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yè]然,玉质而金色。剖其中,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biān]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衒[xuàn]外以惑愚瞽[gǔ]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sì]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闻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gāo]比[pí]者,洸洸[guāng]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dù]而不知理,坐糜[mǐ]廪[lín]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chún lǐ]而饫[yù]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lěi]东方生滑[gǔ]稽之流。岂其忿[fèn]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注释】
[1]杭:指杭州。
[2]卖果者:贩卖水果的商贩。
[3]善藏柑:善长储藏柑子。
[4]涉寒暑不溃:涉,经历;寒暑,寒冷和酷暑;溃,腐烂。
[5]出之烨然:出,取出;烨然,鲜亮的样子。
[6]玉质而金色:质地宛如美玉,颜色好比黄金。
[7]干若败絮:干瘪的就像破败的棉絮。
[8]若所市于人者:若,你;所市,所要出售;予人者,给人们的柑子。
[9]将以实笾豆:将以,将要;实,盛满;笾豆,古时祭祀或宴会用的器具,竹制称笾,木制为豆。
[10]奉祭祀:供奉祭祀。
[11]供宾客:招待宾客。
[12]将衒外以惑愚瞽乎:衒,同炫,衒外即炫耀柑子外表;惑,欺骗;愚瞽,傻子和瞎子。
[13]甚矣哉为欺也:你欺骗的行为很过分啊!
[14]吾业是有年矣:业,经营;是,行当;年矣,很多年了。
[15]吾赖是以食吾躯:赖,依靠;食,同饲,喂养、养活;吾躯,我自己。
[16]取:买。
[17]未闻有言:闻,听说;言,意见。
[18]独不足子所乎:足,满足;子,古时对男子尊称;所,需求。
[19]寡:少。
[20]思:思考。
[21]虎符:古时兵符,调兵的凭证。
[22]皋比:虎皮,比同皮。虎符、皋比代指掌权的武官。
[23]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洸洸乎,威武的样子;干城,比喻国家的盾牌和城墙,《诗经》“赳赳武夫,国之干城。”具,才能。
[24]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孙,孙武,春秋军事家、思想家曾助吴王阖闾大败楚国,著有《孙子兵法》;吴,吴起,战国军事家,曾在楚国变法,史称“吴起变法”,著有《吴起兵法》。
[25]峨大冠、拖长绅者:指掌权的文官。峨,高耸的样子,这里做动词;拖,下垂;绅,古代士大夫腰间系的长带。
[26]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昂昂,神气十足的样子;器,才能。
[27]果能建伊、皋之业耶:伊,伊尹,辅佐商朝治理天下的贤相;皋,舜的大臣,协助舜、禹大治天下。
[28]御:防御。
[29]斁:败坏。
[30]縻:同糜,浪费。
[31]廪粟:国库的粮食。
[32]醇醴:美酒和甘露。
[33]饫:吃饱。
[34]肥鲜:油腻美味的食物。
[35]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高贵的令人敬畏,地位显赫的样子,象,效仿。
[36]应:回答。
[37]退:回家。
[39]类:好像是。
[40]东方生:东方朔,字曼倩,汉武帝时为太中大夫,以诙谐和善于讽谏著称。
[41]滑稽:能言善辩。
[42]忿:同愤。
[43]嫉邪:嫉恶如仇。
[44]托:假借。
【不同版本异同点】
[1]“出之烨然”,有的版本写做“出之煜然”,我觉得第一种正确。
[2]“干若败絮”,现在版本有写做“乾若败絮”。“干”是“乾”的简体字,所以“干”更合适。
[3]“未闻有言”,有的版本写做“未尝有言”,应该是误写。
[4]“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有版本勘印为“恍恍乎干城之具也”,两个词的意思是不同的,我认为第一个正确。
[5]“予默默无以应”,有写作“予默然无以应”,我觉得个别版本应该是误写。
[6]“忿世嫉邪”,有写作“愤世嫉邪”,“忿”字版本用的较多。
【小记】
通过《卖柑者言》的学习,我对作者刘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刘基,字伯温,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为明朝建国做出了一定贡献。
《卖柑者言》是他1348年始在杭州四年中作文,文章通过“我”与卖柑者交谈,揭露统治者拥有特权,奢侈浪费不顾底层百姓死活的腐败现象,构思巧妙,语言简洁,讽刺意味鲜明。
刘基是元朝晚期的进士,纵览他的一生,在蒙元政权统治时期先后三次辞官隐居,之后协助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官员屡次辞官、起义反朝廷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加上对刘基这样一位传奇的历史人物的好奇,勾起了我想对元朝统治时期历史进一步了解的兴趣,我在思考——刘基生活的蒙元政权统治时期,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权统治,一个什么样的封建王朝?
于是我就开始查找关于元朝的历史资料,想进一步了解这个史料相对较少提及的政权。通过这些天的断续地查阅,我对元朝有一个大致了解。
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战争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bǐng)投海自尽,许多臣民追随其后,十万军民忠于宋朝跳海殉国。此战役之后,赵宋王朝在历史上就此谢幕,南宋残余势力彻底灭亡,蒙元统一整个中国。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元朝,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在华夏大地建立起来的政权,蒙取代宋统治华夏,许多学者褒贬不一。有人说这是结束了之前的动乱和割据,统一了中国地区,有利于稳定和发展;有人说弊大于利,落后的农奴制政权取代封建社会制度统治较松弛开放的政权,破坏了中国传统优秀古典文明发展,社会出现倒退,更是有人提出了如果蒙没有灭宋会是怎样的假想。一直以来,在史学界对元朝是不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封建王朝存有争议,中国的史学家较多的认为蒙元政权是中国历代王朝的一个,但是国外的学者,多数都不承认元朝是中国古代的王朝,更是指出蒙元政权的建立是对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是古典意义的华夏文明的衰败,是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的断层,是中国的被征服和亡国。
蒙元政权灭亡的是宋朝,宋朝一直都是我颇感兴趣的王朝,所以,这又扯出了我对宋朝历史进一步的了解冲动,断断续续好多日都在查阅相关的资料,得到了一些感触,也催生了我一些想法——我想对比宋朝和蒙元政权在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的不同之处,进一步加深对这两个朝代历史的了解。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1.政治制度
宋
中央——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在中央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样三司、宰执、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
地方——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基本上是两级制,即府、州、军、监为一级,县为一级。又在府、州、军、监以上的大区设置“路”。路一级的机构和职官,有 监司和 帅司,负责大区的财政、监察、刑狱、仓储等,另外,通常也兼任地方知州知府。宋朝路最多时有三十三个,府相当于重要的州,如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和南京应天府。
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权的种种因素。防范了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的专权独裁,但是,重内轻外,这是也导致宋灭亡的根本原因。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元
中央——元朝沿用汉人治理国家之法,去尚书和门下省,立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始置丞相及平章政事、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宰执官。枢密院和御史台是最高军事和监察机关。相对宋朝简化机构设置。
地方——在地方设置行省制度和宣政院。行省是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并为一级政区名称,全国共有十省。行省下有道、路、府、州、县、基层行政设施。元人称其制为:“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宣政院具体掌管佛教僧徒及西藏事务,同时管辖吐蕃地区,河北、山东、山西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2.经济制度
宋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的时候中国很富裕,比世界平均水平富裕一倍。宋朝人口已达到2千万户,1亿多人,耕地达到7.2亿亩,后人估算宋朝GDP占全球60%,人均GDP可达2280美元。
宋朝的大城市及手工业、商业、外贸等相当发达,世界十大城市中占了一半。还广泛采用纸币,宋代财政收入中,商业税已大过农业税。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元
元朝经济大致上以农业为主,其整体生产力虽然不如宋朝,但在生产技术以及棉花广泛种植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蒙古可汗进入中原之初,惨酷的屠杀和劫掠,给北方地区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毁坏。蒙古人原来是游牧民族,草原时期以畜牧为主,经济单一,无所谓土地制度。蒙金战争时期,有蒙臣曾打算尽杀汉人,把耕地都变为牧场,大臣耶律楚材建议不如保留汉人的农业生产,以提供财政上的收入来源,这个建议受到铁木真的采纳。窝阔台之后,为了巩固对汉地统治,实行了一些鼓励生产、安抚流亡的措施,农业生产逐渐恢复。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3.农业
宋
北宋时期,农业生产技术以及推广有很大的发展。农业生产工具种类繁多,对农田土地精耕细作,耕作程序细化及施肥比较重视。铁制农具,如犁、耧、耙、锄、镰等种类繁多,灌溉工具筒车、龙骨翻车等普遍使用。禾谱、农器谱、农书、蚕书等农业生产知识的专著出现很多,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圩田、涂田、沙田、梯田等也大量开垦,农田面积不断增加。
政府重视兴修水利等惠民工程建设,即防洪防灾又灌溉农田。如北宋期间在河北地区修作陂塘,修筑长六百里的堤堰,设置斗门,引淀泊水灌溉农田;江北捍海堰;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堤;西湖等处。苏轼主持了西湖的疏浚工程,使附近农田均获其利。此外,福建莆田县的木兰陂,也是当时著名的工程。
农作物种类大幅增加,水稻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向北扩展;经济作物越受重视,棉、麻、桑种植面积扩大;出现专门种蔗制糖业。
由于宋朝商业发达,农民弃耕从商很常见,宋朝立法,佃客要退佃离开地主是不可以阻挠的,佃客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弱很松驰。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元
元朝农业相对宋朝整体落后,由于战争不断,大量田地荒芜,蒙古统治者在南下过程中,除没收金朝和南宋的官田外,还占有大量无主荒田和侵夺地主农田,也有新开垦的屯田。官田、屯田、牧场等,都是以蒙古皇室为中心的官僚机构和王公贵族所控制的。农民大部分沦为“驱口”,也就是奴隶,驱口有官奴、私奴之分。官奴主要从事官手工业劳动;私奴是主人的私有财物,子孙永远为奴,可以由主人自由买卖,杀一个驱口,对凶手惩罚只赔一头驴。后来蒙元统治者为了缓和矛盾,增加了佃农,但是,地租率很高,可以达到八成。元代中期以后,由于统治机构的腐败和地主阶级剥削的加重,以及水旱灾荒的频繁,农业生产的发展呈现停滞、衰敝现象。农民磨削压迫严重,生男为奴,生女为妾俾,倾家荡产,许多农民被迫起义,造成元朝初期各地就达到400多起起义。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3.手工业
宋
北宋手工业生产有很大进步。各种手工业作坊的规模很大和内部分工细密,生产技术发展显著,产品的种类、数量、质量大为增加和改进。手工业从事者分为官方和私营服务,人数众多,且都是以钱粮支付的有偿服务,这跟之前朝代完全不同。
各种矿藏开发种类和地点很多,有两百多处金属矿藏产出地。制瓷业的成就突出,不论在产量还是制作技术上,比前代都有很大提高。烧造瓷器的窑户,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七大名窑,所造瓷器各具特色。瓷器不仅是生活日用品,而且是精美的工艺美术品,出现了瓷器收藏家和艺术鉴赏家。瓷器产品大量运销海外,亚非各地都有大量出土宋代瓷器,证明瓷器是当时的重要的交易品。其他如造纸、印刷、制茶以及火器制造等业,也都相当发达,造船业和技术领先世界,发明活字印刷。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元
随着历史进步,元朝手工业相对宋朝有一些技术上的发展,手工业有官办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官办手工业分属工部、武备寺、大都留守司、地方政府等部门,私营手工业经营纺织、陶瓷、酿酒等。官私手工业主要有丝织业、棉织业和毡纺业等,但是,由于元朝对底层阶级的压迫,手工业主要掌握在政府和蒙元贵族手中,小户成为严重剥削的对象,“和雇”及“和买”,名义上是给价的,实际上却给价很少,常成为非法强取。除了在棉纺、瓷器等个别行业技术上进步,大部分手工业不管从产量和还是商业活性都是倒退。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4.赋役和户籍制度
宋
宋朝实行农材赋役制度和两税法,增加了丁税。“以贫富为差”的两税法体现了宋统治者对最底层人民关怀,上等户多纳税,下等户少纳税,无田不纳税。宋采用募兵制,就是给薪水的雇佣兵,减少了底层农民的负担。在差役上可以以钱代役,把地主富户纳入征召对象,同时也增加政府收入。宋取消了人头税变为财产税,是社会重大进步。
宋朝商业发达,政府对商税特别重视。在全国各地设置场、务等机构,专门征税。商税分为两种:过税和住税。过税每关值百抽二,是对行商抽的;住税,值百抽三,是对坐贾抽的。
宋商业税是财政主要来源,大大超过农业税,这反映出宋朝是一个自由的、商业繁荣的朝代。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农业社会已经在开始向工业社会悄悄迈进了。后人统计,宋之后的几个朝代政府财政收入都远远低于宋朝,明朝财政是宋朝最高的四十分之一。宋朝获得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是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宋朝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它是中国历代没有发生过全国性农民起义的两个王朝之一。
宋朝的户籍制度使贱民、部曲、奴婢基本上成为自由民。在对臣民管理上较为开放自由,商业繁荣,农民弃耕从商很常见,人口流动多,商人、客户、佃工、流民都可以自由出入城市,个人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超过一年可以入户当地,并且出现了“坊郭户”和“乡村户”,也就是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是不是跟当代很相似?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元
元朝的赋税制度南北不同,北方主要是税粮、科差,南方征夏、秋两税。对中原地区田赋的征收大概始于耶律楚材辅政以后。在这之前蒙古帝国根本没有赋税制度的。其奉行攻城掠财物的方式,攻占之后所有土地财物和人都是属于蒙元贵族的,后期为了维护统治,逐渐学习汉法。后期在江南行省的田赋制度基本上沿用了宋代的两税制。元朝人民还有一项很沉重的财政负担,即 科差,是徭役向赋税转化的一种形式。另有盐税、岁课、杂课,杂课中还包括茶课、酒醋课、“额外课”等。
商税也是元朝国库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元朝统治阶级把臣民分为四个级别,即蒙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歧视汉人为低等人,上等人不用交税或少交税,这样政府就把财政收入转移到低等人身上,使底层阶级生存更加困难。
杂泛差役,主要包括政府为兴役造作、治河、运输等需要而征发的车牛人夫,以及里正、主首、隅正、坊正等职役。元代的杂泛差役,是劳动人民十分沉重的负担。元朝赋役制度始终没有稳定,对臣民分等级区别对待,对汉人的严重剥削压迫,另外,元朝官员没有薪水的,这就造成统治者腐败严重,剥削人民,不顾人民死活,这也是元朝建国一直众多农民起义的原因。
蒙古之初,按千户制编籍全国游牧民 ,共编九十五千户,并在 成吉思汗子弟中实行领民分配。后期按职业分为一般民户及 军户、 站户、 匠户、盐户、 儒户、医户、乐户、僧道、鹰房、打捕等十几种,分别著籍,称为 诸色户计。一经定籍 ,即不得更易,世袭其业,承担不同的赋役。由于没有实行定期籍户的制度,元代户籍脱离实际的情况尤为严重。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5城市商业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宋
宋朝经济商业繁荣,社会安定有序,十万以上的城市多达46个,东、南、西、北京都都是当时超级城市,其中,东京开封府人口达到百万,店铺达到六千四百余家。宋朝打破了坊市分区的制度,商店可以任意开设,出现了夜市和晓市。
随着北宋商品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量也明显增加,金银也作为半流通货币使用。还产生了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大城市店铺林立,出现商业一条街这样的商品集散地,个别店铺24小时营业,连锁分店开始出现。在饮食小吃上种类繁多。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海外贸易发达,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进出口商品达到300多种,跟亚非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贸易分官营和私营两种,政府设置市舶司和市舶务管理对外贸易,颁布了第一部贸易法《广州市舶条法》。在贸易港口设立“蕃市”、“蕃坊”和“蕃学”供外国人居住和学习。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元
作为游牧民族的蒙元政权,由于生产力低下落后,但有一项特别的特征,那就只重视经商贸易。这种“重商”观念在建国后对中原地区“重农抑商”传统又一次带来冲击。
在对外贸易上,蒙元政权积极开放,主要以官营为主,允许官僚贵族经商。疆域广大,内陆贸易通道向西通畅无阻。海外贸易也是开放包容,各国“往来互市,各从所欲”,实行“官本船”方法,政府提供给有能力的贵族商船,有时还给以较一般贷款轻四分之三的优惠作资本,选人出海,直接参与海外贸易。贸易政策较之前代更显得宽松,对进口货物一般只实行“抽解”,不存在官方实行统制的“禁榷”政策条文。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贸易港泉州、广州、杭州、温州、上海当时是贸易非常频繁的港口,政府设立市舶司,外国商船返航,由市舶司发给公验、公凭。至元年间政府制订二十三条市舶条例,外贸管理制度更趋完善。在港口为中外商旅提供了“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的优越环境。对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相对于宋朝更多。出口商品种类有纺织品、陶瓷、漆器、日用工艺品、矿产品和药材等,元朝瓷器,运销全世界。纸币已经正式作为法偿币,与白银等一起通行全国。元朝的商业主要控制在政府和贵族、官僚、色目商人手里,禁止汉人海外经商,色目商人众多,资金充足,善于经营,出现了许多大商贾。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元大都(北京)是全国最大的城市,规模宏大,是全国政治、军事中心,也是陆路对外贸易和国内商业中心。达官贵人、富商大贾多在此聚居,人口稠密,城厢内外街道纵横,商肆栉比鳞次,工商业很繁荣,也当时是世界闻名的大城市。马可·波罗当时有这样一段精彩记叙:“汗八里(即大都)城内外人口繁多,有若干城门,还有不少附郭。居住在这些附郭中的有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他们或是来进贡方物的,或是来售货给宫中的,所以城内外都有华屋巨室,有的是贵族居住的,有的是供商人居住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专门住宅。”
除大都外,元朝沿海对外贸易城市的广州、泉州、明州、秀州、温州,及内陆的开封、建康(南京)、平江(苏州)、扬州等也是比较大的城市。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6.教育文娱等
宋
宋朝在宋太祖“陈桥兵变”掌权后,忌惮武将,重文轻武风气盛行,宋太祖曾要求其子孙永远不得杀害文人,宋太宗赵光义更是喜欢琴棋书画,附庸风雅,对宋后世皇帝臣民有很大影响。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宋朝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丰盛时期,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享誉千古,对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明人宋濂谓:“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许多文化科教大家,在历史长河中耀眼璀璨。唐宋八大家,宋朝占了六位,宋四大书法家,理学家北宋二程,北宋五子,南宋东南三贤,南宋四大家等等这些大家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宋代书法、绘画开辟新的道路,得到空前发展,宋代重视自身综合修养,书法家、画家人才辈出,各有专长和创造,中国画最高艺术水平的就是宋代山水画的博大与意境!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文人们经常在一起交往、聚会、游玩,组成文化沙龙、文学俱乐部,宋朝还民间涌现了许多的文学社体。总之宋朝是文化人的天堂。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儒释道三教空前发展,民间出现祆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宗教包容并存。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市民文化兴起,除诗词、散文、话本小说、戏曲剧本艺术形式外,民间戏艺、滑稽戏、杂技、傀儡戏、皮影戏、说话、杂剧等流行,俚曲、小唱、嘌唱很普遍。出现了民间体育组织。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很多,当时东京有数十座瓦舍,集会热闹非凡。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北宋王朝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中央各部门设有书学、算学、画学、医学等学科。提倡、支持私学,私学盛行,对“书院式私学”赐匾、赐书、赐学田给予鼓励。当时著名书院有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茅山书院等,亦兼顾学术研究。中央亦设有国子监、太学、武学、律学四门学,另有广文馆等教育机构。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宋代改良了科举制度,设立殿试,重视选拔人才途径,形成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气,两宋前后组织了一百多次科举考试,取仕两万人以上,培养了很多人才,满朝都是学术型官员。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宋朝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四大发明走向世界,科技人才众多,科技著作如《梦溪笔谈》,医学从三科分为九科,出现法医学著作《洗冤录》,另有医学著作《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历法方面《统天历》、《开禧历》。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北宋茶叶有所发展,茶文化盛行,出现了很多“茶饮料”在社会上流行,很多工艺在宋亡时失传。有关茶的著作如宋徽宗《大观茶论》,蔡襄《茶录》等。可以说宋代在世俗文化上发展鼎盛。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朝廷对臣民关怀,对孤儿,遗弃儿童设立救助站,制定救助政策,关爱孕妇,关心失地无所的流民,在城市制定“廉租房制度”,由工部“店宅务”专司负责,为无家可归之人提供地租寓所,饥荒年实行减租或免租。
元
元代人口和经济并相对宋朝减少很多,加上蒙元政权的高压迫统治政策和腐败严重,文化上不可能全方位大面积的繁荣的。但是,蒙元属于游牧民族入侵统治,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统治思想,也没有对人民思想禁锢,既崇儒,也崇佛、道,还包容来自西方的一些宗教,所以,元人是行动不自由,言论却是自由的。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元代文化是中国文化经宋启蒙,到元由雅化到俗化的过渡。文化有两大特色,一是通俗化,一是多元化。
元代继承和发扬宋通俗文化,通俗的市民文化的兴盛,各种通俗艺术形式在宋朝基础上更加扩散和普遍,受市民大众所喜欢。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元代文化的多元化,表现在传统的诗词歌赋、歌舞书画、园林建筑、金玉陶瓷等都得到继承和发展,从内容到形式又有许多变化,加入了蒙古等民族的审美趣味,甚至吸收了欧、亚等其他地区和民族的艺术精华,同时,还表现在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新艺术形式是戏剧和散曲。元杂剧和元曲是元代最突出的艺术形式。
元朝文化艺术整体上是包容并存的。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
蒙古帝国在当时是一个世界性的帝国,蒙元政权的建立亦可以理解为蒙古帝国灭宋统治华夏地区,对历史学家认为它是中国的一个朝代的思想,很多人认为这是中国式的思维,是一厢情愿。也有很多人批评,学者把成吉思汗当成中国的威猛帝王,沦为世界史学界笑柄。亦有人评价为少数民族入侵统治是对封建中国的解毒。或许这是历史的选择,历史的必然,显而易见,宋朝灭亡打断了中国优秀古典文明发展,蒙元统治对之后朝代负面影响深远,如明清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更加残忍不择手段,同时也摈弃掉很多好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也给满清入关提供了先例,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发展。〈完〉
学刘伯温《卖柑者言》——对宋朝和元朝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