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临睡前,叮嘱正在码字的我说,到十二点时,别忘了给女儿发生日祝福。
有点懵。

明明还是个住在心里的孩子,怎么一下就二十四岁了。
记得她刚出生时,我和妻子说过,等女儿长到我们这么大时,我们就老了。现在,女儿长到了我们当年的年纪,我们虽然不承认老了,但,藏起来的一点点白头发和不少开始模糊的记忆骗不了人。
想不起来她出生时是什么心情,想不起来给她说的第一句话,想不起来第一次抱起她的感觉,想不起来如何看到她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说话的激动,很多都想不起来了,只有那个小小软软的身影长在心底。
二十四年,其实并不是很漫长的时光,但足够一个人在心里酝酿出满满的情感。对于女儿,我这个父亲酝酿出的,是独属于我的骄傲。
一周岁的当天断奶,竟然神奇的没有任何哭闹。
一周岁当天,开始自己吃饭,哪怕吃的到处都是,也一点点的坚持。
一岁七个月,送幼儿园。老师感慨的说,没见过这么小就独立的孩子。
三岁,要买儿童自行车。我们的条件就是不搀扶。结果一天之后,自己就可以在小区撒欢。
四岁,要买轮滑。条件仍旧是不搀扶。结果更快,半天自立。
五岁,去喀纳斯旅游,坚持不让我们帮助,最终靠自己,登上山顶的观鱼亭。被所有的游客赞叹。
七岁,自己磕磕绊绊的学滑雪。
八岁,在天池的冰面上带着我开雪地摩托车。
九岁,一个人背着滑翔伞,在湖面上被摩托艇拖着升空。
我的女儿和天才不沾边。唯一的教育方式,就是讲道理再加几顿巴掌。说起来不好听,想起来也愧疚,但是,女儿说,真的很有用啊。
在撒泼打滚讲道理不听的时候,几顿巴掌让她很小就学会了思考和衡量。
几岁的时候,看别的孩子弹钢琴很羡慕,就要求我们买钢琴。我们说,先让你去学几次钢琴课吧,如果你能坚持,就买。
结果,几次课以后,她很认真的告诉我们,不买了,她可能坚持不下来,也没有那么喜欢了。
但是吉他,同样的方式,她坚持到了现在。
我们自己也评价不了自己教育方式的好坏,只是把她想去的地方,想买的东西,想要做的事的决定权都交给她,然后完完整整的告诉她里面所有的利弊,让她自己选择。然后告诉她,只要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的,她决定,我们支持。
万幸,至今,她独立的让我们放心。

中考后,我们让她自己选择喜欢的重点高中。
高三下学期,突然决定选择艺考,那就这样。一个人自己去不同的城市考场去尝试自己喜欢的学校。
报志愿,选了全省就只有一个招录名额的院校,那也好。
大三实习,告诉我们想去繁华的上海,那就去。短短两个月,她实习的传媒公司人事经理告诉她,等你毕业了,如果愿意来,直接转正。
毕业了,很认真的要求我们,不要去找我们在当地的那些同学,她一个人没有问题。然后,一年的时间,经历了三家知名的公司后,来到了现在的看起来还不错的公司里。她说,我现在已经攒够了可以对工作有所选择的基本资历,你们不用担心。
就这样,大了。其中,并不是没有这样那样的灰暗时刻,只是看着她一步步的走着,那些时刻,不知不觉的,就成了一种可以被我们接受的成长的代价。
起码,她的现在,一大部分,是我们希望的我们孩子的样子。
我时常和她聊天,关于理想,关于未来,她却教育我说,我落伍了。她说,理想不要大,未来不要远,太大推不动,太远看不见。
我承认,孩子,你长大了。
善良的继续走下去,健康的做自己的事,吃自己的饭,保持笑容和孩子气,就是了不起的一生。
收了我发给她的生日红包后,她说,以后生日,我应该给妈妈发红包的。
孩子,挺好的,就这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