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往往太喜欢告诉孩子要干啥要咋干,总是在告知孩子。如果直接告诉孩子该怎么做,孩子做对了,是谁厉害?是不是妈妈厉害,因为是妈妈告诉孩子的办法,孩子会感觉不到成就感;如果孩子做错了,他又会是什么感觉?孩子会说:“都是因为你,我说我不想那么做吧,你非得让我这么做!”于是,孩子学会了推卸责任。所以,当一个家长告诉孩子什么事该怎么做的时候,就要问问自己:“孩子做好了,收获不到价值感;做错了,孩子却学会了推卸责任。这是我的养娃初心吗?”
但如果去启发孩子,让孩子自己知道怎么做,慢慢地他才能越做越好,而且心里内在动力越来越强大。怎么启发孩子呢?父母可以试试这几个句式:
第一句话:谢谢你+行为
我们经常会跟孩子说:“谢谢、谢谢宝贝、谢谢你啊、太好了谢谢。”我们总跟孩子这样说,但说完之后也没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劲儿。
我们尝试改变一下表达方式,再看看哪个更有力量?“谢谢你帮我拿拖鞋!谢谢你帮我倒水!谢谢你帮我拎东西!”
如果你是孩子,你更愿意听哪种句式?听完了第二种句式后,下次你会怎么做?是不是继续想帮妈妈倒水、拿拖鞋、帮忙拎东西。这样,孩子就把好的行为保持住了!
第二个:我注意到+行为
比如孩子平常在写字的时候,是不是写一会儿就开始拧来拧去,坐不住,这时候一般的家长也许会说:“你看你又坐不住了,就坐那么一会儿;头抬高点,那眼睛都近视了……”是不是都说这样抱怨的话?
如果是能量高的家长,看到孩子坐不住刚要动弹时,就说:“妈妈注意到你从坐在这儿一直到现在,已经十分钟了,宝贝,这就叫专注。”如果你是个孩子,你会怎么做?你会不会马上坐的好一点?
第三个:“我相信你的判断,我相信你的决定,我相信你一定知道怎么做对自己来讲是最好的!”
当你不断地相信孩子的时候,他就会相信自己,他就有选择的权利,他就有价值感,有归属感。把心放下来,不带评判地先听孩子说话,这才是和孩子沟通的前提。
当有一天孩子发现跟你说话,你不评判他,也不反驳他,更不给他讲道理了,他才会慢慢地愿意跟你交流。当父母不再总是以权威自居,与孩子有心理上的共鸣时,才有可能使亲子沟通更顺畅,孩子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父母的建议,进而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四个:“我看见、我听见、我感受到……”“不要以为……我渴望的是……”
五、接话技术+客观描述性语言表达事实+如何看待的+双圈理论
当不知道怎么接话,不知道怎么沟通,如何和孩子聊天时,就要记住这个公式,可以尝试简单的沟通,慢慢熟练就好了!无论孩子说什么,都要先接过来,慢慢地接话、接情绪、接心、接人,陈述客观事实,接着是:你是如何看待的?还有呢?再和孩子一起,看看怎么解决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