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早已时过境迁,但我如今写下高四这两个字时,心中依然百感交集。
高考是何其的沉重,短短一年的时间,却被它碾压成一漫长的岁月,这岁月艰难,苦涩,孤独而寂寥。
它像梦一样,像人生一样。
去年的八月,在经历了一个自由而喧嚣的暑假之后,我终于还是放弃了去已录取的大学报到的念头,在那个潮湿闷热的季节里,来到了另一座应试教育的黑暗工厂。而与此同时到来的,还有陌生的环境,朝九晚五的生活,素未谋面的人,远离了的故土,和未卜的将来。
我不得不再一次面对与接受高三的紧张、压抑、困惑、迷茫、孤独、抑郁、悔恨、悲伤……一切像回到了原点,而这一切,都是我高考之前始料未及的。
我依然记得到安中的第一天,我坐在那个一百多人的大教室里,周围安静得让人压抑恐惧。我呼吸着污浊不堪的空气,看着桌上的堆成山的复习资料和试卷,我无奈地苦笑。
四周是完全陌生的同学,讲台上老师激情澎湃指点江山,窗外有小孩的哭声,以及马路上车水马龙不安的躁动。
南环路上霓虹闪烁,这座城市歌舞升平,风花雪月,安乐而祥和。但高考像一个笼子,它把我们所有人都困住了。
因为各种原因,十月份的时候,我一个人住进了学校附近一个十来平米的地下室里。
那是一个潮湿、昏暗、逼仄而狭小的空间,天花板离地不足两米,没有任何透光的窗口,空气无法流通,房间里满是霉味,没有手机信号,没有自来水,也没有厕所。
每天晚上,我坐在哀愁的灯光下,仔细听着外面的风呼啸着越过草木的哀怨嘶鸣。脚边和桌上都是堆积如山的试卷和复习资料。
十二点一过,困意来袭,然后两杯咖啡下肚,我还是不得不继续投入这场激烈而残酷的战争。这一场战争是孤独的,没有战友,周围的人都是我的对手。
为了追求所谓的教育质量和教学资源,我离开了紫中,来到了安中。周围的一切都是新的,但我没有任何新鲜感,因为所谓新,也不过是陌生罢了。
在那个所谓的高考尖子班,没有同窗情谊,没有师生感情,没有一切青春年华里应该拥有的美好的情感、蓬勃的希望、炽热而强烈的爱。
因为在高考这个无法改变的蛮横制度之下,很多原本美好的东西都是不被允许的,月亮不在天上,它被人摘下来踩在了地上,所以仰望是不需要的,只管低头吧,低头学习,低头写作业,低头熬夜挑灯夜战,低头生活,低头死。
我们昼夜不息地忙啊忙,忙到连自我都快要忘掉了,哪还有机会想起朋友、亲人、身边的彼此呢?所有人都在日复一日地不断做题,考试,再做题,再考试,像是一个永远没有尽头的循环。
也许是因为对当下现实的厌恶和恐惧,我开始怀念过去,也祈盼将来。但未来究竟在哪里,我不知道,也无从说起。
我读了三遍路遥的《人生》,企图以此来激励自己。但后来我发现,在应试教育的制度之下,所有的高中里的所谓励志教育,情感教育,都不过是学校用来为学生们洗脑,以图提高升学率,维护集团利益的一种工具罢了。
寒假前,基友从西安来找我,我们在一个破烂的烧烤摊简单地吃了点饭喝了两瓶啤酒。那个时候距离我们高三毕业还不到一年,但我却感觉我们像是久别重逢,我突然有一种莫名的哀伤。
第二天当他踏上长途列车离开时,我想起了一句诗,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我们 迫不及待地相聚,又迫不及待地分离。仿佛简单的一顿好饭,两瓶啤酒,就足以抵挡长久的分离。但当时间过去,所有的喧嚣都归于平静,所有的筵席都终于散去,我们都终将回到各自的现实,开启另一个梦。
我想这应该就是成长吧。被生活推着向前,我们不得不开始学会接受越来越多的分别,面对越来越莫测的生活,习惯更难耐的孤独,等待更难得到的爱人,领悟更难发现的幸福。
6月8日,高考的最后一场,我涂完英语答题卡的最后一个空,放下笔,还剩二十分钟。窗外阳光耀眼,盛夏的蝉鸣像遥远而渺茫的歌声,考场里安静又凉爽,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什么都不用想,就像坐在春日的黎明里。
高四的一年总算还是过去了,现在我在西南盆地的一隅,自由,温暖,忙碌而充实。回想起那些时光,不胜唏嘘。
但如今我却有些感激当时的自己,以及高四的那段日子。我对那时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也对当下的生活倍感珍惜。20岁,一生中最精彩的十年即将开启,我想人生这列车要开始加速了,那些过往的岁月,就像穿堂而过的风,消散在明亮的月光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