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旅行旅行·在路上
从宁武关到萧太后河 | 辽国太后萧燕燕的一生

从宁武关到萧太后河 | 辽国太后萧燕燕的一生

作者: 寒塘渡鹤 | 来源:发表于2018-04-21 00:44 被阅读140次
    河源广场上的帆船造型

    对萧燕燕来说,宁武关和萧太后河肯定不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地方,但是因为我最近正好去过这两个地方,而我一直想为她写一篇文字,所以就非常附会地为她凑了一篇文字。

    是为序。

    1

    三月下旬,去山西宁武出了个差。宁武是忻州下属的一个县,位于忻州市偏西北方向七十公里处。网上数据显示,2010年宁武有15万人口,在中国这属于小县。宁武周围多山,县城呈狭长形状,东西窄,南北长,宁武的主要景点都在郊区,县城并没有太多可以玩的地方,但县城还是有一处值得去的地方,那就是宁武关,目前是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宁武关内的鼓楼

    宁武关和偏头关、雁门关并称内长城的外三关。长城从来都不是单纯的一堵城墙,而是一个缜密的防御体系。明长城有内外长城之分,内长城有内外关之分。和外三关对应的是内三关,它们是河北境内的紫荆关、倒马关和北京境内的居庸关。

    宁武关在外三关中位置居中,西面和东面分别是偏头关和雁门关,由宁武北上可到大同,南下可达太原,因此,宁武关素有“北屏大同,南扼太原,西应偏关,东援雁门”的战略作用。宁武关没有偏头关的黄河天险,也没有雁门关的雁门山屏障,所以,经常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文明冲突的主要战场,这里历来战争不断。最近一次大战是明末李自成的农民军自南而北和明朝守将周遇吉的一次大战。县城北面有周遇吉墓。

    宁武关内的鼓楼

    宁武关周围的长城基本都拆毁了,现在仅存城中心的一座比较完整的鼓楼,应该是明朝的建筑。

    县城北面有明长城遗址,而宾馆的简易地图显示,县城北面还有杨业落难处,我没有时间,也不清楚是否有遗址,就没有去。

    杨业是北宋初期的名将,曾经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边关,但在公元986年宋辽的一次大战中,他兵败被俘,据说绝食三日,不屈而死。杨业殉难地陈家谷口就在宁武的北面。演义中说他撞死在西汉时期李陵的碑上,这种故事的安排是颇有深意的,李陵当年孤军深入力战匈奴,最后不得已投降匈奴,杨业当时表示他不齿于李陵的投降,于是撞死在碑上。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主流对李陵事件的态度,而当年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说话,惹怒了汉武帝,还遭到宫刑。

    湖南美术版杨家将连环画中的杨业

    这场战争影响很大,谁应该为这场战争的失败负责,杨业的死究竟应该由谁来背锅,一直很有争议,这种对外民族战争中的失利和复杂的人性相结合,直接导致主将潘美在之后的民间传说中被严重丑化,他成了演义小说和民间传说中当时的头号奸臣潘仁美,他心胸狭窄,陷害忠良。

    作为北宋名臣,潘美在雁门关历代名将林立的镇边祠里也显得格外尴尬,别人的塑像都是一起坐着,热热闹闹,他的塑像则是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角落的偏殿里,殿门上“万里鞍马高低路,一遭是非荣辱身”的楹联尽道委屈。

    雁门关名人壁上的潘美

    2

    关于杨业和潘美,我以前在另一篇文章中提过,此处不提。(晋北行记三 | 一遭是非荣辱身 https://www.jianshu.com/p/61fede52ddb9)

    潘美和杨业的事情是有争议的,但没有争议的是,所有这些尴尬都是拜辽国所赐,或者说是拜辽国当时的主政者,一位也许是很美艳的女人萧太后所赐。杨业和潘美也许输得不冤,因为他们遇到了最鼎盛时期的辽国,而且遇到了可能是大宋面对过的最强大的辽国对手之一的萧燕燕。彼时萧氏33岁。

    辽国的后妃几乎都姓萧,《辽史》说辽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仰慕刘邦,就让自己的耶律氏兼姓刘,而认为另外两家与他们一直通婚的宗族与汉朝的开国丞相萧何功劳一样,就改另外两族为萧姓,于是他们的后代都姓萧,耶律家历代后宫的太后皇后也都是萧家的女人。《辽史》后妃传中提到的后妃,除了一位后妃,其余全部都是萧氏。这颇有点《百年孤独》的感觉,一家人只用一两个称呼。

    河源广场上的帆船造型

    尽管辽国的太后皇后都姓萧,但最著名的萧氏肯定是这位萧太后萧绰,她小字燕燕,所以也叫萧燕燕,一般提到的“萧太后”这个名称,几乎就是专指她。她16岁成为皇后,29岁丈夫去世,儿子即位,她成了太后,此后执掌朝政27年,她主政的辽国与宋朝对峙抗衡,并且颇具优势,堪称是少有的女中豪杰。在她执政时期,辽国进入最鼎盛的时期。

    据说萧燕燕小时候就很聪慧,他的父亲北府宰相萧思温曾经观察女儿们扫地,只有她扫得很干净,他高兴地说:“这个女儿一定能成就我们家!”这几乎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完美诠释。

    她主导了两次著名的击败宋军的战役,一次就是986年这次,当时先是在幽州(今北京)击败号称大宋第一良将的曹彬率领的东路北伐宋军,然后移师西路,在山西北部击败潘美和杨业,据说杀死杨业后,将杨业首级遍传边关,以振奋辽军士气。另一次则是18年后的公元1004年,她率领辽军深入,直逼北宋都城汴梁的门户澶州,双方在这里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这一纸盟约开启了宋辽此后百余年的和平。

    河源广场上的萧太后运粮河赋

    3

    无独有偶。前几天去山水美术馆看中国汉画大展,发现美术馆外面有个广场,边上有个干涸的河道,河道的顶头有个水泥制作的大船的造型,而上面有金属的船帆,刷着白漆。第一次去的时候我并没注意,第二次去的时候,走过去看了下,发现有点情况,广场边上的墙上刻着一篇文字,居然叫“萧太后运粮河赋”,而大船的船帆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萧太后河”。以人名命名的河还是很少的。

    河源广场上的帆船造型

    原来眼前这条已经干涸并且在治理河段所属的河叫“萧太后河”,而那篇赋上,明确写着这位萧太后就是这位著名的萧绰萧燕燕。真是让人感到惊喜,在这之前十多天,我刚去过山西的宁武关,也是和萧太后有一定关系的一个地方,当时是辽宋双方矛盾纠葛的集中地之一。

    当然,我并不确定萧太后是否亲自到过宁武关。

    北京在唐宋辽时期称“幽州”,归属于辽国之后,成了辽的陪都,号称南京。辽南京城的旧址在北京主城区偏西南的位置,大约在今天的广安门一带,萧太后河据说是这位萧太后在辽南京时修建的。这条人工运河,加强了幽州地区的物资供给,也对加强了幽州和周围各地的沟通,据说当时很多辽国人会坐船来幽州休闲度假,河道两岸则商贾云集。

    河源广场上的辽南京水系图

    当时的辽南京一带也发生过一些著名的战役。公元986年这次辽军在东路击败宋军曹彬部属于宋辽第二次幽州之战,而在此之前七年的公元979年,这里发生过第一次宋辽幽州之战,也就是著名的高梁河之战,当时是萧燕燕的丈夫辽景宗耶律贤执政。这场战役的结果是辽军大败北伐的宋军,宋太宗赵光义乘驴车逃走。这两次大战之后,北宋要拿回“幽云十六州”基本就没戏了,宋王朝也从对辽的战略进攻逐渐转为战略防御,策略上也逐渐趋于谋求对辽的和平。

    高梁桥

    幽云十六州大约是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北部一带,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皇帝石敬瑭用这一带的十六个州换取了契丹的支持,并且称呼当时的契丹皇帝为父亲,他也得名“儿皇帝”。幽云十六州一带是中原对北方的屏障,失去这一带,中原农耕文明就暴露在草原游牧骑兵之下,之后中原王朝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总觉气短,和没有掌握这一战略地带关系极大,骑兵南下一马平川。

    而缺少北方的高寒环境,就很难培养出有耐力的马匹,在冷兵器时代,战马这种战略资源不足,最重要的作战部队骑兵就先天处于劣势。直到1368年,明朝的徐达和常遇春攻入北京,这一带才算是重新掌握在汉人王朝手里。

    高梁河

    高梁河之战发生在北京市西直门外,作为北京城的重要水系,高粱河穿过此处,我曾在这儿的高梁桥斜街读了六年多的大学,但一直不知道高梁河一带居然有此旧故。现在的西直门外有个高梁桥旧址,是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不过文保碑上的字迹已经很模糊了。这个桥之前在使用,前几年重修路后就不用了,不过政府并没有拆毁它,而是绕着它两边修了新路,当然那个桥的旧址不是北宋时期的,可能是清朝或者民国时期的。

    高梁桥和高梁河 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高梁桥文保碑

    4

    小时候看杨家将的故事,演义的倾向性非常明显,这也导致一直对辽国和萧太后有些偏见。连环画中萧后出镜很少,但少有的出镜也难掩美艳,其形象颇有蛇蝎美人之感。

    连环画和演义小说里,萧太后是大宋的头号敌人,诡计多端,心狠手辣,一次次派兵侵犯大宋的边关。但再厉害,最后胜利的还是属于大宋和杨家,而杨家将和他们的部将,也时常能够潜入幽州城,实现他的计划,比如孟良就经常潜伏进幽州搞点事情。

    湖南美术版杨家将连环画中的萧后

    在最重要的两军对峙时,吕洞宾和汉钟离居然分别下凡,帮助辽国和宋朝。此时宋军主将六郎杨延昭因为面对天门阵束手无策而病倒了,汉钟离给他开的药方是,龙公项下须和龙母头上发,就是宋真宗的胡须和萧太后的头发,真宗的胡须好办,但萧后岂肯贡献头发来救敌人。于是隐姓埋名做了萧太后驸马的四郎杨延辉就发挥了作用,他装病,跟公主说要母后的头发治病,然后得手。

    萧后居然如此被耍弄,而最后幽州城破,她的结局是上吊自杀。小说演义的发挥就是这么天马行空。

    人民美术版杨家将连环画中的萧后

    当然,史实并非如此,萧后乃一代女杰,她主政时期辽国最盛,宋王朝难占上风。而到晚年,她把权力交给了儿子,让权力平稳过度。她并没有像武则天那样,自己登顶。面对无上的权力,面对所有人都已经认可的地位,一个女人,如此能拿得起,又如此能放得下,让人叹服。

    “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习知军政,澶渊之役,亲御戎军,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圣宗称辽盛主,后教训为多。”----《辽史》

    《辽史》说萧后通晓治国之道,从善如流,群臣竭力效忠。她熟悉军政,尤其在澶渊之战中,她亲自驾着战车,统率大军作战,赏罚严明。他的儿子辽圣宗能号称明主,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她教诲。

    萧后亲自驾车统帅三军,其勇气和魄力真是让人五体投地,飒爽英姿,让人神往。

    萧太后河河道

    现在的萧太后河,似乎污染比较严重,查到信息多和治理相关,旁边介绍河道的碑文上明确写着河道遭到污染。我看到的这段河也几乎废弃,像个大渠沟,属于在整顿当中,这块叫河源广场,似乎要准备建个文化长廊。这篇运粮河赋对萧太后褒扬有加,而河道另一边还有一篇广场的解说词,对她也是极尽赞美。

    河前面那条路叫弘燕路,附近有弘燕桥,也有弘燕小区,我没有查到这些名称的来历,但我想当然地认为这些名称和萧太后有关系,她的名字叫燕燕,弘燕当然是对她的褒扬。另外,附近有双龙路,我也很附会的联想到杨家将演义里有宋辽双方国主会面的情节,叫双龙会。

    伟哉,萧燕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宁武关到萧太后河 | 辽国太后萧燕燕的一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og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