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富贵还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的饭量一下子猛增,平时只吃一个馒头,那一天下午放学后,他吃了两个馒头,一碗稀饭,又吃了一些咸菜。
父亲蒸的馒头是有数的,蒸一次他们爷俩够吃4天的。
刚开始父亲没有在意,算着又该到蒸馒头的时候了,父亲掀开馍筐一看,连半个馒头也没找到。
父亲仔细回忆了自己蒸馒头的数量,又叫来了富贵进行核实。富贵说爸你不用看了,我的饭量现在增加了,一个馒头吃不饱。从周三开始我都是一顿吃两个馒头的。
父亲一下子愣住了,他有些不敢相信,又反问了儿子一句,你是不是拿去分给其他小朋友了?
富贵用坚定的眼神看着父亲并摇了摇头,看来儿子的饭量真的增加了。
父亲下意识的把眼瞅向了灶屋里的面缸,他还是没有忍住,迈开步子,朝面缸走去,掀开盖子,把面缸里的面粉用舀面的瓢在里面搅了几下,他是在看面粉还够不够吃,打一次面要好几道工序呢,光用水淘小麦反反复复最少三次,把淘过的小麦晒干后运到离家五里地之外的云游村去打面。
这些活富贵很少参与,都是力气活,他最多是在父亲把淘过的小麦在太阳下晾晒时用铁耙把麦翻一翻,或者在父亲装麦子时,用他稚嫩的小手撑着袋子,再重一点的活,父亲是不让他干的。
父亲隔三差五都会把面缸打开,看一下里面的面粉还够吃上多长时间,富贵的家庭并不富裕,所以父亲做起什么事来总是小心翼翼,精打细算。
父亲是懂得就地取材的,一年四季他都能在地里刨到时令菜。富贵也不挑食,比起父亲从地里淘回来的菜,富贵更喜欢吃门前榆树上结的榆钱。
蒸榆钱和用榆钱下面条,是他们吃的最多的。
门前的那棵大榆树为他们省了不少钱。富贵从四年级一直到小学毕业,用榆钱做的饭,他一直喜欢吃。
有一次父亲没有估算对他们爷俩中午的饭量。富贵说他今天有些饿让父亲多擀些面条,他去够榆钱。这顿午餐是他们父子俩合作完成的。
每人吃了两大碗之后,锅里还剩下不少面条。
父亲说,我歇一会儿,等会儿要把这面条吃完,晚上面开了之后还要蒸馍。
等下午放学富强到家后,发现父亲并没有在厨房蒸馒头。而是在床上躺着,一问才知道,原来中午吃的太撑了,肚里一直难受。
蒸馒头的面已经开了一大盆,没办法父亲只好指挥着富强照葫芦画瓢去蒸这一锅馒头。
父亲对富强说,以后再有剩饭千万不能多吃,要不然会撑得很难受。
他是这么说的,但并没有这么做。
偶尔有剩饭,也是父亲包圆,即便是有快发了霉的东西,他也舍不得扔。他总有办法和冠冕堂皇的理由去处理这些剩饭、剩菜。即便是自己吃了身体不舒服,他总认为这些东西吃到自己的肚子里,才不算浪费。
富强有一次把父亲从乡下接到城里来住了几天,家里有的剩菜剩饭总要放在冰箱里,有一次妻子剩了几天的饭菜想倒掉,被父亲看见立即拦住了,这个倒掉太可惜了,热一热我能吃。
儿媳看着公公坚定的眼神,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晚上,所有人都躺下休息了,父亲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他不光吃的肚子发胀,而且腹泻。好像是中毒的症状,自己实在忍不住了,才去敲儿子的门,富强带着父亲去了中医院,医生的话父亲还是愿意听的,医生说不是冰箱里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吃,那些放久了的东西,该扔就扔掉,比如鱼或者剩饭剩菜,父亲躺在病床上输着点滴,目光在医生和儿子之间飘来飘去,看来这一次,他真的错了。
因为这事富强和媳妇还差点生气,当然这事富强的媳妇并没有错。
父亲在城里住了一周后,便回乡下了,他不是住不惯城里,他每次看到儿媳往垃圾桶里扔的那些东西,他有些心疼,他想不明白那些好端端的东西,为什么年轻人就不知道爱惜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