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我们集备《孙权劝学》一课,有未来学校参加。
如果让我思考,我会怎么上呢?我不会耍花架子,我会教学生思维之道、写作之道、拓展阅读。
思维之道:孙权为什么劝学?怎么劝学?劝学的效果如何?教给学生思维的三个方法。
对学生来说,最朴素的、最简单、易掌握的才是最好的。
有些资料,把这篇文章分析成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叹学两个片段,但题目是《孙权劝学》,为什么要去写鲁肃叹学呢?
离开题目,只讲两个片段,是对文章内容的肢解,缺少一个中心。不如教给学生围绕题目进行思维的习惯和方法,让学生真正获得。
孙权为什么劝学?涉及到背景知识。当时三国鼎立,国家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可以联系当今时势讲。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涂”就是当权的意思,当权者需有德有才,才能匹配其职位。而这德才的培养可来自书本的学习;“不可不学”双重否定句,是一个领导者对下属毋庸置疑的要求与期望。
蒙辞以军中多务。
当一个人认识不到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时,往往会找借口,或者是敷衍。
但孙权坚持劝说,因为吕蒙在孙权眼里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擅长带兵打仗,可惜没什么文化。
那孙权是怎么劝说的呢?他的话分三步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一表劝说目的。也就是说我知道你是武将,不想让你去做专家学者当文官,只是让你看看书,去了解历史罢了。
我想这个读书的目标是很贴近吕蒙的起点和需求的。孙权的话告诉我们:对一个人的目标要求要符合个人实际。
卿言多务,孰若孤?
二对他的托辞进行反驳。你说事务繁多,哪比得上我呢?对比分析,让对方理由站不住脚。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三现身说法,以自己读书收益大来劝导,言辞恳切。
我觉得孙权劝学的艺术可以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也分三步走:第一,定一个学生可以接受的目标;第二,对比分析学生的托辞或问题;第三,现身说法,那就是老师要求学生做的事,自己也要去做,去读书去写作去做题。
孙权劝学的效果如何?
没有正面写,而是通过鲁肃对吕蒙的惊叹与之结友来表现吕蒙的进步惊人,突出孙权的劝学成功及效果。
写作之道:
题目是《孙权劝学》,所以文章重点放在孙权怎么劝学上以及劝学的效果上。而对吕蒙是如何学习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却略过。这里涉及到围绕题目如何选材的问题。可以说是剪裁得当,主题突出。
值得鉴赏的地方有:精当的对话描写、鲁肃的侧面烘托、吕蒙的前后对比。
当然文言文教学,要多诵读,落实重点字词。
我觉得字词的学习可以适度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去疏通文意。
拓展阅读:王安石的《伤仲永》
两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可以说是一正一反地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吕蒙学习起点低,但在君王孙权的劝说下,通过学习成了一代有勇有谋的名将;仲永起点高,小时候被认作是神童,但被父亲当成了赚钱工具失去了学习的时间,而沦为普通人。
可以说,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什么时候学习都不算晚;不学习的话,别人走过十万八千里,而你还停留在原地。
活到老,学到老。让学习为我们自己赋能!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