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是把身体从单位暂时解放出来;吃饭后的走步,是把身体从家里暂时脱离出来。这时候去走,身体获得了自由,眼睛和头脑也就闲下来了。于是一路走,一路看,有形形色色的人,有这样那样的事,也由此会产生一些或久远或新近的回忆,和深深浅浅的思考。
如果要走到城北河岸,就得出后门往左拐,再往右拐,然后径直往前走,穿过一个十字,就到了滨河公园,穿过滨河公园,就到了北大河岸边。沿河岸往东走,前面是一座白色的斜拉桥,穿过斜拉桥,再折而向西,就会路过法幢寺。法幢寺在河北岸,交通并不十分便捷,人们也不经常去,所以里面很安静。如果在周末走步,时间就比平时从容,可以进去转转,有鸟虫声,有钟磬声,有僧尼诵经声。从法幢寺出来,右拐,直行,再左拐,经过一座水泥桥,折而向东,沿公路走到滨河公园门口,再在路口向南,便是回家的路。这样,从家里出来,再回到家里,画一个圈,走快一些,得一个半小时。沿途所见,有各种店铺,各种营生,以及沿河两岸的四时风景。
出小区后门对面,有一家小面馆,玻璃门上贴的招牌,是手工臊面和鸡汤糊锅。但里面也卖卤肉拌面、蒜拌碱面以及饺子混沌。
在女儿上幼儿园的那几年里,由于孩子中午不回家,我也经常去这家面馆解决午饭。一般是要一碗臊子面,两碟小菜,偶尔也要一碟卤肉片。
由于是手工面,面条吃起来比较软和,又比较筋道。臊子汤里的配菜,永远是鸡肉丁、豆腐丁、洋芋丁、胡萝卜丁和黄瓜木耳,加上最后撒上去的一把漂菜,看起来花花绿绿的,很能引起人的食欲,觉得吃一碗意犹未尽。
凉菜有豆角豆芽、凉拌三丝、虎皮辣子和蒜泥茄子等。有时候食客众多,饭点仓促,主人会焯一锅各类蔬菜,捞出投凉,再浇入两勺滚油,放点调和面,临时拌一大盆菜。这零时凑合的一大盆菜,因为是新做的,所以很新鲜,反倒更香。这里装凉菜的碟子比一般店里的碟子要大很多,吃一碗面,要一碟菜就足够了,
卤肉是凉的,放在冰柜里,想要吃时,也可叫二三两,切成薄片,摆一小蝶,里面切了青椒丝,配了浇头,桌子上有醋瓶、辣子罐和蒜泥罐,根据需要,可以再拌一拌。
有时候不想吃汤面了,可以要一盘碱面,自己拌上蒜泥和凉菜,其实就是一碗凉面了,夏天里吃最好。
卤肉面是拉条面,浇头是一盆卤汤,里面现卤着肉片。拉条面出锅装大盘,浇入一勺热气腾腾的卤汤,一勺肥瘦相间的肉片,再放几片油菜,用筷子搅拌几下,肉香扑鼻。有些食客连吃相都不顾了,吸得哧溜哧溜响,人多时此起彼伏,响成一片。
糊锅是早点。因为常去,我经常见到主人备料的场景,比如烤面筋,泡粉皮,炸麻花,面筋切成片,麻花掰成块,放在盆里备用,在寒冷的冬季,早起吃一大碗糊锅,顿时觉得暖和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