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后该怎么学习?-文字版

作者: Mobiusdesign | 来源:发表于2017-02-26 11:56 被阅读2237次

30岁后学习很难么?

不论是专业精进,还是个人成长,30岁后,我们意识到学习从未如此重要。

我们购买了各种课程,参加各种打卡留言,写作分享,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但相信大家熟悉这些场景:

场景1:记住了才算数

觉得只有记住了才会用,所以记了一堆要点笔记,但还不到两天,就全忘了,忘了。。

场景2:被打碎的时间

终于完成手上的事,翻开昨晚的笔记准备复习,客户来了邮件,要立刻马上原地360°转体回复。

晚上11点家人都睡了,拍拍脸,克服一天的疲惫,打开电脑准备学习时。可爱的宝宝却醒了,要讲故事。

场景3:被偷走的注意力

在周末下午,想一口气补完2周的14节课,但不到一个小时,各种跑神,可以刷朋友圈,剪指甲,就是不能学习了,看着没有点开的课程列表,心里那份酸爽。。

场景4:达不到的标准

想要写一篇文章总结这段时间的学习,发现写出的东西总是不满意,想着等有感觉了再写吧,结果就木有结果了。

我们会有这样的感叹:30岁后的学习真难啊,朕只能这样沉沦了么?

这里套用李笑来的一句话:相信俺,你并不孤单。

之所以遇到以上的困扰,只是我们还在用15岁的心态学习:

那时有充足,没人打扰的时间;

功课有限,只要复习几个晚上,考试就能过;

考试成绩是唯一的评价方法。

但,我们不能像15岁时那样学习了,就像我们不能回到15岁。(心里突然好蓝瘦)


怎么破?

该怎么破呢?来,一个一个破。

1) 场景1:记住了才能用

觉得只有记住了才会用,所以记了一堆要点笔记,但还不到两天,就全忘了,忘了

一个分析:

15岁,为了考试,我们必须记住课本里的要点,这就形成习惯:只有记住,才能使用。

30岁,我们优先把精力和时间花在记录总结知识点上,却在很少投入在实践上,因为不习惯嘛。

仅仅记住,不去使用,会让我们忽视知识背后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才是是帮助我们内化知识的关键。

例如:“用户场景分析”这个知识点,我背10遍定义,却不去做一遍,就不会知道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有真正理解。

一个策略:先用了再说

先使用,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再回到知识再学习。

2)场景2:被打碎的时间

终于完成手上的事,翻开昨晚的笔记准备复习,客户来了邮件,要立刻马上原地360°转体回复。

晚上11点家人都睡了,拍拍脸,克服一天的疲惫,打开电脑准备学习时。可爱的宝宝却醒了,要讲故事。

一个分析:

15岁,我们有很多的不被打扰的时间。所以,形成了习惯:“只有不被打扰的时间才能学习 ”;

30岁,工作,家庭,让完整的时间成为稀缺,如果还沿用这个习惯,我们自然寸步难行。

一个策略:利用碎片

定义自己的时间碎片。例如

有5~10分钟时,思考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看看和当前前学习有关的文章,例如MarxPPT~~

有20~30分钟时,考虑写作的提纲。

有30~60分钟时,带着问题回顾课程,深度阅读。或者根据提纲开始写作。

当一个个碎片被利用起来时,我们的时间会变的有价值。

场景3:被偷走的注意力

在周末下午,想一口气补完2周的14节课,但不到一个小时,各种跑神,可以刷朋友圈,剪指甲,就是不能学习了,看着没有点开的课程列表,心里那份酸爽。。

一个分析

15岁,学习的量和复杂度有限,只要在考前突击,基本能过。我们形成了一个习惯:一次性投入时间越多,收获越大。

30岁,我们发现单次投入的时间越多,效率反而越低。

并不是我们不专心,而是安排了超过自己“注意力槽”的任务。就像游戏里的能量槽,超过这个时间,就会不自觉的跑神。

例如,我的注意力槽是40分钟,如果我在一个科目连续学习超过40分钟,之后的效率会明显降低(这就是学校一般不会有连着的3节数学课,3节英语课)

一个策略 你的注意力槽

记录自己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当注意力槽用尽时,及时休息或者切换不同类别的科目。例如,写作和手绘切换。

另外,根据自己的注意力槽定义时间碎片也是个好办法。

场景4:达不到的标准

想要写一篇文章总结这段时间的学习,发现写出的东西总是不满意,想着等有感觉了再写吧,结果就木有结果了。

一个分析

写作和分享是帮助思考,检验学习成果的不二神器。

但写作时,总感觉有很多的想法表达不出来,写的不好,找个专门的时间好好思考,写出一篇深入浅出,详细全面,最好还能是10W+的文章;这样,到最后,什么都没想,什么都没写。

同理,除了写作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学习和工作任务,都存在这样的误区:现在的不理想,一定要做到完美,结果自然都是没有结果。

一个策略 接纳不足,不断迭代。

软件开发中有一种方式叫“迭代开发”,第一个版本可以很简陋,但随着使用和反馈,发现需要改进的问题,不断迭代,逐渐“生长”成一个稳定的版本。小米的MUI就是这样一个经典的例子。。

那么,对于我们来说,接纳“当前不完美”这个事实,不断思考如何改善,迭代自己,其实是最快,最有效的路径。再举个例子,亲现在看到的这篇文章是第三个版本。。


致所有在努力的人

现在,我们识别出了4个误区,知道了4个策略:

1)记住了才能用VS先用了再说

2) 被打碎的时间VS利用时间碎片

3)被偷走的注意力VS注意力槽

4)达不到的标准VS接纳不足,不断迭代

那么,综合使用这四个策略重新设计我们30岁学习该有的样子:

不再将精力放在记忆上,而是根据注意力槽,定义用来学习和实践的时间碎片,接纳刚开始的不完美,从简单的版本开始,不断使用和迭代自己的新能力。

本文另有PPT版,看一遍,效果更佳哟~

 

版权印为您的作品印上版权35041868 - 作品授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0岁后该怎么学习?-文字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ng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