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娴是位公务员,她刚解决了儿子的研究生和就业这件大事,那天跟朋友聚会聊天,说起来才发现只有她儿子上完大学有一份正式工作。
她的初中同学艳是市长的儿媳妇,家境富裕,儿子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不好,上大学时想去韩国学拍电影,本身拍电影就是一个烧钱的事情。她觉得自己家里有钱,一心想培养出个导演,便送儿子去韩国念大学。结果钱也花了,几年大学上下来,依然没有学成。以前一说话就是“你看人家韩国怎么怎么样,中国拍电影不行。”
现在她又变了语气:“韩国不行,要拍电影还是得去北京。”可是北京人才济济,哪里就有他儿子的容身之处了?因此他儿子处境尴尬,在韩国没有作为,回来也不知道要干什么,悬在半空。她在人前撑着面子,不知暗地里想起儿子,心里有没有发愁呢?
还有一位同事吴婷,她可是李娴的朋友中“巾帼不让须眉”的那种。在酒桌上可以与男人把酒论英雄;说起荤段子可以把男人说得面红耳赤,自己谈笑风生。平时做事也很有分寸,有自己的底线。
她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把儿子送到天津读南开小学,孩子很努力也考上了南开大学又出国留学。当时人们都说她有远见,考虑周全,可是孩子在外国得不到工作签也是进退两难,回国也不是。
现在出国不像以前不论你学到了什么回过以后都会让人刮目相看。即使从国外回来,用人企业也会以一种理智的态度去对你的能力和才干做出一种判断,而不是盲目地相信和重用。
还有一位朋友郑蓉,爱人是局长,儿子考上一本大学他们很骄傲,也一心想让孩子考研究生。第一次没考上,不甘心在家里复习考第二次依然差几分。眼看岁数越来越大,孩子在两年中信心大减,如果再考再失败怎么办?不考又觉得高不成低不就。
他们家境优越,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自以为能够家财万贯,给孩子设计一个美好的未来,但事情总是与他们的愿望相差甚远。根本问题就是他们没有想过什么适合孩子的性格,他们也很少去跟孩子平等地交流,问问他们内心的愿望。
现实经不起安排,当家长一厢情愿地把事实想象很美好的样子,但是孩子的未来永远不在任何人的掌控之中。
李娴家庭条件一般,但是她和爱人都兢兢业业上班,踏踏实实做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才会一步一步走出他自己的路。一句话就是:把自己活好孩子才会好。当你全神贯注、意气神闲地去过自己的生活的时候,孩子也会慢慢收心,活好他自己。
孩子出生所谓的起跑线,不是金钱的多寡,而是父母的素质。只有父母言传身教,充实自己,尊重孩子,才能让孩子自己飞起来。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