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卡片:“互承认喜权稀”
破题
动物有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当有触发器触发时就会致使他去做那件事。比如说雌性火鸡,它是一种非常合格有爱的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充满关爱,警惕性很高,他会给孩子做好保暖跟清洁的工作,然后把孩子们收拢在身子底下,全心保护小宝宝。但是它做这些类似母爱的行为完全就是靠一种东西触发的:就是小火鸡的“叽叽”声。这是火鸡妈妈判断的主要依据,只要小火鸡发出“叽叽”声,火鸡妈妈就会照料;那要是不出声,火鸡妈妈根本就不会注意到它,甚至还可能误杀了它。那么动物学家福克斯就做过一个实验,来演示火鸡妈妈对“叽叽”的极度依赖性。大家知道,臭鼬对火鸡来说是天敌,只要臭鼬一出现,火鸡就是咯咯大叫,用嘴啄它,用爪子挠他。甚至只是一个臭鼬的玩具,火鸡都会猛烈的攻击它。那这个实验怎么做呢,就是在臭鼬玩具里面加一台小型的录音机,里面播放着火鸡宝宝发出的“叽叽”声,这个时候就会发现火鸡妈妈不但不会攻击它,还会把他像自己的火鸡宝宝一样收拢在自己的翅膀下。但是录音机一关掉,火鸡妈妈就会马上恢复猛烈的攻击,哈,特别的有意思。
那这就是动物的一种固定行为模式。人类作为动物的一类,肯定也会有。于是西奥迪尼就给我们介绍了六种原则,分析每一种的原则他的触发原理,他的应用以及我们在碰到别人对我们应用这种原理时,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
互惠
第一种就是互惠原理
1)一句话来描述互惠原理:我们应该尽量以类似的方式报答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别人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应当尽量回报,我碰到过一次特别有意思的事,我当时在图书馆准备考研时,周围也是一群一起努力拼搏也要考研的人,有一次呢,坐我隔壁桌的一个女同学从书包里拿了个袋子出来,里面装了几个橘子,因为声音有点大我被吸引了过去,我看那个妹子思索了一会,拿出一个橘子给了对面的那个哥们,那个哥们我比较熟,他属于比较内向型,不太懂得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于是他就淡淡的说了句谢谢就默默收下了。我以为事情到这就结束了,没想到第二天来的时候,那个哥们拉开书包拉链从里面掏出了一个苹果,放在女同学的面前,说:这是给你的。而那个女同学也愣了一下,没想到自己无心给出去一个橘子还会回收一个苹果,妹子就下意识的说:不用不用,我不吃苹果。然后就把苹果放回那个哥们的桌面上,但是那个哥们就不放弃啊,说:不不不,你要收下,这是我送给你的。那个妹子一想不对呀,就回答:真的不用真的不用,特别感谢你。就这样苹果在他们俩的手上挪过来,挪过去,来回了好几趟,最关键的是那是在图书馆,图书馆里面是非常安静的,他们这一点动静很容易吸引到同一间屋子里面的所有同学,于是好多同学都投来奇怪的眼光,默默地注视这件事的发生。最后那个妹子在众人的眼光中拿起苹果低着头把苹果放进了自己的书包里。先不说我那个哥们的行为合不合适,反正还挺逗的,他人也很有意思,长得挺帅,最后考上了复旦大学。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如果别人给了你一点好处,你是极力地想要回报别人,就算是多停留一刻都会让自己难受,这时在他脑中偿还人情债的义务感战胜了一切。
2)它的触发原理是互惠伴随而来的亏欠还债感,这是在人类文化中十分普遍的,考古学家理查德.利基就认为:正是因为有了互惠体系,人类才成为人类;由于我们的祖先学会了在‘有债必还的信誉网’里分享食物和技巧,我们才变成了人。而且因为我们人类社会从互惠原理中得到了一项重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必须让全人类社会遵守并且信任这一原理。我们从小就听人教导说不能辜负这个原理,同时我们也都知道,凡是有人敢违背它,就必然会受到社会的制裁和嘲笑。这里想个历史例子
3)应用
首先是场合应用,有一个慈善机构叫克利须那协会,他在初期是让协会成员在公众场合向路人题募捐要求,一开始是一群光头佬去募捐,穿着长长的长袍,挂着念珠,摇着铃铛,在大街上游走着,齐声吟唱、行他们协会的礼,邀请路人给他们捐款。像这种场景一看就明白肯定是募捐不到什么钱。后来他们就换了一种方法,怎么做呢,首先就是从外观上做一些改变,他们就打扮比较现代一点,然后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手里会拿着一朵花,看到路人路过时,就塞到这些全无提防的路人手里,或者就直接别在他们的外套上面。通常路上会说他们自己根本不想要,募捐这会说“不,这是给你的礼物”,坚决不肯收回。这一招就把互惠原理的为例触发了出来,这个时候便要路人向协会捐款。这个成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们在美国和海外的321处地点拥有了庙宇、商号、住宅和庄园。
第二个应用场合是生意场上。我们最经常见到的就是超市里面的试吃和赠送,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样,我是经常不好意思去做一些试吃的,因为每次试吃后,都会让自己感觉不买一点东西走就会很不舒服,这种感觉就像是我占了别人便宜一样,当然这是我的感觉,也有些是真的要买,要是真的买我就不会有这种感觉。
第三个呢就是人际交往场合的应用。在一战时期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有这么一群士兵,他们的任务就是去敌方那边抓人来审问。那个时候进行的是战壕战,就是两军之间各挖了战壕对峙打战,中间就是无人区。那么高手的任务就是匍匐着爬过去,定期去那边抓敌人的士兵过来,有这么一个高手,去执行任务,他跟往常一样巧妙地额穿过前线之间的空地,出现在敌方战壕里,刚好把一个落单的士兵吓了一跳,这个士兵当时还在吃东西,没有任何防备,被他拿着枪顶着了。这个俘虏做了一件他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了,就是他把手里仅剩的一块面包分了半块给他。他瞬间就被这份礼物感动了,于是他接过面包,放过了这个士兵,两手空空就爬了回去,受到了上司的一顿臭骂。就是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不需要送很贵重的礼物,你只要很真诚的在平时发祝福信息,在他生日时给他祝福,他就会对你满怀深深的感激之情。
第二个应用是不用担心会有损失,相反的对方还会回报以更大的优惠。我见过一些成功地人士经常会跟我说多做一些慈善,即使我现在没有什么钱。以前我不知道什么意思,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瞬间明白,当我们去做一些慈善后,我们的机会就会慢慢的浮现,例如你会在慈善机构上认识到有很多的成功人士,再跟他们的聊天中你会学习到非常多,再加上原来来做慈善说明你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而很有爱心的人在生活中其他方面不会很差,再加上如果你帮助的是一个孩子,他长大后给你带来的回报更是无限量的。虽然说带着目的去做慈善并不真诚,但这就是慈善所带来的好处,我也希望各位做慈善的是真心实意的去为了他人好而做的慈善,如果不是真心实意的我相信也坚持不了多久。
第三个应用是互惠式让步原理。它相当于是互惠原理的进阶版,相当于是互惠原理再加上对比原理。西奥迪尼自己就亲身经历过这么一次,他说他在大街上走着,碰到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一个小孩子我们一般不会有什么堤防心,小孩说一年一度的马戏表演在周六晚上就要举行了,问西奥迪尼是否愿意购买一张五美元的门票,西奥迪尼呢不想把大好的周末时光浪费在看马戏表演上,就谢绝了。但是小男孩不气馁说:好吧,要是你不想买门票,买我们几根巧克力棒如何,一根才一块钱。”于是西奥迪尼就买了两根。事后作者马上就意识到不对,因为他自己对巧克力棒没什么兴趣,他喜欢的是钞票,但是此时他手里拿着两根巧克力棒傻站着,而小男孩拿着我的钱高兴的走了。很有意思吼。这个小男孩用的就是互惠式让步原理,因为我们打内心觉得倘若有人对我们让了步,我们也有义务退让一步;小男孩重新提出让我购买1块钱的巧克力棒,就是以让步的形式提出来的。这个用法就是“拒绝-后撤”式,也称之为“留面子”法。就是假设你要别人答应你一个要求,你可以先提出一个大的要求,面对这样的要求,对方肯定是拒绝的,等对方拒绝后,你在提出你真正的目标,这相对前一个是稍少的要求,如果你设置巧妙,这时对方会对这种设置产生出更大的责任感和满意感,别人也就更容易答应你的请求。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法,而我们现实中最经常见到用这种方法的是谁?大家可以猜猜。就是房地产中介。
承诺和一致
1)一句话:人人都有言行一致、言出必行的愿望
2)触发原理是在人们的普遍感觉中,言行不一是一种不可取的人格特征。如果你的信仰言语和行为前后不一的话,会被别人看成是表里不一,甚至精神有毛病的人。而言行高度一致的话,别人会觉得你个性坚强、智力出众。另外,保持一致会有很多好处。比如它为穿越复杂的现代生活提供了一条捷径。我们现在身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如果什么事都要去认真思考就会过得很艰难,日常生活的纷繁复杂对我们的精力和能力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有了一致性,我们就能够以相对轻松、高效的便利方式来应对一切了。
3)应用
在承诺和一致中最关键的是要获得对方的承诺,不管这个承诺多大,只要让对方跟你站在同一战线上即可。
第一个就是登门槛,以小积大。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以小请求你开始,最终要人答应更大的请求。比如说在《美国销售员》这部杂志中有一篇文章概括说:小订单为全面推销铺平了道路......这样来看:有人签了订单,购买你的商品,即便是利润十分微薄,但他也已经不再是潜在客户了--他已经成了真真正正的客户。在生活中,我们在接受了看似“没什么恶意”的琐碎请求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因为一旦我们同意了,他就有可能影响到我们的认知。比如我自己在第一次参加一个养老院的活动后,活动举办人找到我,希望我能够帮他们在微信推广上写点参加活动感悟,说实话我一开始并不是想参加养老院的活动,只要陪同着同学,因为下午我们俩要去另一个地方玩,就这么一个请求,一开始没注意,就答应了。慢慢的他们每次举办的活动我都要去参加,因为我觉得现在别人都知道我参加了养老院活动,我肯定是个有爱心的人,于是我从只是简单的写感悟的身份变成了微信文章的编辑者,也慢慢成为了养老院活动的一份子。当然我这是一个很幸运的例子,因为这件事让我认识很多有爱的人,自己在加入这个活动后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也是充满着爱心,时常会去想周围的人是否需要我的帮助,我的关爱。因此“登门槛”这个用法非常值得在好的一方面利用起来!
第二个是抛低球,抛低球是一种用起来相对阴险的用法,它的运作流程是这样的,先给人一个甜头,请他人做出有利的购买决定,然后等决定做好了,交易还没有最终拍板,这是卖方巧妙的将甜头取消掉。这里面就介绍了一个正面的例子,做一个让居民注意节约能源的研究,实验者分成两组来研究,第一组是参照组,实验人员就上门跟他们说一些节能技巧,啊啊啊说一些后,邀请居民能够在之后的日子里节约能源,这些居民答应下来准备试试看。一个月后实验人员来调查这些家庭的气表,看他们是否真的做到了,但是结果表明,他们并没有真正注意节能问题,与那些没有做宣传的家庭是一样的,所以单纯的良好节能信息,并不足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那么第二组就是在宣传balabala要居民注意节能之后,还额外做了一件事,这事是什么?就是要在本地的报刊上登出这些答应节能家庭的名字,以表彰他们的公益精神和环保态度。果然,这一个附加条件加上之后,效果非常好,立竿见影,一个月后,实验人员发现每户平均节省了12立方米的天然气(什么概念?)他们就有机会让这些家庭的名字见报。但之后实验人员就做了另一件事,给这些家庭寄一封信,说由于种种原因,没办法在报纸上刊出用户的姓名的。这么一来,你们觉得他们还会不会选择继续节能吗?大部分人应该都是对的,他们在知道名字不能见刊后的一个月中,相较于以前节约了15%,而在宣传后的那个月节约了12.2%,也就是说知道自己名字不能见刊后,他们节约的更多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里用到的解释方法就是抛低球,他们在登刊表彰“低球”的诱惑下,做出了节能的承诺。
社会认同
1)一句话:在不确定性前,人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
2)触发原理:我们在社会中很多事情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根据这些经验行事,我们犯错的几率会减少。比如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讲的就是我们要多接受一些有用的经验,至少你按规范这么做别人不会觉得你很奇怪,不会说你怎么跟别人不一样。
这本书还介绍了明明看到有个人躺在那,路过非常多的人,就是没人救他,这种新闻很多吼,比如之前一个女子被摩托车撞倒躺在地上,身边路过了数十人,就是没人救,最后还是一个清洁阿姨把她救起来的,网上有人说这个社会多冷漠,还有人说怕被勒索。但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不是这些原因。因为一个人走在路上,看到有人躺在地上,你不知道她这是怎么,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需要帮助,如果她只是假装这样,那自己去扶起来多尴尬,于是你这么想,他也这么想,你不去提出帮助,别人在这种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也不会给别人帮助,所以经常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个作者总结出来就是“多元无知效应”:每个人都会得出判断:既然没人在乎,那就应该没有问题。另外周围有其他可以帮忙的人,单个人要承担的责任就减少了。就是这样,那些人在不确定性前会在心里有这种想法,最致命的一点就是,我们在陌生人面前的“多元无知效应”:因为我们喜欢在公众面前表现出优雅而成熟,且我们不熟悉陌生人的反应,因此,在置身于一群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里,我们有可能无法表露或者不好意思表露出关切的表情。那最后为什么是清洁阿姨把她扶起来,因为我们知道清洁阿姨她自己可能我就是个给大家做奉献的人,有人需要帮助她就帮忙,并不会说要表现出自己很优雅很成熟,于是就会出现某一个体不受看似平静的其他人所影响,采取了行动。因此旁观群体没能帮忙,并不是因为他们无情,而是因为他们不能确定。
3)应用:
有样学样:我们会根据他人对这件事的反应作出判断,特别是相似的人。比如说小孩子,我们父母经常会说不要跟坏学生待在一起,只针对学习这一点,这句话是正确的,孩子在自己没有形成价值观判断前,会看别的孩子他们是怎么做的,因为年龄相仿,如果看到别的孩子在努力学习,这个孩子也会一起努力学。我自己是在初二的时候成绩慢慢变好的,在那一年,我们班主任把我放到了周围都是好学生的座位上,那时候要找人玩也没陪你,大家都在学习,于是我也无聊地一起看书,看着看着就觉得,咦这些题目不难啊,然后就刷刷刷的开始做题了,所以我很感谢那时候班主任的决定。另外在美国有一个现象,每当自杀上了新闻头条后,社会中自杀率就会飙升,每一条自杀新闻会杀掉58个本来能够活下去的人。要是新闻报道的是一个人自杀的消息,之后增加的也大多是一个人出事的事故;要是新闻报道的是一个人自杀并导致多人死亡的消息,之后增加的往往就是导致多人死亡的车祸或者坠机事件。你看,是不是很恐怖。这被称为“维特效应”,这是社会认同原理的一个病态特征:这些人会根据其他陷入困境的人,看他们怎么行动,决定了自己该怎么做。他们会去模仿,这些报道自杀的消息,会促使一部人也会引发出自杀的念头,因为他们发现自杀的念头更能站住脚了。他们会说:你看,别人也这么做,我也应该这样。
另外一个应用是在下赌注上。大家知道我们在看一场比赛时,每一个队会有不同的赔率,这些赔率是根据买的人多少来决定的,买的人多,赔率变低,买的人少,赔率就会变高,就是风险跟收益成正比。经常会有人利用这一点,在开盘的那一刻,投一些钱在一些看似风险比较高的注上,会瞬间让这些不怎么可能赢的赌注的赔率降低,在外接看来这个注有很多人下,以为别人有内部消息,会把它变成初期的大热门,最后人人都跟上去,也投了这个注,很多人亏了很多钱,可有人赚的盆满钵满,而且我们还不知道那个人是谁,只知道他把社会认同原理吃得很透。
因此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应该能说服群体里占相当大比例的一部分成员,因为“有大量群体被说服了”这一条信息放那,本身就足以让剩下的人心服。所以,影响力最强的领导者是那些知道怎样安排群体内部条件,让社会认同原理朝对自己有利方向发挥作用的人。就像《疯传》这本书里所提到的,第一批人怎么做很重要,一部电影口碑好不好,往往取决于第一天去看电影后给出的评价,所以很多电影公司利用这一点,在各个网站刷好评,后面的人看到前面这么多人刷好评也会跟着去看,跟着给好评,当然电影是在烂得不行的这招也没办法拯救。就是靠着从众心理,只要你能让一部分人朝着预期的方向走,后面的人也会机械的跟上来,与其说后面的人是在跟随领头的,不如说他们是在随波逐流,让大部队拖着走罢了,这也是四两拨千斤的社会柔道术。
喜好
1)一句话: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和喜爱的人所提出的要求。而有些我们不认识的人却想出上百种方法来利用这条原理;
2)触发原理:喜好
3)应用:
外表。我们知道外表长得好看的人在社会交往中会占有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到什么什么程度可能大家没意识到;一个长得好看的获选人获得的选票会比一个普通人的选票多一倍,虽然选民都会否认自己受到外表的影响。另外,作者做了一项模拟面试,发现应聘者能否获得聘用,打扮是否得体比工作资历所占的比重更大,只不过面试官只承认外表对他们的选择只有小小的影响。
获得喜好的第一点就是外表,那么我们怎么让自己的皮囊更好看呢。首先就是早睡,研究表明其实面膜的用处并不大,在冬天干燥的话只要抹点润肤霜就可以的,而最关键的就是晚上要早睡,它会让你整个人都变得不一样。其次是着装要干练整洁,现在有很多给人推荐着装的APP,我们可以在上面找到自己想要的风格,来购买衣服,注意买衣服不要太舍不得,对于男生来说,买一套好看的衣服可以穿个一两年,这样成本也不会太高,还会让你给别人留下更深的印象。再者就是要自信,昂首挺胸,男士可以锻炼身体,把自己的胸肌挺出来,我在看《战狼2》时看到吴京站在坦克前,昂首挺胸挺出自己的胸肌来,真的很自信!
相似性。相似性这本书里面提到我们可以尽可能的找出与对方相似的地方,比如和对方老婆是来自同一个地方,有相同的兴趣爱好或者相同的信仰。这里想要借鉴自己总结出的倾听的技巧,其中有一个就是利用了相似性的技巧;就是我们在倾听他人讲话时,我们可以模仿对方的动作和语言体系,就是看到然后自己也要不经意的表现出相同的动作来,以及对方如果用的是“俺爸俺妈”之类的,你也要用类似的话,而不是用“我爹我妈”等等。这些刻意的相似会让对方放松警惕,会觉得跟你一起聊天很舒服,也会获得对方的喜好。
接触与合作。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习惯,我会把每个人的生日记住,然后在APP上记录,并设定当天早上9点提示我谁今天生日了,我就会在这个时候给对方送上祝福,一个是我真心的想要给对方送上祝福,另外这样可以跟对方多接触,并很容易获得对方的好感,这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技巧,并且并不会花费你很多的时间。至于怎么问出对方的生日,你可以先问问他是什么星座,因为他有某个星座的特征,当然这个特征是好的一面,等到对方说出他自己的星座后,再问他具体的日期就好问了,比如这时候你可以说:这么巧,我妈也是巨蟹座的,她是12月18号生日,你呢?在你得到对方生日后就马上记录下来,并在生日当天送出自己的祝福,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受到重视!
权威
1)一句话:即使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会为了服从权威的命令做出一些完全丧失理智的事情来。
2)触发原理:有了权威,资源生产、贸易、扩张和社会控制的成熟社会结构才得以发展,如果没有它,社会就进入无政府状态,而无政府状态对文化群体是没什么好处的。而从小我们就被教育顺从权威是正确的,违抗权威是不对的。父母的教诲,社会中存在的法律、和政治制度都蕴含着这条信息。同时权威也会带来很多坏处,最常见的就是医院里,在繁忙的医院中,医生开错药方是常有的事,但是在护士拿到药方时,她们明知道医生可能开的不对,但还是执行了,在医学界,其实医生和护士是同一级别的,不知从几何起,护士却慢慢失去它的地位,不敢质疑医生所开出的药方,这是很致命的。
3)应用:象征符号可触发权威;
头衔。这是最容易得到的权威象征。因为在人们看来头衔比当事人的本质更能影响他人的行为。而很多广告直接免费的就给自己贴个标签,也很轻松的得到他人的顺从。我在一次放假坐动车回老家的时候,路上碰到一个40左右的陌生人,一开始跟他聊很开心,他也很有风趣,会跟我说一些关于他自己的事迹,但是当我在他的故事中知道他是复旦大学的教授时,瞬间我对他的态度就是毕恭毕敬、言听计从,甚至与他聊天发现自己所说的话乏味透顶,讲的话文绉绉的。因为我觉得他是个教授,我必须要尊敬他,这就是权威所带来的压力和作用。另外即使是假头衔,也会带来这种权威的感觉,还是医院里的,研究人员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给医院不同科室的22个护士站打电话,内容都一样:他说自己是医院的医生,要求接电话的护士向指定房间的某个患者用20毫克的药,你猜结果怎么样,有21一个护士拿着药直接就往病人的房间里准备去给药!这是很惊人的结果,第一是护士从来没见过下命令的人,二是这种药本身没经过批准是不能大量使用的,,而且下命令时给出的剂量明显超标!所以在医院里,这种情况应该要有专家想出应对方法,防止这种事的发生。
衣着。这里更喜好里的外表是一样的,我们要打扮好自己!
身份标志。这里讲的一个例子很有意思,我自己在平时也能感觉到,就是我们在等红绿灯时,如果前面停着一辆经济性轿车,也就是说不是很贵,十几万的这种,这时候如果前面这辆车停了一会不走,后面就会开始疯狂按喇叭。但是豪华车不一样,他们实验中显示,50%的驾驶员会跟在这些豪华车后,直到豪华车动了,他也跟着走,连喇叭都没按;而另外50%的驾驶员也会等更长时间后才开始按喇叭,而且还只是稍微的点一下,就是很小心的表示说:你该走了。而豪华车就是一个人的身份标志。我之前在朋友圈看到一个状态,图片是他拍的前面宾利车的照片,配文是:他别我。再加个委屈的表情在后面,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个什么感觉,如果是一个普通的车别我们,我们会比较生气,还有些人甚至会跟他怼起来,就是你别我我别你,这种的我们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个路上风景。
稀缺
1)一句话:机会越少,价值越高。
2)触发原理:我们对于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比如说小米经常就采用这种饥饿营销,另外商场等地方也会经常出现“数量有限,先到先得”“最后期限”等字眼。
3)应用:
逆反心理:核心是我们有保住既得利益的愿望。这个意思是,如果某种东西对我们来说一直是短缺的,那我们可能欲望还是不足够强烈。但是当你本来就有某个东西,而你眼睁睁的看着这个东西慢慢变少了,你就会更加焦虑,更加迫切的想要他。很多革命和战争都是这么来的,他们都是为了自由而战。后来总结出一条宝贵的经验:自由这东西,给一点又拿走,比完全不给更危险。到了手的自由,不经一战是没人会放弃的在这么做的过程中,该群体得到了以前从来没有的自由,一旦有人想要夺走这些自由,政府就注定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而这个心理小孩子身上也可以发现,如果父母随便许诺权利,在无形中有可能给孩子一些自由,而之后再想要夺走这些自由的话,孩子们肯定会反抗不休。就好像说如果你只有想起来的时候才跟自己的孩子说不要饭后吃零食,那么孩子会更加捍卫这种权利,而这时候再定规矩不让他吃就更难了,因此前后管教不一的父母,最容易教出反叛心强的孩子。
参与竞争稀缺资源的感觉,有着强大的刺激性。比如两个情人,之间的态度本来不咸不淡,但是一听说有竞争对手出现,他们就会立刻激情四射,所以,恋爱中的男女很常用的一个小手段就是透露或直接编造说自己有了爱慕者。我自己也有这种经历,在说出有爱慕者之后的那一段时间里,我们俩会更加珍惜对方。另外我们在买房子时,中介常常会想出一个新招,说有新的买家来看了房子,很喜欢,打算过一会就来谈细节。这时候我们就会慌了神,经常会失去判断就直接买下了。而我们必须知道的一点是:稀缺的东西并不会因为难以弄到手,就变得更好吃、更好听、更好看、更好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