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家为什么总是感性的,因为艺术创作需要直觉,理性是毫无艺术性可言的,所以理性难以创作艺术。理性只是人的自以为是,用理性来理解世界,那就是徒劳,我坚持这样一种观点。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也是艺术家多情的原因之一,感性来自潜意识的直觉,佛罗伊德潜意识的外化,是性,性是生命本来的冲动,是直觉的象征。
因此,人类的情感都是感性的,如果理性的去理解情感,那情感索然无味,还有什么可期待的。情感的美妙之处就像艺术,一种直觉的冲动,自然的流露,毫无防备,毫无预感,犹如灵感忽然得闪现,简单,纯粹,透明。一旦理性介入,一切都会失去原来的色彩,你所看到的只是一幅做作的,假正经的,毫无美感的,死气沉沉的画作。
理性把握概念,感性直达本质。但是在感性直达本质的时候,人本身并不自知,所以我们并不认为感性是可靠的。为什么觉得理性可靠,是因为理性在把握概念的同时,容易使思维固化,思维固化之后,就会产生错觉,自以为明确的把握了本质。其实思维是具有惰性的,固化之后缺乏适时的变化,就容易产生偏见,本质从何谈起。
感性本身不能接近本质,但是感性的直觉能直达本质。当然这里感性直觉不是普通人的感性直觉,是指艺术家的感性直觉,或是天赋,或是训练结果,而天赋起决定性作用,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艺术家的。伟大的艺术家来自于伟大的感性,这是天赋存在。尼采说,“一切重新估价。”我觉得有这个必要,这个世界不能陷入认知的死循环里面,时刻要保持重新估价的意识。
保持重新估价,就得保持艺术性,这个世界被艺术保护着,我们毫无知觉,因为我们认为自己一直都是理性的,理性里是没有艺术的。所以要保持一切重新估价,就要保持艺术的直觉,潜意识的感性。
现实中,很多人都想与艺术沾点边,以此来表示自己的高贵。比如,说话就说话,还来个说话艺术;教育就教育,偏偏要说教育艺术,等等很多这种现象。艺术和文学一样,不要功利,只要纯粹,功利的艺术和文学,是假艺术,伪文学。艺术本身的高贵是与人性相背的,超越人性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