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有意思的文章严肃码匠圈简书电影院
《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艺术片吗?谈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之一般分野

《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艺术片吗?谈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之一般分野

作者: 江寒园 | 来源:发表于2018-05-20 18:13 被阅读29次

    对一部电影做文本细读的话,一般从它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看,这是电影本身做内部研究。接着可以从电影史的角度,以结构主义的方法来看它的纵向继承和横向比较,下来从电影理论角度入手,电影作者论,电影叙事学,电影文化研究,诸如此类。这里我借用韦勒克的话语,称之为电影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进入主题,先尝试概括一下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的一般分野。

    第一,电影的形式上,也即电影语言,值得注意的因素有:

    叙事结构是线性还是非线性,是心理结构还是现实的事理结构;

    对白、声音和音乐的处理,是克制还是煽情;

    色彩是否夸张,带有导演主观色彩,如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以及张艺谋、韦斯安德森的电影,

    电影布景如何,典型如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布景,明暗对比,建筑倾斜,三个布景师在电影风格里起了主要作用;

    电影构图如何,是极端对称还是极端地不对称,这两种都值得我们注意。是否有纵深构图(公民凯恩)抑或只是平面无纵深(钢的琴)

    摄影方面,是否有长镜头或景深摄影,起了什么作用,

    剪辑:剪辑节奏,与类型片的结合(如谍影重重),电影时间;

    电影用光是否值得我们注意,光的明暗对比,是否均质以体现了某个古典时期的背景;

    第二点,再看电影的内容。

    尝试对比一下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在暴力和性方面的表现。以现在正火的漫威电影为例,几乎没有太过分的暴力血腥镜头,《美队2》整部片子里也就只一个亲吻镜头,对上个世纪的海斯法典来说当然是禁止的,然而放在现在的电影业来说,可以说是相当小儿科了。

    而一般的艺术电影,且不论那种特别过火的cult电影,或者以性为主要表达手段的(三池崇史、帕索里尼之类暂且不表),即使一般的艺术电影如阿莫多瓦,安东尼奥尼也都甚为坦率地表现了诸多暴露镜头。像李安的《色戒》、《让娜迪尔曼》、哈内克的《爱》,即使电影本身并非以性为主要表达手段,甚至看起来那些暴露镜头都无甚必要,但影片依然没有对此加以保留。也就是说,艺术电影不忌讳表现这些在一般商业电影里较为敏感的东西。

    语言方面,商业电影甚至都不太说脏话,还记得《美队2》的开头,美国队长让钢铁侠,“watch the language”,虽然放在这里被钢铁侠开了玩笑,可这句恰也正是商业电影编剧层面有相当考虑的地方。

    再对比看看昆汀的电影,一部电影里有多少句 Fuck,俚语、俗语也为量不少。

    所以说语言也是一个方面,艺术电影里不忌脏话,甚至特意表现脏话来突出人物性格和阶级。还有方言,贾樟柯、意大利新现实,艺术电影都有表现方言的例子,商业电影这方面是完全相反的。

    举了这么多例子,已经可以看出来了——内容表现上,性和暴力镜头、语言上的脏话、方言都可以成为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分野的一般性标志。

    原因其实也明显,艺术电影,电影的艺术性是第一指标,作为摄影自来水笔,是电影导演的自我挥发,他要在艺术性上达到一定高度,那就不能因为忌讳什么而删减以损害自己的艺术表达。

    商业电影,票房是第一目的。性和暴力镜头,脏话、方言——他们每多出现一项,观影人群也就相应少一批,尤其孩童和妇女。票房的损失是他们要着重考虑的。

    第三,再来看看电影的目的指向与价值观表达

    从影片内容上看,商业电影以类型片为基础,无论哪种类型,犯罪,西部片,爱情片,歌舞片,总带有一定的传奇因素,人们能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触及到的部分,这也就涉及电影的目的,电影何为?上世纪电影刚传入中国,田汉就已经觉察电影的部分本质了,电影就是造梦的机器,胶片造出的梦是用来宣泄现实世界之苦闷。

    经济学上有个术语叫做,口红效应。说的是在经济危机期间,无多少实用价值的口红反而大卖,因为奢侈品现在买不起,手里正好有一些小钱,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

    电影在经济危机中与口红充当的角色相当。在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人们进出电影院也较往期更加频繁,在电影院的两个小时,人们可以全情投入到剧情中去,从而暂时忘掉现实中的种种压抑与不快,虽然短暂,但安慰是确实的。

    好莱坞就是最大的造梦机器,在经济低迷时人们的观影诉求,也同时影响了电影的生产制作,在政治苦闷、生活窘迫或者经济低迷等时期,人们往往更加倾向于幻想,恐怖,爱情大片等带有一定传奇色彩、脱离现实的影片类型,以及像《侏罗纪世界》之类的许多特技大制作,借助于此人们可以在那两个小时里暂时地忘记生存的焦虑和苦闷。

    而艺术电影就不同,艺术电影的内容更多是生活流,表现生活平凡小事的,再加上对白声音的少使用,就显得有些沉闷,艺术电影的目的指向也不是麻醉,娱乐,而是清醒的思考,但在艰难时期,人们的生活压力已经如此之大,更想做的只是下班之后找个带电影院花两个小时放松一下,在带有传奇色彩的造梦世界里全情遨游,麻醉片刻,暂时逃避一下现实,而不是继续还要思考什么严肃的哲学生活问题。这也是我之前谈到的电影两个属性问题,电影的娱乐属性和学习属性。

    再看价值观表达,在分析商业电影种种特点的时候,它的目的也就是票房是时刻都不能忘的一点,这也是其他特点的大前提,一切都是以此为基础的。电影作为一门工业,尤其对于大制作,动辄千万上亿的投资,如何更加安全地赚钱,保证不赔本是在电影制作的许多层面都要充分考虑的事情。

    为此产生了类型片的生产机制,以及电影IP的概念,这些都是为了确保电影投资的正常回收。不独内容生产,在价值观表达上也是如此,一切以票房为考量,商业电影的逻辑,它的价值观表达必然是以占社会主流的意见为基础的。

    基本的元素还是这些,惩恶扬善,大团圆结局,封闭回环,社会,对于同性恋,黑人、印第安人等敏感话题,随着社会主流意见的变化而变化。

    在美国来说,就是白人中产阶级保守中庸的价值观。谈到美国电影的价值观表达,不能不谈到奥斯卡,奥斯卡本身是没有多少艺术性的,或者确切点来说电影的艺术性对于评奖标准来说并不是最高指标。

    2014年的奥斯卡《大空头》在电影艺术性的表达上显然是远高于《聚焦》的,它是一部在电影表达技巧上,将布莱希特间离效果运用得相当出色的一部电影(许鞍华的《黄金时代》并不能算成功,也依然获得了金马)。但是《聚焦》显然相比《大空头》更具现实指向意义。从这里就能看出奥斯卡的评奖标准。

    所以,毋宁说奥斯卡是一个艺术电影奖项,不如更加确切地把它看做是美国社会政治生活的晴雨表,美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动与反应都体现在历年奥斯卡的评选上,从年代分析下来,这一观点会更加明显。

    第四、奥斯卡电影的意识形态性

    我们略举几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来。

    90年代以前,美国社会对于西部开拓史的意见在西部片体现的淋漓尽致。印第安人都是邪恶的,好斗的,在西部一个小镇里发生了冲突,具有十足历史象征意义的白人牛仔出现解决了问题,最后悄然而去。直到90年代,对于这一历史事件人们的意见才发生了变化,认为印第安本身也是很和善的,而美国人作为一个入侵者强占了印第安的土地,驱逐了印第安人。

    1991年的《与狼共舞》包揽奥斯卡多项大奖,它的获奖本身标志了美国社会意识形态在西部开拓这一话题上的一种转向,电影的态度也不同以往发生了变化,片中对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多有颂扬,而对美国士兵不文明的举止不经意提出了批评。片子最后提出美国和印第安人应该和睦相处,提出了一种多元包容的价值观。

    再看一下对于黑人、同性恋这些敏感话题的处理,在上个世纪这个话题基本是在奥斯卡禁绝了,拍了也不可能给你得奖,直到最近10年,这些议题才逐步走进奥斯卡电影中。看看近几届奥斯卡:

    2006 《撞车》

    2014 《为奴十二年》

    2017 《月光男孩》

    2018 《水形物语》

    从06年开始的《撞车》,提出了黑人和少数族裔的议题,直到最近几年,从《为奴十二年》到《月光男孩》,这些议题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奥斯卡电影选项上。再来看最近一届的奥斯卡《水形物语》,其主人公因小时生病而失语(这里直言说哑巴都是政治不正确的表现),与其友好的同事是一名黑人,作为少数族裔元素设置在电影中,她们的工作是清洁工,作为社会底层、边缘群体成为电影的一部分,而她的另一位朋友,是一个不得志画家老头,艺术创作者,还是一个遭到了酒吧老板的歧视的同性恋。种种元素的设置都恰如其分地映照了奥斯卡近几年的政治风向和电影审美。

    随着这些电影的出现,美国社会本身在这些议题上也变得越来越开放包容——不,因果倒置,话应该反过来说——随着美国社会在这些议题上的越来越开放,这些关于黑人、少数族裔、同性恋群体的电影也才越来越频繁的出现。

    在以前美国社会,占主流地位的是白人中产阶级保守的价值观,美国本身是有源远流长的清教传统的,大多数都是基督教徒,天主教教义是反对同性恋的,认为其不贞,同《圣经》相违背的,他们对于离婚、堕胎、同居、同性恋这些都是持保守态度的。近几年天主教也逐渐改革(这涉及到宗教的自我适应性和与时俱进问题),慢慢放弃之前的保守立场,而随着社会进步,美国社会的越来越左倾,黑人、同性恋也越来越为人们接受。

    自1990年夏威夷首次判决同性婚姻合法,近几年美国越来越多的州紧随其后,一直到2015年6月26日,美国最高法院9位大法官以5票赞成4票反对的结果,做出裁决:美国各州不能禁止同性婚姻,这就意味着同性婚姻将在全美50个州合法化。

    这二十年间,美国社会对于黑人、LGBT群体都在变得越来越宽容,意识形态愈来愈左倾——直到特朗普的上台,来矫枉过正,美国政治组织和民主系统本身就含有某种自我矫正的机制——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所以其实是可以有一批称作“奥斯卡生产流水线”的电影的存在。奥斯卡体现的永远都是占社会多数的白人价值观,当随着时间和社会进步,同性恋、黑人、女权成为政治正确的安全议题时,奥斯卡电影的生产及评判机制自然也同声相随,但究其实质依然是中庸的PC(Politic Correctness).

    现在再回过头看题目,《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你认为它是否属于艺术片?

    -

    微信订阅号:jhanyuan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艺术片吗?谈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之一般分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mt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