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文|青木
童年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庄
十二月冬,在老家度过。熟悉的寒风腊月,大山深处的村庄二十来户人家,时常有人家把狗拴在腊梅树下,这样朴实的秉性大体也因为主人而影响到了狗,连叫声都温顺不带攻击,村庄依旧延续着彝族人家的生活习性。
在冬天就靠一团火延续整个世间的温情。从早晨到夜晚火一直不歇,火烟也让整个屋子从房梁带房柱都是黑漆漆的,就连瓦片也是黑色的。每每在冬天我都念想着有一团火烧着,远远望着家的地方总是有股炊烟袅袅飘着,山里人总会有烧不完的树,烤不完的火。阿太在火炭旁边往蓝布衫里拿出一把生的蚕豆调皮的看着我,然后轻轻在火堆里炮个坑把蚕豆埋进去,我在旁边咯咯的拍手笑。火光映着她那褐色的布满皱纹的脸,两颗门牙已经没有了,一笑便连嘴都合不上。眼睛弯成一条线,火苗在她深邃的眼里忽闪忽闪跳得老高。烤豆子在火炭里啼嗒啼嗒的响,香味随着火烟一起吸进鼻子,那便是一种满足,在童年时期烤豆子和浓浓的火烟就是一种烙印,进入骨髓,使我成年后用何种取暖方式都无法将自己暖起来。
经常坐在火堆旁边发呆,火光的温暖让我有种安全感。山上是有片柏松的,生长的很慢却很挺拔。祖母说那种木头只用来作供奉神明的香。提前三个月砍下一颗松柏,让它干透用小锯子锯成小断而后用到劈成小木条。在用药草点燃后放上小勺松香粉再架上松柏的小木条。在神明面前诵经与虔诚的磕头,神明闻到这香会保佑我们平安健康,从小我就对这深信不疑。祖母不认识字,而我上小学后慢慢识字以后就开始教她诵经.抄经文。耳濡目染的对神明一种虔诚的敬仰,就在阁楼上每天早上敲'着木鱼念着经,她所会的经不多全靠死记硬背记下来。对于年迈的老人来说,支撑她的动力就是对佛祖的信仰,这种虔诚本事就是一种信仰。冬天祖父会在下面烧火,烟子一直会往阁楼上跑,如果人一离开火熄灭了,就会被熏的睁不开眼,祖母念完经后就会开始大骂祖父,而后两个人就开始争吵!祖父会往火堆里刨出红薯顺带把薯皮剥了给祖母,祖母一边吃一边骂,也许是红薯太烫慢慢的祖母停止了谩骂。言语间开始表达祖父对她的关怀,两人又开始说说笑笑一起迎接山对面的日出,一起忙碌。
我们都以一种矛盾的方式去质疑对方和肯定自己,而我们之间有所联系的便是一种自我安抚的能力,告诉自己一切如旧什么都好,安抚别人总会更好。
总会有人消逝如同信仰一般,很少有人会记起这样的村庄这样黑漆漆的小房子。在文化信息越加繁荣的时代,这些落后的质朴也如同信仰一起消逝,也没有人会想要拢个火堆烤烤豆子。劈点木柴听火烧的呼呼只响不停的加柴,寓意要发财,而更多人喜欢的'只是这个美好的意愿吧。
时常在想等我老了能闲下来,诵经念佛时,山上的那片松柏林还在或者不在……这是一种遗憾也会是一种念想,支持我走出大山又回归大山。(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