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G212 断舍离专题
《原生家庭》读后感

《原生家庭》读后感

作者: 向死而生520袁红 | 来源:发表于2019-06-06 20:50 被阅读3次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是美国心理学家/作家苏珊.沃福德和影视编剧兼制片人克雷格.巴克所合著的。全书以苏珊心理诊所治疗的实例来解释各种有毒家庭模式对孩子的影响,以及他们是如何在苏珊的帮助下痊愈的。18年的从业生涯,让苏珊接触过大量的咨询者,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特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但是,她不是在控诉这些父母,而是告诉大家对策,让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这个概念,最早是1960年由美国精神科医生Murray Bowen提出的,原指个体所成长的家庭环境,包括主要养育人(不一定是亲生父母)、兄弟姐妹等,它是个体最初所在的社会单位,通常是亲生或养父母家庭。家庭中的氛围,生活习惯,父母的行为示范以及家人互动的关系等,都影响子女日后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现。

这本书中有很多的事例让我心惊,人都有回避不美好事物的本能。试想读这本书的人都会有这种的感觉,那么这些真实事例中的人又是怎么生活和面对的呢?他们的心理阴影会有多大,负担会有多重。庆幸的是作者针对这些问题,都给出了很好的可实施的建议,帮助他们走出了阴影。

《弟子规》教导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正所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是我们传统文化一直倡导的。从古至今,“孝”字为大,父母就是我们所尊敬的人。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之下,我们未曾想过,我们的一些感受其实和父母紧密相关,原生家庭对一个人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作者说不健康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语言暴力有多可怕,它就像一把扎进人心里的刀。可是有些父母并不会意识到这是个问题。相反的,家庭的语言暴力好像都那么理直气壮,理名当然。当父母批评孩子时,你说的话可能是抱怨、不满或贬低,可听在孩子耳中,却像刀片割在心里。

家原本是给人温暖和美好的地方,却也是能扼杀幸福的地方。上帝把孩子带到你的面前,是送给你最最美好的礼物,要好好珍惜。爱不仅仅是一种感觉 ,更是一种行为方式。许多父母嘴上说着爱孩子,却一直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情而不自知。爱应该是一种令人幸福的感觉,是健康的情感。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关怀、珍惜和尊重,感受到温暖、快乐和稳定,这真的很重要。别做那只飞不起来的鸟,而是为了下一代你永远别放弃努力去飞!

相关文章

  • 《原生家庭》读书笔记摘记

    读后感: 1,内容梳理 what:什么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表现,心理问题与原生家庭的关系。 why:心理创伤是如...

  • 什么是有毒的父母?

    ———《原生家庭》读后感 用了四天的时间读完了由美国作家苏珊·福沃德和克雷格·巴克著的《原生家庭》...

  • 《原生家庭》读后感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这本书的读后感,我拆分为四部分总结。 一、本书讲了什么 《原生家庭》这本书,主要...

  • 原生家庭读后感

    对每人来说,我们出生和成长的家庭中的经历对我们的一生具有极大的影响。这种经历的影响和作用并非仅限于我们的童年时期,...

  • 《原生家庭》读后感

    《原生家庭》是一本心理学书籍,是我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我一直以为是一本高深莫测的书籍,一直保持敬畏的心情不敢打开,但...

  • 《 原生家庭》读后感

    看了不少心理学的书才知道,很多所谓的心理问题大多都是由原生家庭所带来的。 其实,看这方面的书不是去把所有的问题推到...

  • 《原生家庭》读后感

    其实读这么本书,我是带着随便读一读的心态,我是不相信自己会通过一本书改变自己的,而我也认定自己可能大概一辈子都是这...

  • 《原生家庭》读后感

    爱不仅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行为方式。 很多来自有毒家庭的孩子长大以后都对爱的含义和感受感到困惑。他们的父母打着爱...

  • 《原生家庭》读后感

    讲这本书前我想先讲一个故事,我有一个好朋友,她在很多人眼里,是个有求必应的老好人,从小循规蹈矩,大学四年没谈过男朋...

  • 《原生家庭》读后感

    这次共读的书籍是: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已的性格缺陷。其实,在团队说要选择读哪一本书时,我也为这本书举了手,可能还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生家庭》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fp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