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年关的回忆(四)
以上系 易中天先生书写的春联
过大年家家都要贴对联,那大红的对联贴在大门上,红红火火的,喧染了过大年的喜庆气氛,这是过大年庄重的仪式之一,这也是千百年来我们的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
记得我小时候,邻居郑老先生写得一手好字,据说郑老先生过去曾当过私塾先生,文字功底了得。每到年关,左邻右舍都要上门求郑老先生写一幅对联,记得老先生每写好一副对联,总是对着对联,轻轻吟咏着。听着从老先生口中吐出来的那朗朗上口,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的对联,我打心里觉得老先生太了不起了,郑老先生每写好一副对联总是对人一边比划,一边又细心的讲解道:“对联是右手为上联,这是上联,左手这边的是下联,不能给贴反了,贴反了,人家看到会笑话的。”有时来人应了承了,高兴地回家了,不一会就又跑回来了,讪讪地对郑老先生讲:我弄不清那副是上联了。郑老先生笑着又解释了一遍,来人于着右手拿一副,左手拿一副跑回家,说道:“这下子我忘不了了,右手是上联,左手为下联。”引得老先生忍俊不禁。
老先生看我对对联感兴趣,问这问那,于是老先生总是耐心地给我讲解对联要求“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的概念:“平”即指第一、二声,在对联中称为“平声字”;“仄”则是指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在对联中称为“仄声字”。
“平仄相谐”就是声调相互协调,以便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感。“平仄相谐”是对联的声律要求。有对联的上联每一个字都要对着其下联的每一个字,对联上下联的字和意要对应,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字、词的词性应属于同一类别。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上联:“春风送暖千家喜,下联:时雨润花万树香,“春风”和“时雨”共同表达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送福”与“润花”,“千家喜”与“万树香”对仗。不是胡乱的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儿时的我在朦朦胧胧中,听了郑老先生教我的一些关于对联的知识。
今年立春那天,易中天先生在[思想文化适合当代人]公众号中发起的“一起写春联吧”的活动,易先生教授了春联的写法,强调春联要注意格律,如七个字的春联,易中天先生以“一树寒梅风雨带”为上联,征集下联,我也斗胆参与了,重在参与,我对的下联:“滿园芳草燕衔泥”。截止昨天易先生宣布收到一万四千多条留言;易中天先生指出下联的第二个字、第六字和第七个字必须平声,第四个字必须仄声。还有,第六个字必须是动词,或者名词作动词用。最后易中天先生选中了林小西老师对的下联:“几声天籁鸟呜声”,这幅绝佳的春联,上联:“一树寒梅风雨带”,下联:“几声天籁鸟呜声”。动静结合,感受到春天来了。这个“对春联”活动真好,把知识变成了智慧。
这是易中天先生书写的春联以上春联是易中天先生亲笔书写的春联。
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大多数人家都购买印刷精致的春联,既使是挥豪泼墨,自己动手写的春联,我发现好像大多都是凑出五个字或七个字的,有的上下联的内容根本都是“风马牛不搭界”的,根本谈不上押韵。反正红红火火的算个对联就照了。反观对联,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非遗一一对联(春联)真要从文化层面给予重视并规范一下,我建议教育部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教程里要添设介绍“春联”(对联)和春联写法的内容。当然这只是我的拙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