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疗&愈:叙事或声音,咱一起。简友广场散文
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作者: 黄小小的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19-03-19 21:09 被阅读6次


1. 

上周五,我们4个朋友相约去春熙路办事,走在步行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这是成都最繁华热闹的街市。这也是年轻人最爱的网红打卡地标。

我们走过闹市区,拐进安静的街道,老成都浓浓的气息扑面而来。路过一条干净的小街,远远就看见成捆成捆的电线缠绕在电线杆上端。

“等等,我要修下鞋子。”一个朋友说。她指了指角落里的鞋匠铺。

我们顺着她的手指看去,一个老人蜷缩在角落,旁边放着修鞋机器和工具。老人佝偻着背,向我们张望着。

朋友脱下鞋给老人,老人脸上有一丝笑意。老人的手乌黑乌黑的,手上干裂的大口子长着倒刺,这不像一双手,而像龟裂的农田。

老人熟练而麻利地缝补鞋子。

老人告诉我们,每天都能缝补几双鞋,赚几块钱补贴家用。家里的老伴,在饭馆洗碗,每个月可以赚千把块。

我们问他:“为什么不跟孩子住在一起呢?”

他说:“孩子压力大,我们现在还能挣钱,不想连累他们。”

他继续说:“生活不简单,能挣一块是一块。做不动就没有办法了。”

看着老人这双被生活摧残的双手,手上布满干裂的大口子。我们不知道说什么了。

2.

我们身边的老人,朴实善良,他们虽老了,却总是为儿女着想。这就是我们的父母,不善言谈、诚恳苦干,发扬着中国人从古至今勤劳的本分。

他们总是想:多挣几块钱、多种一块地、多带几天孙子、多做点家务........儿女好,自己就好。

他们对儿女的爱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里,总是默默的。他们从来不会说:“我爱你!”

3.

当儿女成家时,父母本可以过自己的生活了。然后他们选择帮忙带孩子,带孩子是辛苦活,没有白天晚上、没有周末,带孩子是24小时+7天的工作。

“你们只管好好上班,孩子给我们带。”这几乎是所有父母的心声。

孩子哭了,孩子闹了,孩子饿了……父母比带自己的孩子更上心,容不得半点差错。

她们经常推着婴儿车聚在一起聊家常、琐事,脸上有些疲态,除了带孙子外,家务更是要操劳。这样,他们才放心。

我们的父母永远不知道疲惫似的,永远有做不完的活。

4.

我们还在睡梦中,天蒙蒙亮,她们就醒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她们好像永远都在厨房似的,春去冬来、寒冷酷暑,一日三餐,她们永远不倦怠、不嫌烦似的。看着儿女们吃着她们做的饭菜,她们笑盈盈的。

她们也是最晚睡的那个人,洗碗洗筷、洗衣拖地,收拾家当,忙完已夜深了,她们才疲倦地睡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他们也会有抱怨,但是只一阵子,该干嘛又干嘛去了。

他们也会有争执,但是只一会儿,又为儿女的事操心了。

在他们眼里,所有的事都是小事,除了生与死。

儿女再大,都是儿女!都是那个没有长大的小屁孩!

这就是中国父母吧,不求任何回报,只要你好。

脑海中又浮现修鞋匠老人,他那双手,他那些话。他就是中国父母的缩影:勤劳、隐忍、对儿女无私的爱、对生活不屈服……

人家说,孩子的出生不是来报恩,是来讨债的。

我载着父母的款款深情,来到这世上,从这天起,他们没有了自我,从这一天起,他们再也不会为自己打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vn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