这并非所有人的归途,于我而言,却终归向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