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作画,神似优于形似

作者: 乔平_ | 来源:发表于2022-03-17 14:40 被阅读0次

    文/乔平

    有人问我:写诗,是写自己看见的东西好,还是写想象出来的东西好?怎么说呢,应该是二者的结合最好吧,所谓“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我手写我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来看看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一共十个字,写出了这样一个意思:太阳渐渐地靠近连绵起伏的大山,又一点点地沉没到大山的背后。一条黄河咆哮而来,又向着远方的大海滚滚奔流。

    你就看吧,上边有日,下边有河,远处有海,近处有山,从天到地,从东到西,都被写进来了,这是一个何等壮阔的画面啊!

    可能你会说,这不是全仗着鹳雀楼位置好吗?王之涣登楼一看,信手拈来,就写下这么一联诗。

    才不是呢,我说这幅画卷肯定不是看出来的,他肯定是想出来的。

    因为站在山西,你眼睛再好,也是不可能看见大海的。而且,在古代鹳雀楼的位置上,别说看不到海,就连黄河东流也是看不到的,因为黄河是一个“几”字形,而永济在“几”字形大拐弯右边,站在鹳雀楼看到的黄河是从北往南流的。

    其实,何止是看不到“黄河入海流”,站在黄鹤楼上,他连“白日依山尽”也看不到。

    因为站在鹳雀楼上能看到的山是中条山,而中条山并不在鹳雀楼的西边,而是在鹳雀楼的东南方向,也就是说,夕阳西下的时候,王之涣是看不到“白日依山尽”的。

    你是不是突然觉得王之涣这首诗是胡诌出来的?那么,为什么他能诌出这么好的诗,而你就不能呢?

    因为王之涣是个慷慨有大略的人,他的内心非常豪迈。我们可以想象:

    当他登上鹳雀楼,极目远眺,眼睛里看到的是高山耸立,大河奔流,而心里升腾起来的是一幅比这更大的画面。

    这个画面铺天盖地,把从东到西、从山到海的千里江山全都容纳了进去,这就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既是实写,也是虚构,而且虽然有虚构的成分,但是给人的感觉又是那么真实,这就是中国文字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了。

    其实,无论是诗词,还是绘画,都是神似比形似很重要,只要神韵到了,气势到了,我们就相信它是真的,这就是创作的艺术,艺术的真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诗作画,神似优于形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vv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