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编写说明
负努力症候是一种自学人群容易感染的症状,其特征是很难发觉,即使发现,也常被误诊为拖延症,或学习焦虑症。
作为一个多年的负努力症候患者,经过各种尝试终于逐渐痊愈。因此编写自我诊断及治愈指南,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自学者。
指南结构如下:
1. 症状描述
1.1 早期症状
学习某个内容时,花费时间超出了预期,挤压了后边任务的时间;
因为超出计划时间,产生巨大心理压力,为了赶上进度,只能压缩娱乐,睡眠,甚至是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间。
但即使这样努力投入,还是会发现学习效率越来越低,越来越累。
1.2 晚期症状
自学的兴趣逐渐被消磨,但为了达成目标,继续坚持。逐渐形成一个负努力的循环,越努力,效率越低,更加努力,效率更低。
最后,一想到自学就会感到不自觉的焦虑或潜意识的逃避。
如果发现以上症状,可以判断已患有负努力症候。
2. 病理分析
那么,自学者满满的努力,为什么就成了负努力呢?
其实负努力症状的病理很简单,只是影响了自学者在时间和任务安排这两点判断。
2.1 时间
在时间的分配上,负努力使自学者忽略了三个事实:
2.1.1 陌生任务会花费更多的时间
相比陌生任务,熟练任务已经形成了惯性(动作或者思维惯性),很容易估算花费的时间。例如,在泳池里游2个来回,需要20分钟;但陌生任务,特别是没有形成惯性的任务,很难以估算时间,例如,写一篇论文,需要确认主题,建立结构,收集材料等等,花费的时间往往会超过预期。
这会导致负努力的第一种症状:花费时间大幅超出计划时的紧张感(怎么花了这么长时间?)
为了克服这种症状,自学者需要承认客观事实:陌生任务的确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同时,在尝试完成一个陌生任务后,记录所花费的时间,并以这个时间作为标准,去估算同类的陌生任务。
你会发现,当你可以不断的在自己估算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时,陌生任务的恐惧渐渐消失,所需要的时间会越来越短,因为陌生已经变成了熟悉。
2.1.2 陌生任务失败的可能性更高
这是陌生任务的第二定律,因为没有适应和协调,很难在第一次就很好的完成陌生任务。想想自己第一次骑自行车,游泳的经历。
负努力症候会让自学者认为自己会做的很好,至少是还不错,不可能会“很糟”,特别是看到别人出色完成任务时,这种幻觉和落差更为强烈。
这导致负努力的第二种症状: 任务失败的焦虑感(别人都能做好,我怎么做不到?)
为了克服该症状,自学者需要承认客观事实:陌生任务的失败的可能性很高。
容纳自己的失败,相比成功,失败能告诉你问题在哪里;
别人的成功,也是又当初跌跌撞撞的失败积累起来的,所以这个焦虑,就像是希望一个2岁的孩子和一个20岁的青年打架还能打赢一样不合理。
2.1.3 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且递减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专注超过一定时间,注意力就会不自觉的分散。
而且,在连续工作时,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会越来越短。
例如,在写一篇工作PPT时,第二,三个小时的完成的页数和质量,往往没有第一个小时多。
在症状1和2的影响下,自学者为了坚持完成任务,继续产生第三个症状:忽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时间:
压缩休息和娱乐的时间用来学习;
安排更多的任务;
这样,就形成了负努力循环:
忽视陌生任务的时间属性---紧张,失败,低效---投入更多的时间,安排更多的任务---更多的紧张,失败和低效
为了克服这种症状,自学者需要承认客观事实:注意力有限且随时间递减。
我们需要不断记录,熟悉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就像熟悉自己的胳膊的长度,不再因为自己不能一下子够着10米之外的苹果而感到自卑。
自学本身就是对未知内容的学习,是陌生任务,这就是为什么自学者容易受负努力症候影响。
所以,承认“陌生任务会花费更多时间”“很大可能会失败”“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且递减”这三个关于时间的事实,是治愈负努力症候的第一步。
2.2 任务
负努力除了造成不良心态和非理性坚持外,带来的更大的麻烦是:拒绝思考。
负努力状态下,自学者的关注点都被集中在“用尽少的时间,尽快完成任务”,很少去考虑为什么要完成任务,是否有更好的办法完成任务,完成的效果如何评价的思考上,因为“思考太浪费时间了”。
请注意:拒绝思考,是进一步判断自己是否处于负努力状态的有效指标。
造成以上症状的原因,是负努力扰乱自学者心态后,在“单任务分解 ”和“多任务安排 ”这两个行为上造成影响。
2.2.1 单任务分解
患有负努力症候的自学者,对单个学习任务,往往只有一个非常模糊的目标。
例如:我要学会Axture,但为什么学,从哪里开始,每天要做什么,打算花多长时间,学习成果怎么验收却一无所知。
这导致负努力的第三,四种症状: 无意义感和无方向感:
很容易放弃执行中的任务,因为发现当初选的这个学习任务根本不合理,或者认为找到了更重要的任务;
某个任务需要做的事情太多,没有头绪,例如,学习任务是英语,是先背单词,还是先记语法,还是做阅读理解?
为了克服这两种症状,自学者需要在充满信心的制定学习任务前,按顺序空腹服用以下4种药片。
1) 明确目的
之前我在学习一个新内容时,往往关注的是学会新内容后所带来的技能,而不是考虑学习的目的。
例如,学会Axture后,我可以做炫酷的demo了。
但我的目的其实是学习交互,大家都知道,Axture只是一个工具,作为交互设计师,比炫酷的demo更重要的是对需求的思考和理解,进而转化为合理的任务和信息架构。
这时我才发现,在这个阶段,学习Axture并不能达到我的目的,其实应该学习的是交互的思想和工作流程。
那么,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这块知识:
是职业规划的一部分,是想弥补短板,增加能力,还是单纯地出于兴趣?
这块知识对达成目的帮助程度如何,是否仅仅是一个表层工具,其背后有更重要的内容要学习?
如果在开始一个任务前想清楚这些,不仅能保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真正需要做的事情上,还能够给自己坚持下去的信念:这是自己经过思考决定的。
2)分解目标
在学习新内容时,容易定一个宽泛的目标,例如,在XX天学会XX。 但具体开始时,却发现无从下手,或者发现要学的内容太多,根本无法完成。
就像是攀岩,如果没有一个个连续的抓手,我们很难完成“爬上去”这个目标。
同样,学习内容也是由一个个连续的知识点组成,这些知识点相互嵌套,形成框架。如果我们不能找出这些知识点,理解它们的关系,就不能将这些知识点组成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计划,引导我们完成目标。
这就是为什么相比自学,在培训机构学习的效率更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准备了一套已经拆分好,并且根据关系组织起来的抓手(知识点)。
所以,不再制定 XX天学会XX这样 大的目标,而是先了解它的框架,分解出知识点,将“学会XX”这样的大目标根据知识点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例如,先赚他一个亿。
提供两个小经验:
学新知识时,最好先了解它的框架或者工作流程。这样就会大致知道有哪些知识点,为分解提供依据;
例如,在学交互时,了解到交互的工作流程为:设计需求分析-信息架构及业务流程设计-界面流程设计-测试评估 四个阶段。这样,就可以将“学会交互”这个大目标分解为四个小目标。
如果暂时没有时间和资金参加培训机构的学习,可以看看机构的课表或者第一节免费的概览课程,或者看一本入门类的书,这样可以了解知识点的分布和关系。
关于“知识点分解 ”这个方法,有两点需要注意:
该方法可以重复使用,因为一个知识点中往往会包含更多细节的内容;例如,需求分析中,还包括用户需求分析和商业需求分析;用户需求中还包括目标用户,用户体验目标等定义;
知识点分解 其实是 问题分解 的一种,既用“为了实现目标,我需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工具,不断分解目标,直到落实任务。关于这个工具,我会在另一篇文章中展开。
3) 落实任务
通过不断分解,我们将模糊的目标转化为一个个清晰的小目标,而它们之所以清晰,是因为我们可以据此制定一个接一个详细,可执行,可达到的步骤。
此时,相信大家都明白了,分解目标的过程,就是落实任务的过程;
而判断一个大目标是否已经被恰当分解,就是看为了达成小目标的步骤是否明确,可执行,可达到。
4) 验收任务
大家也许听过,游戏之所以让人着迷,是因为有一个“即时反馈系统”。玩家的每一个或者每一组行为都会立刻收到反馈:获得评价,经验或者排名。
在这里,我们先不谈即时反馈系统的 效果,而是分析 即时反馈系统 的原理:
是否注意到,游戏之所以能做到即时反馈,就是将行为/任务进行了细分,每个行为都有验收标准,根据这个标准给出不同反馈。
再进一步,为什么需要长时间执行的大任务往往很难坚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于大任务作为一个整体,投入的时间多,评价的标准难以估计,这就造成我们获得反馈变得缓慢,不清晰,失去动力。
但,现在我们把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又把小任务分解为具体的步骤,投入时间和评价标准变得清晰可见,一个即使反馈系统就这么建立起来了。
所以,在分解任务时,为每个小任务和步骤设定一个简单的验收标准,在完成时根据这个标准并评价,验收,给自己反馈。
慢慢会发现,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任务执行的反馈,而是在自学,这个马拉松赛跑里保持旺盛精力的兴奋剂。
2.2.2 多任务安排
上面谈到了单个任务该怎么分解,但实际上,迫于各种原因,自学者需要同时进行多个任务,这就很容易让负努力症候乘虚而入,造成第四和第五种症状:无力感和纠结感
终于确定了任务目标,但发现任务量太大,失去执行的动力;例如,想读一本书,发现有8000多页。。。
任务太多, 时间有限。这个重要,那个也重要,但感觉做哪个都是在耽误其它任务的时间,结果时间却在纠结中流逝。
其实,只要完成了单任务分解,多任务安排就会变得很简单。单任务分解后,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总览图:
是不是感觉清晰很多了,那么该怎么下手呢?这里有分别介绍来自两位大神的方法:
1) 李笑来:时间片轮转:一个时间片内处理单个任务
原理:CPU的“多线程工作”并不是同一个时间内同时处理多个任务,而是将时间分割成“时间片”,在一个时间片内处理一个任务的一部分,然后挂起,下一个时间片处理另一个任务的一部分,如此反复轮转,直到所有任务都处理完。
我们可以模拟这种方式,将自己的时间分割成时间片,轮转执行分解后的子任务。
这里有三点建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
时间片长度:根据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设定,例如,我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为40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则休息5-10分钟,再进入下一个时间片;
时间片数量:我们对一个内容的熟悉度是随着时间减少的,当减少到一定程度,再开始时,需要更多的时间熟悉。例如,学习了CSS的两个样式,下一次学习是在2个星期后。。所以,为了保障一个子任务能完整的执行,我们需要为其划分足够数量,相对连续的时间片;执行频率: 优先级高的任务 高频执行,例如,为了准备一个月后考试的任务,可以为该任务多划分时间片,即“高频率”执行,但要注意流出部分时间片穿插其它任务,避免长时间执行单一任务的兴趣减弱;
注:以上方法加入了我自己个人经验,更多详细且官方内容,请参阅 李笑来 -时间的朋友- 第一版 - 3.5 并行串行。
2) 采铜:图层工作:一个时间内处理一组同类任务
原理1:Photoshop中,一张图片其实由不同的图层构成,每个图层包括图片的一部分,这些图层叠加起来,组成一个复杂的整体。
原理2:人在进行一段时间一个类型的工作后,会形成一个思维惯性,再进行另一个类型的工作时,会需要一段时间切换到另一个思维惯性。为了保持效率,尽量将同一类型的工作安排在一起。
综合这两个原理,基于任务分解,将同一个类型的子任务安排在一个“图层”中。 (一个任务会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子任务,只要分解后才知道,子任务属于什么类型)
例如,写一篇论文,包括结构设计(论点,论据,结论),信息收集和内容填充这三个子任务。而一个PPT也会包括这三个子任务,但多了 风格设计,图文排版这两个子任务。
所以, 我们可以把论文和PPT这两个任务的 结构设计子任务放在一起执行。
注:更多详细内容,请参阅 采铜 -精进- 第一版 - 第三章 即刻行动 - 像Photoshop一样工作
这里请注意,不同的方法的效果因人而异,也许在别人那里有效的方法并不适合自己,即使这个方法是大神的。
例如,我自己在长时间处理同类工作时,注意力会很快下降,需要切换不同类型的任务作为自我调节,图层工作这个方法一定程度上不一定适合我。
所以,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践并且思考:
只要实践了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
只要思考了才知道如何改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例如,通过实践,发现可以将时间片轮转和图层工作两个方法融合,在一些时间片内处理同一个类型的任务。
3. 治愈处方
到这里,负努力症候的病理已经分析完毕,开出处方如下:
3.1 承认关于时间的三个事实:
陌生任务会花费更多的时间
陌生任务失败的可能性更高
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且递减
3.2 单任务分解并估时
对单个任务进行分解,执行第一个子任务并记录执行时间,根据这个时间,评估其它子任务的时长,从而得以客观的评估整个任务的时长。
例如,经过执行,发现完成子任务1用了3个小时,那么可以评估,完成另外4个子任务的时间为12小时,完成整个任务大概需要15小时。
3.3 多任务安排
尝试时间片,图层工作,根据实践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或者改良方案。
最后,在饮食和休息上多注意:按时吃饭,多吃水果多喝水,别熬夜,祝早日康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