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善恶,而保持心中的良知清净自在,这就是自私自利,刻意追求之心。所以有不思善,不思恶中用致知的功夫,就已经涉及思善的问题。欲求宁静,宁念无生,这正是自私自利,刻意追求的毛病,因此欲念欲生,心越不宁静。良知只有一个,他自然分辨善恶,哪里还有什么善恶可想?良知原本是宁静的,现在却又添了一个求宁静,良知原本是充满生机的,现在却又添了一个不生杂念,不但圣学的致知功夫不是这样,就连佛教也不主张这样刻意追求。只要一心在良知上,从头到尾,无始无终,就是前念不灭,后念不生。现在你却想前念易灭,后念不生,这就是佛教所讲的断灭种姓,进入槁木死灰的状态了。
良知本来就是自然光明的。本质不美的人,身上缺点很多,遮蔽很多,不容易显现出光明。本质美好的人,缺点原本就少,没有那么多遮蔽,稍微用些致知的功夫,这些良知就澄澈。
良知就是道。良知自在人心中,不管是圣贤还是普通人都是如此。如果没有物欲牵累遮蔽,单凭良知发挥运行,就都是道。但是普通人大多数被物欲遮蔽,不能遵循良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