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亦如故事,主旨明确,结构明晰,完整而有波折。苏攀峰老师执教的《学写故事》一课即是如此。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重点突出,课堂活动层次清晰有梯度,能基于学生的已知经验设计学习活动,搭建学习支架,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学会并运用课堂所学,完成一篇完整、有波澜、有意义的故事,教学效果良好。
一、充分利用教材、考察学情,设置教学目标
《学写故事》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写作训练。教材中的写作指导包括三个方面:写故事要完整地叙述一件事,通过设置波折、悬念等增加趣味性;故事中的人物要有血有肉,形象丰满;写故事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丰富细节。这三个方面既指出了写作训练的目标:完整有波折、形象要生动、描写要细腻,而且给出了写作训练的策略:叙述完整,设置悬念、增加波折,巧设结尾,写出人物变化、合理联想想象。苏老师认真研读了教材,领会教材的训练要旨,立足八年级学生的已有写作经验,设置了三个目标。我觉得这三个目标很明确,有梯度,表述准确而清晰,为开展课堂教学树立了主心骨。
二、搭建支架,梯度活动,细化写作过程
对于写作教学来说,每一次写作任务的完成是终点,学生的学情是起点,从起点走到终点的过程,就是教师基于学情,充分估量学生完成任务时的主要困难或问题,搭设学习支架、细化处理教学内容,分步解决学生的写作困难或问题。作为一名坚守讲台近二十年的语文骨干教师,苏攀峰老师有“一切为了学生学得更好”的质朴的教育理念。在这节课中,他通过“回顾教材,提炼写法”“深入挖掘,更进一步”“技法总结,学以致用”三个环节,其中第一个环节又分为“完整叙事,设置波澜”“塑造人物,添加描写”“联想想象,丰富细节”三个步骤,引导学生由易到难,拾级而上,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下笔可写、会写。
三、创设语境,联结生活,激活写作实践
经验表明,初中生喜欢贴近生活、富含趣味性和有真情实感的写作内容。因此,写作训练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结,创设合宜的写作语境,让学生有话可说。苏攀峰老师深谙激活写作实践的策略,在课堂教学的实战演练环节,他设计了两个训练活动,一个是“扭伤之后”,一个是“一碗螺蛳粉”,并给出提纲框架。这样的训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又强化了前面所学,让学生有章可循,学以致用。
总之,在我看来,苏攀峰老师这节课就像他执教的好故事一样,在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支架搭建等方面是写作指导课的良好示范,可赏读,可品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