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00

作者: 果大喵喵 | 来源:发表于2019-03-01 04:38 被阅读7次

    #Feminine

    "It was not at first clear to me exactly what I was, except that I was someone who was being made to do certain things by someone else who was really the same person as myself — I have always called her Lilith. And yet the acts were mine, not Lilith 's."

    —Laura Riding, "Eve's Side of It"

    据说下面的一段话来自作家戈尔丁:

    “我觉得女人自称和男人平等真是太傻了。因为一直以来,女人都远比他们优秀。无论你给一个女人什么,你都会得到更多回报。如果你给她精子,她会给你一个孩子。如果你给她一个房子,她会给你一个家。如果你给她一堆食材,她会给你一顿美餐。如果你给她一个微笑,她会给你整颗心。她会使你给她的东西放大和倍增。”

    这一篇很难写。相比起来,一个人在聚光灯下,用手术刀面无表情的剖析自我更容易。因为当描述自己所从属的群体时,那种由于依附感而产生和建立的责任心,会让人陷入一种盲目而有失偏颇的正义情绪里。

    1. 女性的自我觉醒

    昨天的文化单元开篇里,有一个主题果大故意避开没有谈及,是想放在今天这一篇一起研究。那就是社会中的自杀问题,尤其是女性的自杀问题。在社会学大师涂尔干的那本《自杀论》里,通过对大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他发现女性的自杀率要低于男性。原因是女性天生就更容易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也更善于通过交谈分享的方式来抒发感情和释放压力。

    作者由此给出了一个“社会整合”的概念,也就是在一个社会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程度。男性由于倾向于将问题自我消化而不是分享,因此整合程度更低。直至成为游离在群体之外的边缘人群,与社会甚至是彻底脱节,被作者称为“社会失范”的现象。

    然而作者的研究结果在中国却出现了完全相反的情况。中国的女性自杀率,特别是农村妇女的自杀率从90年代到2011年前后,下降了90%。 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在这方面更成功。这是因为我国加大了农村或者整个社会的精神健康水平吗?不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更多的农村妇女来到城市打工,不再拘囿于过去更“失范”的小圈子里:农村的生活更加封闭和保守,一旦出现婚姻,家庭暴力等问题,女性几乎没有任何走出困境的希望。而随着远离了过去糟糕的生活环境,视野更开阔,人生的选择变得更灵活多样,精神自然也就不会那么容易陷入绝望。

    为什么一开篇就提到这么沉重的话题呢?一个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提升,必然会带来社会中,女性成员自我意识的提升和自我觉醒。开放发展的中国就是最好的例子。女性的社会地位,是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重要指标。但这不是说,我们要从此走上偏向另一边的,极端化的女权主义。这也正是我觉得很难保持客观公立态度的原因。当你不再是为自己,而是为一个更大的群体辩护,申请利益和支持的时候,往往会将个体的不幸简单加权。为了自己的声音被听到,不得不采取一种矫枉过正的方式,而带来负面的效果。比如之前提到的“男女同工同酬”,就在实质上反而损伤了更多女性的利益。

    历史由胜者、强者书写。过去的社会整体更加关注男性,我们要做的,有意识的注意到社会中存在的“隐性”男女不平等。不刻意强调特殊的同时,给女性比以往更多的关爱与尊重。而不是简单的把注意力从男性转移到女性身上。是逐渐的调整,用更加理性和智慧的方式来调解。

    今天的精读书来自两位文学评论家合著的书,虽然成书早,并且书写的确实有点啰嗦(是不是源自女性“爱唠叨”的天性呢?),但两位作者的分析角度非常独到。书名来自小说《简爱》,那位被丈夫关在阁楼并宣称是疯子的伯莎。关在阁楼,是一种文学的隐喻,这其实表明心灵禁锢下的女性,没有盼望和自由。生活失去了亮光和希望,就像被禁足在阁楼的冷宫里。

    男性天然的特质导致他们做事的理性因素大于感情,致使人与人关系会更体现出“使用和等价交换”,出于“责任和义务” 等特质,缺乏弹性和韧性。在男权主导的世界里,更是由男性掌握和支配更多的财富与地位,这种优势造就了客观和主观上的男女不平等。

    如果我们只是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宣传和强调女权,企图用一种推翻和毁掉男权世界,把地位境遇倒转过来的方式。结果只能是创造一个与之前一样,只是方向相反的“镜像男权世界”而已。无视男女之间的天然差别,会人为的制造更多摩擦与冲突。本文虽然主题在讨论女性,但从更深层,是希望大家去思考如何去掉思想里的“分别心”。

    前面在“信仰”单元里,我们研究过佛学,讲缘起性空,讲一切诸法无相。基督教里虽然宣扬男女有不同的分工,将男人比喻为身体的头部,强调男性要爱护女性如四肢,如瞳仁,如肋骨下保护的心脏。这其实是个非常有深意的比喻,头脑往往被看成是思考和决策的源头,是理性的代表与象征。(那个时候还没有脑神经学,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其实大脑的主要部分是爬虫脑和哺乳脑,冲动与直觉远远超过理性决策。)而心的隐喻则暗示情感,道德的发源地。心之所存,灵魂之所依。

    2. 现代职场女性

    前面的文章也提到,男女天生在属性构造上就是不同的。女性相比男性也许不够杀伐决断,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少了冲动,多了等待与忍耐。而这是参与重大事件决策不可或缺的品质。我们的社会从长期看是趋于和平稳定的,那种需要瞬间决定生死的极端事件出现的概率并不大。果断与快速并不是等价概念。没有当机立断并不等于纠结不定,女性同样具备深思熟虑之后的勇气和执行力。这一点我们也许可以学学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做事原则:“当你面临困难的时候,时间会给你做出最好的选择。” 当处理的一国事务时,做正确的事,并且把事情做对非常重要。

    《道德经》里有一段话,描写女性最为贴切: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职场中的男性,特别是领导者更多是一种硬式的“权力”与“权威”的风格和形象,而女性更多表现为“民主参与式”的,更加具有一种天然的“母性式的关怀”特征。这两种力量有机结合交织在一起,不仅会在决策行动上更有效率,也更容易做到人文关怀,加强组织的联结与协同。

    我们从小选班干部就知道“男女搭配”的原则,那么如何在职场中更好的利用女性的先天优势,更好的优化组织结构呢?

    女性更善于也更乐于倾听与交流,更适合被安排一些沟通、信息收集和整合的任务上;

    女性的柔韧度更好,做事持久性强,更适合一些长期性,需要耐心的任务上;

    女性特质还表现在一种平衡和稳定上,成绩特别好特别差的极端情况较少,也就是方差更小。男性则更多分布在两端:成功的人多,成虫的人也多;

    成家以后,特别是生育过的女性更具有牺牲和奉献精神,心理承受能力更强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持续上升,这是一项非常珍贵的品质。聪明的男性会懂得在这方面提前“部署”和“投资”,随着年纪的增长,女性将在日后越来越成为家庭中男性的精神支柱。(不信你回家看看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们,爷爷们嘴上说嫌烦,其实一步也离不开老伴,而且年纪越大越明显。不要天真的以为老夫少妻是自己得了便宜,那很可能是年轻女性的更有利于自己的功利选择。)

    我们顺着这一条再多说一点。年轻的爸妈不要被过去传统的世俗观念影响,对女孩子的培养既不要像流行的“富养”假说宣传的那样娇惯呵护,也不要盲从习俗里的“重男轻女”,轻视或用各种规矩教条束缚和压制。应该用心找到女孩子自身的特质,并且鼓励和激发其竞争意识,自我觉醒,自强与自信。要让女孩子真正成长为如男孩子一样心灵强大的,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人格的个体。功利点说,因为对女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就等于是未来最大的养老投资。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

    智慧的女性隐忍也叛逆,天真烂漫,也勇敢坚强。每个女孩子都能表现出本性既有的,同时又被环境与文化所造就的温柔,敏感,善良。在追求和寻找自我过程中,也有待发掘的更强大的力量。我们也要学会变换视角,学会用“社会学的想象力”来观察和理解他人。人生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找到新的景色,而在于换一种新的眼光,但这极难做到。

    我们无法突破自身的业障,主要是与自我不可分割的阴影本身。这一类的业障要用一种类似“杀身成仁”之心,放下自我防备和对抗。让未知的恐惧包围自己,让黑暗吞吃自己,让抵御的外壳被剥落。此时生命真髓的种子就会在业障内部开始发芽生根,从幽暗中冲破,在泥淖中开出的一朵梵音之花。恐惧与阴影在此刻化成了一片安静祥和,自我与时间和空间融合为了永恒。

    一切的改变,都是向内求。

    女孩子也同样有自己的英雄之旅。这是一场人生的自我发现,自我挣扎,自我冲破的螺旋式的循环过程。会有些人在过程中放弃了,就此停滞在循环中的某一点上,继而被动的裹挟于时间的洪流中。但有些人或快或慢的,一直行动着,角力心中自我的魔怪,持续的改变着自己的层级。

    还记得最开篇的《千面英雄》吗?

    “英雄的转变,本质上发生在内心。ta要克服隐藏的阻碍,恢复内心深处长期遗失和被遗忘的力量。此后,生命不会再在无处不在的灾难蹂躏下,绝望的承受痛苦;不会再被时间和空间摧毁。虽然仍然会有恐惧,仍然会有纷乱喧闹的痛苦哭喊,但生命中会弥漫着支持一切的爱以及对自己不可征服的力量的了解。”


    通识精读45

    桑德拉·吉尔伯特(Sandra M. Gilbert)和苏珊·古芭(SusanGubar),《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The Mad woman in the Attic:The Woman Writer and the Nineteenth-Century Literary Imagination)。

    这些书也值得读:

    2. 弗吉尼亚·伍尔芙,《一间自己的房间》。

    3. 西蒙·波伏娃,《第二性》。

    4. 爱丽丝·门罗,《逃离》。

    5.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

    6. 安吉尔(Natalie Angier),《女性:一部私密地理学》(Woman: An Intimate Geography)。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96/20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bl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