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洒的诗絮(六十)
读词,不能不读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读秦观词,《鹊桥仙》虽更为大众所熟知,但若首推其代表作,应该是这首《踏莎行》一一
踏莎行
[宋]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释
踏莎行:词牌名。
郴(chēn)州:今属湖南。
雾失楼台: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
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
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桃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无寻处:找不到。
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去”,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
鱼传尺素: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另外,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这里也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
砌:堆积。无重数:数不尽。
郴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载:郴水在“州东一里,一名郴江,源发黄岑山,北流经此……下流会来水及自豹水入湘江。”幸自:本自,本来是。
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呢?意思是连郴江都耐不住寂寞何况人呢?为谁:为什么。潇湘,潇水和湘水,是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合流后称湘江,又称潇湘。
飘洒的诗絮(六十)
这首词是作者因坐党籍连遭贬谪时所写,表达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上片写旅途所见景色,景中见情。下片抒发诗人内心的愁苦。词义婉曲,寓身世之感。
这首《踏莎行》是淮海词的代表作品之一,苏东坡深爱这首词结尾两句,亲笔将它题写在扇面上,并感慨说:“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这充分表现出苏轼对秦观其人其词的激赏,以及对他殁去的痛惜。清代邓廷桢《双砚斋词话》又记载说:东坡读此词后,叹曰:“吾负斯人!” 苏轼大概认为是自己陷入了新旧党争而不能自拔,以致连累了秦观这位好朋友兼好学生的一生,他为此而感到自愧。不久,秦观此词及苏轼“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的叹语,又传到广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手中,他便将苏轼的叹语作为跋文,连同这首《踏莎行》一并书写下来。郴州人为了纪念秦少游,便将秦词、苏跋、米笔刻在石碑上,史称三绝碑。秦观逝世后166年,南宋时郴州知军邹恭再将原碑拓片,转刻在城东苏仙岭白鹿洞石壁上,这便是今人能见到的“三绝碑”了。(此“三绝碑”资料引自《文史经纬》有删)
飘洒的诗絮(六十)三绝碑
[集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羁旅,哀怨欲绝。起写旅途景色,已脊归路茫茫之感。末引“郴江”、“郴山”,以喻人之分别,无理已极,沉痛已极,宜东坡爱之不忍释也。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这首词层次极为分明。开头两句都以对句起,都是平叙;中间第三句一顿;末两句是中心所在。虽是小词,用的是慢词作法。
飘洒的诗絮(六十)2019.4.25.己亥三月廿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