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喜获知,育儿故事的连载申请已经通过,这对于尽一个月的每日创作来说,是莫大的肯定与鼓励。其实初衷是要与大家分享,分享“育儿”路上的得失与成败。越来越多的社会性事件,“校园霸凌”、“未成年犯罪”、“家校对立”等事件,以及日渐聚焦的教育思考与辩论,让这样的分享略带沉重与责任。
十四亿人的“国家的管理”,是任何管理科学都难以企及的“巨大数字”;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庞杂“历史观”和传统的汇聚与凝结;五十六个民族构成,任哪个“单民族”国家都无法想象的差异与多彩;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跨度,造就了自然、地理、气候、人文的多样性组合;持续的改革、发展、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形成了以十年为“代际”分界的思想文化和社会认知的巨大落差;传统的和现代的、纸面的和网络的、公益的和利益的各种信息纷乱来袭的当下,如何让一个“幼小的孩子”独立去面对和选择变得越发残酷;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生活和现实,也是孩子们必须“适应”和“选择”的生活和现实。
我不想重蹈很多“创作者”的覆辙,过分拘泥于问题、思考与呼吁的表象层面,我更愿意做一个从实践中汲取又反向提升实践水平的“践行者”。衷心希望这些真实的生活案例,可以给读者带来“哪怕一丝”的思考与帮助,未来绝对不是“成功者”慷慨激昂的愿景,也不是成年人“异想天开”的规划,更多的是今天的“孩子们”怀揣怎样的情怀去不断践行。离开孩子的成长教育所设想的一切未来都是“奢望”,毕竟未来由他们承载和实现。
感谢简书提供的平台,更感谢“友友”们的支持与厚爱,我会将这个连载持续的坚持下去。在思考、践行、交流、分享、碰撞的过程中,找到可以被广泛认可的“育儿”思想与实践方法,对孩子的负责,就是对家庭、社会、民族及全人类未来的负责,我们一起努力。
细节的故事:有一次和宝宝一起看电视,一部战争题材的连续剧,孩子突然对我说:爸爸我发现一个问题。我问:怎么了?“你看电视里一打仗,当官的总冲在前面,要是战斗特别激烈是容易牺牲的。”我赶忙用惯用的话语范式说:“宝宝”真是个细心的小朋友。
不去过分探究孩子话语的深意,毕竟大人无法理解孩子的世界。但孩子表现出的独特视角和对细节的观察,是值得第一时间肯定与赞扬的。例如“宝宝真是个勤劳的孩子”、“宝宝真是个好学的孩子”、“宝宝真是个会劳动的孩子”等等,都是在孩子做了某件事或者展现出某种特点后,第一时间话语范式的肯定与赞扬。
我特别认可心理学所提出的“心理暗示”理论,必要的正向心理暗示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无数的成年人“抱怨”怀才不遇与“付出回报”的时候尚且如此,何况是一个个幼小的孩子。每次在对孩子进行正向肯定的心理暗示后,你可以清晰的看到孩子目光里那种“收获的喜悦”和“幸福的目光”。持续的对于孩子良好行为的正向肯定,是形成持续习惯的有效方法。最大的障碍反倒是作为家长,缺乏细致和耐心所导致的“无视”与“冷漠”。孩子的情感世界是单纯而清澈的,任何善意的、正向的传递被“无视”、“冷漠”甚至“误解”,对于孩子的性格和习惯养成都会造成负面影响和不良后果。而另一个极端障碍,是家长过分注重“掌控力”而非孩子正向习惯的养成,细致入微的找寻孩子各种所谓“不听话”的由头和趋势,进行主观式的引导与心理暗示,这对于孩子天性、天赋和正向心性的形成造成扭曲和不利影响。
作为一个有“态度”的现代家长,我必须对“听话式”教育提出不同意见。作为80后,我们从小成长的环境就是“听话式”教育,在家“听父母话”、在校“听老师话”、进入社会“听领导话”,这种顺从式的教育理念的最大结果恰恰迷失了“自我”。一群群孩子和年轻人,在全社会相互矛盾的“指指点点”之下,要么盲从而迷失、要么逆反而另类。一边倒的“听话式”服从,反向造就了“说话者”的盲目崇高与丧失客观。没有争论、激辩、挑战的学习和学术生涯,很难造就具有“科学性真知灼见”和“创新性理论思维”的真正人才。
“听话式”教育是唯心主义的主观臆想。在不思考“讲话者”的科学性、客观性、正确性的前提下,“听话式”教育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个体施暴行为。普遍性缺乏思考、缺少科学批判精神、人格尊严与相互尊重的沦丧、真理意识的缺失等等,“听话式”教育摆脱不了干系和责任。
“听话式”教育是对社会环境的“乌托邦”式设想。“听话”的主观意愿并不坏,它是寄希望通过长辈、老师、前辈等知识和经验的直接复制与执行,减少孩子成长过程的波折与失败。但它对于社会环境有“假设”前提,那就是寄希望于每一个“讲话者”都出于善意。从今天上述到几千年的历史,没有哪一个时期可以做到这样的“假设”。但历史的发展和现实反倒一次次证明,过分盲从、失去思考、丧失真理和尊严造成的社会创伤、落后和动荡是多么深刻。面对非善意的欺骗、欺凌、套路与伪善,你希望你的孩子如何面对?
道歉的故事: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是家庭生活压力最大的时候,初为父母、经营家庭、生活的琐碎与压力,吵架是那个时候的常态。在那个阶段,我和妻子常常因为吵架而“迁怒”于孩子,甚至出现过前章提到的“摔门而出”的状况。在“暴风骤雨”下的孩子,可怜的像一片风中飞舞的“叶子”,无辜、无助而痛苦。值得称道的,是每次“迁怒”于孩子之后,冷静下来我们都会和孩子“主动道歉”。“那天妈妈不对、不该和你发脾气,请你原谅我”,“那天爸爸不对,不该和你发火,我们都很爱你”。
不进行所谓的“听话式”教育,并不代表放纵“不听话”和“任性成长”,取而代之的是“讲道理”式的教育和引导。家长对于孩子最大的“讲道理”,是勇于面对自己的过失而向孩子“道歉”。这种“道歉”所带来的客观思维及反思,对于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之后我们经常引导孩子“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善意的批判、积极的审视、客观的疑虑是健全行为习惯的基础保证。思考、探索、体验、质疑和反思,是形成对客观世界了解的必要思维过程。各种方式的叠加和引导,让孩子在懂道理、讲科学、懂规律、讲规则、勤思考、善质疑的前提下,形成独立的学习生活能力和良好习惯,并逐步培养面对未知与应对挑战的心理和素质。
生字的故事:有一次孩子练习“朗读”遇见一个生字“粗犷”的“犷”字。妻子坚持读音是KUANG(框音),我也半信半疑加习惯性的认为是这个发音。孩子却坚定的反对说,虽然没学过这个生字,但记得老师提起过这个字,发音是GUANG(广音)。僵持不下的情况下,我果断百度了一下,正确的发音是GUANG(广音),孩子的记忆、质疑和坚持无疑是非常正确的。
接受孩子的疑虑与反问,不要混淆科学的挑战与人性的善恶。勇于面对自身的不足与问题,客观评价孩子的行为与话语。正向肯定式引导孩子的良性心理暗示,你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孩子”,也会找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孩子就是一颗“小苗”,树大自然直,是对自然的主观崇拜和对心性的原始信任。良好家庭教育,是对父母的良心考问,也是对过程的把控与矫正。后半生及未来的走向,在于今天的呵护与培养。
育儿故事,下节更精彩。
网友评论
谢谢告知!🍻
原来这样的啊,我想想看怎么弄个炫酷的
可惜艺术修养欠费太多,整不出来😜
今天学会纠正了粗犷(广音)
谢谢!与孩子共同学习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