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他,源于他的那些诗。
那些爱的张扬,浪漫的露骨,悲伤到铭心的诗。
我不喜欢诗,但我很喜徐志摩的那句"就是你我,一南一北。你说是我甘愿离南,我只说是你不肯随我北来。"
我不喜欢情话, 但我很喜欢徐志摩的那句“人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记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我不喜欢陌生的异国风光,但我很喜欢徐志摩的那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在那个青涩的年龄里,读着这样美丽的诗句,我常常想 ,徐志摩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徐志摩才能够写出这样的诗句呢?
回答我的常常是诗中一句又一句的独白。
那个时候的我想,他一定是一位民国风情万种的大才子吧!
更喜的是比鲜艳更暗的色彩再见他,源自于那段在文人圈子中广为流传的康桥之恋。
此时的他刚刚从海外求学归来,在文坛上不过是一位毛头小子,却因与张幼仪离婚的丑闻而声名远播。
这样的名气于他而言无疑是痛苦的,可这些痛苦与他而言又是微不足道的。因为他这一生想要追逐的一直都不是这些虚名,他想追逐的一直都是一个爱他的人,一个他爱的“徽因”。
为此,他写下了这样的诗,“我将于茫茫人海寻找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可是徽因爱他吗?
若是爱,她又为要离开徐志摩呢?
若是不爱,她又为何会与徐志摩有一段唯美的康桥之恋呢?
到底是连徐志摩也不知道答案,只得独自舐这段爱恋带给他的伤痛。
此时的徐志摩不再是一位浪漫的风情万种的大才子,反而如王阳明所说“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便知此花不在汝之心外。”
可是最后他连这朵花的颜色都没有看清,就命丧异国他乡,实在是令人扼腕。
更痛的是生时未逢良人又见他,源自于他口中的"乡下土包子"的前妻张幼仪
此时的徐志摩已离世多年,而张幼仪也已嫁为人妻。
当年的徐志摩与张幼仪究竟怎么了呢?
故事的开头往往是大家所熟知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故事的结尾却是才子不喜佳人西服配小脚,抛家弃子寻真爱。
只可惜了他抛弃一切,却并未得到真爱。
人们常常说张幼仪成就了徐志摩的浪漫,而徐志摩成就了张幼仪的人生,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是不得而知,我们能够知道的不过是张幼仪在徐志摩离世多年后的自述述:“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这样的女性,无疑是伟大又惹人怜爱的,只可惜徐志摩终究是负了她。
也好在,徐志摩的放手成全了她,却未成全他自己。
可能我当初是真的喜欢他的诗,因而喜欢上他这个人,可如今,我无法说出我喜欢他这个人这样的话,因为我明白,他这个人和他的诗是不一样的。
他这个人的身上如今是有了污点的,可他的诗没有。
还是让我对他的了解只停留在他的诗上吧!毕竟朦胧亦是一种美。
更怨的是你已不是当初的那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