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 独游西岩

作者: Fwx烟雨倾城 | 来源:发表于2023-06-05 17:27 被阅读0次

宋·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词的上阕藉山来自写,又能将山品与人品相融。

首句落笔就奇,接句含蓄曲折。「偃蹇」一词用来形容西岩的状貌很恰当,也可以引申为词人的骄傲和傲慢。一笔两意,巧妙之极。

而以「谁怜汝」这一问,更写出词人的自怜怜山,自伤伤山。此处的山与人,已在感情上合二为一。

「岁晚」一句,也是既写山,又写人。如是写山,指山逢寒冬;如是写人,则指人的老大。这样双绾之後,「太寒生」就成了词人的心理自感,和对于山的移情了。

既然山被词人赋予了这样充分的灵性甚至可说是人性,那么,上阕末句衝出青山「唤我溪边住」的语句,就不再突兀矫情。两位岁寒之友因品格相似而思谋相伴,简直再合情理不过。

词的下阕藉月来自写,也有与上阕近似的曲笔和丰富情味。

过阕说那高天的明月,突然由山头下来了。这就如同一个绝大的悬念,使人不敢置信又渴望得到解释。

结韵则作出生动的解释,说这从天而降的明月,是因为被词人读《离骚》的声音所打动和吸引。

这解释十分巧妙而合理,因为他巧用月影以替代月亮,听他读书的明月,实不过是清溪里的月影。

这样的巧用,显示出他专注于读《离骚》的激愤心情。因专心读书,他再无心仰望天空。偶尔一瞥眼前,只见溪中之月凝止不动,似在入神而听。

另外,这里的「夜夜」一语,又将前句瞬间的「明月来」化为夜夜的「明月来」,使词人读《离骚》的行为,不再是一个瞬息性行为,而在重复、延长中加深了它的意义,加强了它所含有的词人感情的勃郁愤懑色彩。

夜夜如此,长夜如此,这读《离骚》的人,他的情感强度就不待测量而後知了。

这首词是词人词作中修辞手法运用得最密的作品,如拟人、双关、悬念、暗示等等。而它们也使此词在艺术表达效果上超凡人妙,在情感风味上厚重而含蓄。

相关文章

  • 每日一诗词之(一)

    生查子 独游西岩 南宋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

  • 生查子·独游西岩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1,西岩:...

  • 《生查子·独游雨岩》

    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原词、注释、翻译、赏析 【原文】:生查子·独游雨岩辛弃疾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

  • 辛弃疾《生查子·独游西岩》赏析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释 生查(...

  • 生查子,独游雨岩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词贵藏于内…...

  • 生查子·独游雨岩

    生查子·独游雨岩 宋代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

  • 生查子·独游雨岩

    生查子·独游雨岩 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

  • 生查子·独游雨岩

    宋代: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

  • 今日份练字打卡—生查子·独游西岩

    《生查子·独游西岩》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词作之一。词人巧借明月、青山来表达自己隐居城北带湖时期孤寂、郁愤的情感...

  • 宋|生查子·独游雨岩-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人在溪边行走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查子 · 独游西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hw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