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讲前先对上周第一讲后的一些争议做个说明。上周有群友认为明“体”而后“用”的这个“体”,应该是64卦的卦象,而不是经文。
的确,先有卦象,后有经文,一直是公认的。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没有经文的64卦,只是一堆符号,并不是后人前赴后继在解读的《周易》。一本只有目录没有内容的书只是个空壳。卦象就象衣服,是经文把这件衣服穿出了风采。孔子读易,着眼点是经文,历代的名家,如王弼、李鼎祚、孔颖达、程颐、朱熹等,着眼点也是经文。而现在解释最混乱的,还是《周易》经文。正是针对历史上解经的乱象,我才提出要先准确把握经文的本义,然后再去研究《周易》之用。
所以,我说的“体”,是特指《周易》原文。“用”,是特指后世在解读《周易》原文基础上的各种应用和发挥。
总之,上次讲读易的思路,中心思想就是“放下”,在“体”未明的情况下,先把所有“用”放下,放下一切羁绊,直面卦爻辞。今天讲读易的方法,中心思想则是“拿起”。因为面对64个卦的卦爻辞,我们不能茫无头绪,不能毫无章法的去解读。
下面我就从六个方面讲解通行本《周易》解读基础须知,其中前三条都是根据卦爻辞的结构特点分析出来的。有了这六条,我们在解读经文的时候,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我曾经在群里说过:历代注解错不在水平,错在思路。就是指的他们没有掌握这些读易的基本准则。
1、两两相对
《周易》64卦讲述了64个主题,但这64个主题是两两相对的,即每个相对的两卦内容相反或者相成。所以应按顺序将每两卦作一对互相参照着读,即1、2卦互参,3、4卦互参,5、6卦互参……奇偶互参的意思是:每组卦中爻位相同的爻辞具有关联性,是呼应的,要对应着去理解。
2、奇干偶枝
《周易》64卦分为上经30卦,下经34卦。上下经结构上是各自独立的。上经30卦中,1、2卦为乾坤,是上篇的概要。3、5、7、9……29卦,这些奇数卦如目录般排列,逻辑鲜明。下篇34卦中,63、64是下篇的概要。31、33、35、37……61卦,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
第一条中就提了,偶数卦是对应奇数卦的,以使主题的阐述更加深入全面。
这种结构特点我称之为奇干偶枝,即奇数卦就象树干那样从上到下贯穿,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偶数卦就像树枝那样使大树枝叶繁茂。
总之,《周易》就是这样以奇卦为经、偶卦为纬,编织出了一个立体结构图。
3、六分法
卦由六爻组成,是种六段分析法。从初爻到上爻反映事物渐进发展的六个阶段:初代表开始,二代表前进,三代表有成,四代表蓄势,五代表鼎盛,上代表收尾,六爻之间有逻辑递进关系。所以,我们读爻辞的时候,要将之放到爻位中去理解,要有坐标思想。
由于古人知识体系所限,研究问题大多是经验式的,多是重其用而难究其理。《系辞》在分析爻位性质时也是根据统计得出大致结论:“二多誉,四多惧,近也。”第二爻爻辞多有美誉,第四爻爻辞则多含警惕,因为它靠近君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第三爻爻辞多言凶险,第五爻爻辞多论功勋,是因为它们贵贱等级不同。
当我们知道六爻的六段论性质后,就能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二爻就象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对年轻人应多鼓励嘛,故多誉;四爻就象一个单位的副总,处身复杂的人际交变中,故多惧。三爻就象一个单位的中层领导,中流砥柱,劳心劳力,出了事往往第一个受牵连,故多凶;五爻就象单位的一把手,志得意满,抱负施展,故多功。可见,爻位的吉凶,其本质是所处阶段的表现。
4、《象》传
《象》传被归入《易传》,但它与《易传》中那些孔门著作不同。关于《象》目前看到最早的记录来自《左传·鲁昭公二年》:“昭公二年(公元前540年)韩宣子适鲁,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那年他才12岁,而鲁国所藏的《易象》是世代流传下来的。
韩宣子适鲁所看到的《易象》是否就是后来流传的《象》传很难确定,但传统看法认为《象》传至少是取自于《易象》的一部分,所以说写作时间远早于孔子时代。
传统《易》注都把分析卦辞的《象》,叫大《象》。分析爻辞的《象》,叫小《象》。两者是注解角度实际上也的确是有区别的。
大《象》不具体解释卦辞,而是分析演易者是如何把两个八卦相互作用的结果与本卦主题联系起来的,即试图解释特定卦象与特定主题相对应的原因。
小《象》则是根据爻位,或者直接从字面上解释爻辞中的关键词。
《象》传是目前所知《周易》最早也是最吻合经义的的注解,所以解读卦爻辞时应以之为参考。
解读中我感到,别看《象》解字数不多,却往往是点睛之笔,可以说这是历史留给我们最重要的《周易》参考资料。
5、关于三个关键字
第一个是贞:
“贞”,本指卜问。在《周易》卦爻辞中出现107次,可谓点睛之字。这个字理解偏差的话,会影响整个解读思路。
我认为,上古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管理者组织和筹划的需求也日益增多,遇到疑难问题时,既有知识的局限使得思维判断力显得力有不逮,于是求助天意来帮助决断的占卜产生了。可见,占卜其实是理性思维的启蒙,从实质上看并不是消极的问,而是积极的思,是在想办法寻求最佳方案。
到了《周易》诞生的时代,有文化的上层人士更是已经不再迷信天命,卜问已经成了一种文化,或者借助启发思维的工具。此时的占卜,已经自觉不自觉的成为一种思考判断行为,所以把《周易》里的“贞”翻译成“多思考”,才更接近这个字的实质。
那么,“利贞”,就是指充分发挥大脑。即应当多动脑子,多想办法的意思。而不是指应当去占卜求天意。
第二个是无:
“无”也是个比较重要的字。无、毋含义交叠,汉代以前常通用。即使汉代以后也还有类似用法,例如《世说新语·许允妇捉夫裾》:“无忧,桓必劝入。”此处的“无”即通“毋”。经笔者多方考证,《周易》中“无”的用法有两种,一种是指没有,跟“有”相对,比如见群龙无首、即鹿无虞、无不利等;另一种是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比如无咎、无悔等。
“无咎”、“无悔”之类文辞,只是表示劝禁,不属于关键词,所以对理解卦爻辞主旨的影响有限,很多时候,即使还是按现在的习惯把“无”理解为“没有”,也是可以说通的,大多数时候也对爻辞的主题没有影响。我只是根据研究试图探其原貌而已。
但只要注意细节还是容易看出两者差别。经文中常有“吉,无咎”连在一起的断辞,言“吉”之后再说“无咎”,如果还把“无咎”理解为没有过失,总觉得有点语意重复,多余了。
总之,毋咎、毋悔,指不要犯过失,不要做出让人后悔的事情,而不是没有过失、没有懊悔。
关于“贞”、“无”,现在只是一提,遇到具体卦爻辞时大家代入斟酌就行。顺便说一下,《周易》里,只有“吉凶悔吝”是占断词,没有“大吉”、“小吉”,“大凶”、“小凶”的说法。“大吉”,应断句为““大,吉。”
第三个是易:
这个字在经文中只出现了两次,对整个注解影响其实不大,放在这里讲,只是因为作者把这个字作为全书的中心思想提炼成了书名。
易的本义是换,交换。用例有很多:
《列子·汤问》——寒暑易节。
《战国策·魏策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左传·哀公八年》——楚人围 宋,易子而食。
《周易》中的两处分别是大壮六五的“丧羊于易”,旅上九的“丧牛于易”,含义均指交易,与本义同。
我认为,作为书名的“易”,其最初的含义正是取其本义,应该理解为交易的易。确切的说,在此应该理解为江山易主的易。
6、六十四卦内容梗概:
要想知道《周易》能做什么用,先要知道他是说什么事的。我的解读结论是:《周易》是中国第一部史书,是按照事件发展顺序,从周的角度描写岐周崛起和殷商守成之间的大国搏弈。商周之争分两个阶段,一个是周文王姬昌创业奠基的阶段,一个是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的阶段。在《周易》里就体现为写周武王事迹的上经30卦,写周文王故事的下经34卦。
为了对即将要讲的上经30卦有个整体印象,现在先说一下《周易》上经的梗概。
1 、乾 :概括武王光辉的一生 2 、坤 :写各阶段的重要作为 ——功创帝业
上经可以再分成几大块。1-2,概括武王的一生事业。这是上经的总论。
3、屯 :写十载寒窗勤学苦练 4 、蒙 :写怎样做到教学相长 ——勤奋学业
5 、需 :写参加工作历练世故 6 、讼 :写遇到疑难怎么解决 ——初入仕途
3-6,成长阶段。
7 、师 :写姬发挂帅靖边伐逆 8 、比 :写怎样才能带好部队 ——沙场建功
9 、小畜:对西岐谨慎积聚实力 10、履 :写化解危机应权通变 ——中坚力量
说明下,履卦说的中坚力量是指此时姬发在文王身边所起到的骨干作用。
7-10,建功立业。
11、泰 :写秉承遗志武王接班 12、否 :写怎样顺利交接政权 ——武王继位
13、同人:写会盟诸侯图谋天下 14、大有:写如何才能广泛结盟 ——十年备战
11-14,继位备战。
15、谦 :写武王克商统一天下 16、豫 :写各阶段应注意要点 ——武王克商
17、随 :写武王治殷恩威并济 18、蛊 :写如何处理战后局面 ——收拾乱局
15-18,灭商平乱。
19、临 :写武王正式治理天下 20、观 :写怎样成为合格君王 ——君临天下
21、噬嗑:写武王建规章督吏治 22、贲 :写官员应当廉洁奉公 ——吏治建设
23、剥 :写武王反思殷纣教训 24、复 :写分析历史鉴往知来 ——行政建设
25、无妄:写武王致力发展经济 26、大畜:写怎样保证长治久安 ——经济建设
27、颐 :写武王制定税赋原则 28、大过:写如何合理组织税收 ——税收规划
19-28,执政治国。
29、坎 :写武王积劳成疾去世 30、离 :写最后时光是怎样的 ——因病辞世
29-30,写武王因病辞世。
读《周易》正文前应知道的六条基本须知就先介绍到这,以上所述是否成立,大家可以暂且当作一个假设,然后在具体解卦的时候去辨证分析。这些原则,既独立,又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周易》的框架,如果六十四卦都能在此框架下合理地贯通,就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巧合了。
由于今天是第一天,阐述的都是基本要领,所以要说的多一些,大家只要把这些基础理解了,后面将会事半功倍。
今天就到这,谢谢大家,欢迎批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