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管理智慧之一
□ 湖 山
人们常说老子的《道德经》,是一本管理学的著作,里面讲了许多治国理政的道理,他最早提出“以正治国”、“治国爱民”的思想,提出“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管理理念,其核心思想就是“无为而治”。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体现了一种科学管理的意识,被喻为古代中国最高的领导智慧,深受历代帝王的追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都是运用老子“无为而治”思想治国的典范。
很多人都不明白,什么是“无为而无不为”,经常会把“无为”误会为懒政,理解成什么都不管,把“无不为”理解成什么都管,甚至认为这句话自相矛盾,因此产生了许多误解,引起很大的争议。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对于我们现代的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又有着怎样的警示作用呢?
一、“为”通“违”,无为就是不违反自然规律
老子在《道德经》37章中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意思是说,道的作用是无为的,但它的效果却是无不为。统治者如果能坚守无为而治,万物就会自然地生化繁衍。
老子讲的“无为而无不为”是对道的描述,道是自然而然的,不针对任何人和任何事物有意作为,但这种无为产生的实际效果,却是无所不为。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是一种自然现象。冬天过去了,春天即将来临。万物随着季节转换,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这都是道作用于万物的现象,表现出的是自然规律。
道就是客观的自然规律,就是事理。无为的“为”,与违背的“违”是相通的。老子讲的无为,真正的意思就是不违反客观自然规律。
二、“无为”就是顺应自然
“无为”来自道的超越性,超越就是不受任何影响,按照自然规律发展。太阳的升起落下,月亮的阴晴圆缺,海水的潮涨潮落,都是自然规律,都是道的无为。
“无不为”来自道的内在性,因为世间万物都来自于道,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一切事物的正常发展都是无不为。
老子的道又是一种哲学,不具有主观意志。一切都顺应自然,看上去好像是无所作为,但万物都因为道的无所作为而生生不息,千变万化,这就是无所不为。
道是顺应自然的,道产生了万物,但不主宰万物,任凭万物顺着自然规律发展、繁衍、消亡。所以人也应该顺应自然,老子所讲的无为,就是不违反自然,而无不为就是不主宰自然。
长期以来,人类走进了一个误区,把征服自然作为生产力,总想主宰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认为人定胜天。过去我们发展经济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肆意地破坏自然生态,污染水体、污染空气、污染环境,现在的沙尘天气、雾霾天气、水土流失、洪水泛滥、气候异常,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人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无休止地破坏大自然,破坏自己的生存环境,然后又付出巨大的代价,去修复自然生态,治理环境污染。
人类只有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这个地球,我们才能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如果你总想“有为”,总想挑战自然,就会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带来巨大的灾难。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老子的“无为”,对我们有着一种重要的警示作用。
无为就是顺应自然,顺应自然不等于什么都不做。人与动物不一样,人不仅有本能,还有意志,还有创造力。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然要不断地有所创造,有所创新。老子说:“天大,地大,人亦大”,人再大也大不过天地,人的创造是帮助天地来调整,这种调整必须顺从自然规律,而不是与自然对抗,不是破坏自然,更不能人为的制造灾难。
三、“无为而治”就是天下无事
老子的“无为而治”,是一种人们崇尚的管理模式,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我们应该怎样来理解“无为而无不为”呢?
老子在《道德经》48章中说:“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这段话的意思是,通过无为而达到无所不为,就是把天下治理的太平无事,如果天下不太平、不稳定,就是当政者的治理能力不足。
老子认为的无为而治,就是天下无事,天下无事就是天下大治,就达到了无不为的管理目标。如果天下有事,老百姓不能居乐业,就是国家没有治理好。为什么会没有治理好,就是那些侯王,那些统治者乱作为。乱作为就会民不聊生,就会有事,就会引发社会的动乱。
四、“无为”就是“慎为”,不要乱作为
“无为”不是懒政,还是什么都不干,参照王蒙先生的解读,可以这样来理解老子所讲的“无为”:
其一,“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有道德和智慧底线的作为。那些不道德、不聪明的坏事蠢事,损人利己的事,无论如何应该避免,应该不干,绝对不可为。
其二,“无为”就是不过多干预。不要主观主义、唯意志论、瞎指挥、胡作非为、轻举妄为,不轻易地大张旗鼓,不做表面文章,不乱提目标口号。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成长化育规律,你越是去掺和,就越坏事。
我们现在提倡“小政府,大社会”,就是政府不能大包大揽,什么事都管,要有一条管理的边界。管理的原则就是“抓大放小”,政府的管理主要是宏观的管理,就是要管大事,小的事权要下放给基层。例如企业的生产经营,就应该让企业自己去管,因为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经营发展规律。这种事情政府不要去管,也管不好,你去插手管了,如果企业亏损了,你就负有管理责任。
其三,“无为”不是被动应付,而是不要急于求成。毛主席说过:“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地要一块一块地犁。”我们许多管理者为了树立政绩,都有急于求成的毛病,恨不得一个早上就把蒋介石八百万军队全部消灭。大跃进时期提出过一个口号,叫做“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这就是一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冒进,是一种急躁情绪。
其四,不要过高估计自身的力量与可为性。不要脱离现实的可能性与渐进性。不要把愿望与现实、意念与行为混同起来,又不能割裂开来。总之,老子所讲的“为”,都是有条件的,不符合一定的条件,是不能为的。有悖客观规律的事不能做,情绪化、缺少理性衡量的事情不能做,压根做不到的事情不能做,居功自傲的事情不能做,时机不对的事情不能做。
所以王蒙先生认为,儒家讲三思而行,讲慎言、慎行、慎独,这里头都有无为的意蕴。
对于老子来说,实现无不为的理念不是有为,而是无为。无为不是放任不管,不是无政府主义,而是要“慎为”,不乱作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科学管理,尽量减少决策失误,更不要帮倒忙。
老子认为只有统治者无为了,万物才能自化,才能按照客观规律自然发展,健康发展。统治者做到了“无为而无不为”,不以个人意志妄加干涉人民的生产生活,人民就可以按照自身的所需,发展生产,安居乐业,这样社会就安定了,天下就无事了,就达到了无不为的目标。
网友评论
干涉就是干涉,不干涉就是不干涉,这个问题恐怕不能以多少来论。我认为干涉的不多,是不是就可以多干涉一些呢?多少还是主观上的事情。客观上就是这件事的发展要不要人的参与,要不要干涉?比如种庄稼,不干涉就是一地的草,该干涉就干涉,不该干涉就不能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