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uo简读经典||论语

作者: 百年yesuo | 来源:发表于2019-03-28 16:59 被阅读50次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秦始皇用法家一统中华,汉武帝时开始独尊儒术,其后统治者虽然道、法偶尔用之,但用得最多的还是儒家思想,而这个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就是孔子,《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集,记录了他们的言行、思想及政治主张。

    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是儒家伦理文化的重要思想,所谓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此三纲是董仲舒提出来的,也正因为此三纲被统治阶级汉武帝看中,所以才有独尊儒术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但其实这个三纲是完全曲解了孔子的原意的,孔子在回答齐景公问政的时候,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其本意是指君有君样,臣有臣样,父有父样,子有子样。而五常则指“仁、义、礼、智、信”,这个五常可谓对孔子儒家思想的高度概括。(《论语》文中知智相通)

    仁义道德,如果说道德两字已被老子抢先一步用作道家思想的精髓,那仁义两字孔子则当仁不让地将之用来诠释儒家思想。孔子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那么何为“仁”?《论语》中论述仁的地方很多,却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但凡你能想到的褒义词都叠加上去或许就是了。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又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12.1)

    仲弓问仁,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2)

    樊迟问仁,曰“爱人”,问知,曰“知人”(12.22)

    子张问仁的时候孔子说了五个字“恭、宽、信、敏、惠”(17.6),又说“刚、毅、木、讷(ne)近仁”(13.27)

    子贡问怎样才能做到仁呢?孔子对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5.10)。孔子将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5.9),提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樊迟问知,孔子对曰“务民之(趋达)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6.22),对于仁和智的关系,孔子有个很好的说明,“知(智)者乐(yao)水、仁者乐(yao)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6.23)、又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9.29)。智者知人,关于这一点,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16)。

    孔子儒家伦理文化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礼”了,孝敬父母、弟兄友善、尊老爱幼这些都不难理解,孔子提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4.19)。但在许多时候孔子将礼节、礼制看得很重,不但自己严格遵守,要求别人也要努力做到。

    孔子有一个发小叫原壤,有一次孔子去见他,原壤居然屁股着地,两腿前伸坐着迎接孔子,孔子见了骂道“幼而不孙(逊)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14.43),还用拐杖敲他的小腿。由此可见,孔子是非常讲究礼节的,古时人见面都是跪坐,也就是屁股坐在自己的小腿上。原壤仗着与孔子打小一起光屁股长大所以就不怎么讲究,孔子骂原壤老而不死是为贼未免也太过,但如果将这件事看做发小之间半开玩笑的教训也就不难理解了。

    孔子对鲁国权贵季孙氏超越礼制使用六十四人的舞队提出了批评,曰“八佾(yi)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对齐国大夫田恒(heng)杀齐简公,孔子因做过鲁国的大夫,按规定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鲁哀公,并且请求讨伐不守礼节的齐国田恒,谁知鲁国其时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当权,鲁哀公说你去跟那三个人说吧,孔子于是再去告知请伐,结果遭拒(14.21)。孔子对此非常失望,春秋战国礼乐崩坏,又岂是你孔子一人之力可以挽回的?两年后孔子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如果说以上这些对礼节的遵守还有点正义性可言,那下面这个故事孔子对礼的死守就有点迂腐的味道了。说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渊年纪轻轻死了,颜渊一生清贫,他父亲就对孔子说你把你的车子卖掉给颜渊弄口好点的棺材吧,孔子说我做过官,根据礼节当官的是不能徒步行走的,所以不能将车子卖掉。孔子的门徒们对孔子说,我们出钱将颜渊厚葬吧,孔子又说不可,根据礼节,有地位有财力的人家应该厚葬,家境贫困的不该厚葬。结果门徒们没听孔子的话将颜渊厚葬了(11.8)。

    孔子不但是一位思想家,也是一位教育家,被后世尊为孔圣人,万世师表。孔子提倡“有教无类”(15.39),认为每个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17.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7.25),不但进行各种知识的教育,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强调品质的培养,可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孔子还很注重因材施教,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5.20)。指出:“道不同,不相为谋”(15.40)、“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6.21)

    《论语》中关于教育学习的格言很多,比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un怒),不亦君子乎?”(1.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11)

    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i)”(2.1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17)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5.1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20)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hui)人不倦”(7.2)

    食不厌精、脍(hui)不厌细”(10.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22)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16.9)

    孔子“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4),年轻时就有志于学,认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9.26)。虽然他的一生颠沛流离,政治主张不能被当权者所采纳,但他始终能安贫乐道,曰“朝闻道,夕死可矣”(4.8),同时以君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也希望大家都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

    在孔子眼里:“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恵”(4.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君子欲讷(ne)于言而敏于行”(4.2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7.37)、“君子成人之美”(12.16)、“言必信行必果,硁(keng)硁然小人哉”(13.20)。他认为,“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16.7),指出:“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17.23)。

    对于交什么样的朋友,孔子提出了“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bian)辟(pi)、友善柔、友便(pian)佞(ning),损矣”(16.4)

    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15.31),这个和杨绛先生说的“年轻人想得太多,读书太少”如出一辙,看来孔子远在几千年之前就悟到了这个道理。孔子又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5.12)、“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15.27),大师说的每一句话真的都是至理名言。但也有一句名言引发了争议,这句话就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17.25),表面上孔子有贬低妇女的意思,将女子与小人归为一类,实际上孔子只是用作类比,女人是感性动物,其对感情的需求是不是很形象?但这里的抱怨断没有小人之抱怨的恶毒。

    孔子虽然说了许多名言警句,但在文学上似乎没什么建树,没有留下多少诗歌、散文之类的文字记载,偶尔的一次感慨被弟子们记录在《论语》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9.17)。相对而言,孔子在政治主张方面的言论就多了些,除了著名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外,其他著名的如“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3.2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8.1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13.3)、“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16.1)。

    孔子一生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论语》中记载了孔门十哲,德行:颜渊(颜回)、闵(min)子骞(闵损)、冉(ran)伯牛(冉耕)、仲弓(冉雍)。言语:宰我(宰予)、子贡(端木赐)。政事:冉有(冉求)、季路(仲由、子路)。文学:子游、子夏(11.3)。

    颜渊是孔子最看重的弟子,《论语》中说颜回好学,不迁怒、不贰过(6.3)、“一箪(da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6.11)。而作为言语类的代表,宰我曾就三年之丧守制的问题与孔子发生激烈争论(17.21),也因为白天睡觉遭孔子批评,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u)也”(5.10),貌似很严厉的样子,或许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吧。孔门中论文学成就应以子夏为最,《论语》中“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12.5)、“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19.13)都是出自子夏之口。要说混得最成功的当属子贡,子贡不但口才了得,办事能力也很强,官至鲁、卫两国宰相,后来下海经商也干得风生水起,为孔门弟子中的首富。

    儒家五圣中除了孔子、孟子、颜回之外,还有两位是子思(孔伋,孔鲤之子)和曾子(曾参)。孟子生于孔子死后一百多年,与孔子没有交集,子思是孔子的孙子,曾子则是子思的老师,是孔子晚年收的弟子。孔子临终将毕生所学传于曾子并托孤与他,所以事实上曾子继承了孔子的衣钵,但孔子死后,子夏、子游等以有若(有子)貌似孔子而要大家改换门庭,结果有若未能回答出弟子们的问题而被赶下台。人说《论语》是曾子和有子的弟子所编,所以《论语》中也收录了很多两人的语录,著名的有:曾子“吾日三省吾身”(1.4)、曾子“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8.4)、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8.7),有子“礼之用,和为贵”(1.1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yesuo简读经典||论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lc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