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饭馆,门额招牌写着“小牛肉”。绿字,“清真”。
门外立一块纸牌,并不工整地用毛笔写着“肉夹馍”。
推门而进,六张小桌,分为左右两排。靠近里墙右边的角落里,一节玻璃柜台后,贴墙放了个陈列架,摆着酒瓶,柜台台面上放着些碗蝶、酒杯,排列整齐。一块原色白布笘着个大方搪瓷盘,似乎是炖肉或是其他熟食。后边还有个隔间,一看就是厨房操作间,门口挂一幅门帘,上面印有红字,“喝老土炕酒,交天下朋友”。
店里人不多,零零散散的几个人,许是逛完街打个尖,也可能是二三个朋友中午小酌。其中有伙人,围桌而座,边饮边聊。当中一个圆眼中年人,貌似大哥,谈锋甚健。
店主一人,站在玻璃柜台后,浓眉大眼,唇边留一抹黑胡子,中等个子,身板挺直,听见门响,抬头、招手,满脸的笑容,“里边请了,您呐!”
门帘一挑,一个中年妇女走了出来,端着个没把的铁锹,挑开炉盖,把铁锹里的煤倒进炉里。她腰系围裙,边用手巾擦手,边问店主,“点了菜吗?”她是厨师。
“除了肉夹馍,还有什么?”
“酱焖罗非鱼,牛肉面,饺子,还有炒菜。”
“凉菜有什么?”
“油炸花生米,酱牛肉,松花蛋,还有…”
“那就来两个肉夹馍,两碗牛肉面,鱼多少钱?”
“8元一条。”
“好,来一条。再来一小碟花生米。”
“好嘞。”
我们落座,店主端上手碟、筷子、水杯、热茶,旋即花生米、酱焖鱼、肉夹馍,牛肉面次第而上。花生米个不大但极香脆,酱焖的鱼个不大但极入味,肉夹馍个不大但馍香肉烂,牛肉面碗不大但汤浓肉酥。
“这个馆子以后可以常来。”出门后,我这样评价道。
夫妻小店,经营不仅仅是生意,更多的是人缘,是手艺,是用心。花生小,但都是精选,绝无长芽发霉的;罗非鱼小,但个个新鲜,长时间焖炖,鱼骨酥烂,醬香浓郁;饼小,但用的面绝不是次品;面少,但牛肉汤浓,一碗下肚,绝对让你感到厚重和扎实。和面的手每次都净水冲洗,从不用毛巾擦,让你吃的干净放心。
来的次数多了,生人就成了熟客。于是每次来,可以自己盛油炸花生。如果你有足够耐心,在候菜时,可以一粒一粒往盘中夹,直至不能再多夹一粒。
来的时间久了,熟客就成了朋友。于是再来一碟花生可以免费再续,牛肉面中不仅多了几根面,而且牛肉也多了几块儿。如果哪天凑巧,主人自己做的豆包,你可以在饱饭后拿上几个。
谈的内容广了,客套就成了交流。于是炸花生掸酒会更香脆,就交换了把蒜放在冰箱冷藏后再腌就会变绿的诀窍。
主人姓字名谁,从没有打听过,直到有一天,他们停了生意,为了照顾刚出生的小孙子,举家迁往石家庄,从此音讯杳无。多年以来,每每路过那个路口,不禁常常回眸,在咂嘛那种味道时,深以为憾。
这年头,能让人想念的饭馆,能让人想念的吃食,能让人相隔经年而依旧回忆的人,实在不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