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妈妈的话,做生活的智者

作者: 简一_王健 | 来源:发表于2018-09-08 22:43 被阅读1次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妈妈说:东西要归位,从哪拿的要放到哪去。

    小时候,觉得妈妈很烦,总是要求很多:剪刀放在文具抽屉里、伞放在门口小筐、用完了的工具放回工具箱……觉得这样一点也不“自由”,每次用完还要再放回去,多麻烦啊,放在随手的地方不好吗?

    长大后,经历了多次次睡觉起来找不到眼镜、临出门到处找钥匙,上次拍好的证件照找不到了又得花时间去重新照,这样的忙乱又无序、额外付出时间和金钱的事情后,慢慢体会到了妈妈从小让我做到的“物归原处”的好处。

    习惯去固定的地方拿东西,每次用完还放回它的位置。减少了很多到处找东西的时间,而且知道每件物品会在什么地方,也不用再费心去记住,也减少了很多焦虑和压力。

    大脑有盲区,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可靠

    人类在其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为了生存,进化出一个特殊的结构——海马体。它位于大脑丘脑和内侧颞叶之间,主要负责长时记忆的存储以及空间讯息的储存。 

    人类进化,为了适应环境以谋取生存,需要对于食物源、水源和危险区域记忆牢固,海马体就专门来记忆这些空间位置。但是海马体擅长的是长期记忆,对于固定的位置会记忆牢固,而对于位置不断变化的物品却很难记得住它们每次不同的位置,如果物品的数量和位置变动比较大,这无疑给大脑的记忆打来了巨大挑战,总有它力所不能及的盲区。

    工业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同时也带来了物品的激增。据研究显示,普通的美国家庭平均拥有2260件看得见的物品,如果算上隐藏在厨房、衣柜和车库里的小物件,这个数量还会更加惊人。

    用大脑去记忆这些东西放在哪里,然后去寻找去使用,用完后再随意放置,等下次要用的时候想不起来也是在所难免了。

    “分类+归位”——提高心智效率,提升生活质量

    著名神经科学家丹尼尔·列维汀在他所写的《有序:关于心智效率的认知科学》一书中,给经常会丢三落四、找不到东西的人们提供了一些解决策略,总结起来就是对物品进行分类和归位。

    每个人对自己使用的物品都有各自的逻辑,如果你已经有了良好的习惯,能随时找到想要的物品,那么继续保持它就好。

    但,如果你经常不记得东西放哪里了,总处在找东西的状态中,那么下面两条建议会对你有帮助。

    01 分类

    根据常用物品的特性和使用习惯进行分类,把功能相近的物品进行整合,舍弃部分功能过于单一或者只能在特定情况下使用的物品,比如曾经非常风靡的切葱花剪刀,把苹果切块的小玩意,基本上不会在其他时候用到。只留下那些功能最全、适用性最广的物品。

    02 归位

    妈妈虽然唠叨,但是“物归原处”这个道理却是非常有用。

    我们从来不不会找不到筷子、碗,因为它们都会被放在厨房固定的位置;也不会找不到牙刷,平时刷完牙自然会把牙刷放在盥洗台上。

    同样的,我们把根据用处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并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给它们安排了固定的“安身之所”,在使用完之后也需要放回固定的位置,这样下次使用的时候就不会找不到了。

    跟妈妈学着,工具放在工具箱里,钥匙放在门口鞋柜上,家里的重要证件和文件都有固定的抽屉存放,平时摘下眼镜也会固定放在梳妆台上。

    从哪儿拿的放到哪儿去,养成物品放置的习惯,可以大大减少寻找物品的时间,节省时间和精力,还能减轻盲目寻找时的压力,感觉有序而舒适。

    你呢,平时常用的物品都是怎么存放的?欢迎把你的收纳窍门放上来,我们一起讨论。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妈妈的话,做生活的智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pk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