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广告语不是这么说:挖掘技术哪家强?请到山东找蓝翔。今天的话题就以类比这句广告词开始,高铁站规模哪家强?其实在很早的新闻里就看过,今天这个省份建了一个中国第一、亚洲第一等等的高铁站,用各路指标比拼谁才是这个时代的最强者,一些所谓的榜单也就应运而生。无论是车道数量还是建筑面积都能成为相互PK的内容,这些盲目的背后是跟风还是炫耀,不得而知。
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中国速度已经成为世界津津乐道的话题。国内各大城市争先修建高铁站成为前几年的一种潮流,从利民便民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进步。我本人作为见证者,从2012年高铁开通率先体验到现在乘坐高铁如家常便饭,我感受到的是技术的发展和距离的拉近。乘坐高铁的体验有这么几点:一是列车运行平稳。记得有个故事里说老外在高铁窗口竖着放了一枚硬币,从北京到郑州硬币没有倒下。可能有点夸张,但体验过后的平稳性确实令人惊叹。二是列车环境舒适。高铁基本采用座位式,少有卧铺,当天到达。座位设计的舒适性、手机充电的便捷性、厢体开阔的视野性,都成了高铁时代出行的标签。三是列车科技感突出。高铁在兼顾时代外形和动力芯的前提下,充分运用了科技成果,高速运动下的电磁兼容、永磁驱动系统、人工智能等这些手段的运用让高铁充满了时代感。
列车的改进带动了车站的升级换代,一座座崭新的高铁站拔地而起。中心枢纽站、区域中心枢纽站这样的定位层出不穷,如何衡量一个高铁站的地位和作用?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评定,一是承载的旅客运输量。每天旅客的来往人数是最重要的指标,高铁归根结底就是一种交通工具,如果没人乘坐,那么高铁和高铁站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承载运输旅客的数量,从另一个层面也能反应一座城市的旅游、经济及对外交往。二是建站的规模。高铁站的面积和设计车道数量是建站之初对于城市规模的一种估算,也反映了城市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但一味追求大和强,是一种浪费国家公共资源的表现,规模和人口以及发达程度不匹配,那么高铁站可能就会空荡荡,满足不了后期经营维护的需求。三是服务设施的跟进。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求高效服务和精准服务的社会,好比再好的饭菜没有人端上桌面,客人是无法享受到的。高铁站的服务设施健不健全、服务人员的能力跟不跟得上,对旅客来说都是一种最直观的表现。服务作为软实力,应该让乘客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设施作为硬实力,应该配备齐全展现人性化服务。
体验过和谐号高铁,体验过复兴号高铁,设施改进、乘坐舒适以及越来越注重细节成为中国高铁不断前进的动力;去过多座高铁站,配套地铁、个性建筑以及科技化驱动成为高铁站追求卓越的源泉。放弃追逐那些所谓的排名,坚持实事求是,尤其是在高铁建设规划方面,必须把这四个字当做铁律,真正把民生工程落到实处,成为这个时代的伟大工程!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22700/9d017d60150441e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