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在生日那天收到了唯一的一条祝福,是一个不过生日的人,但在那天快要结束时收到朋友的祝福比我想得更开心。虽然嘴上说着过生日麻烦,但还是喜欢被挂念的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不就是靠着这样的牵挂维系起来的吗。
疫情期间看到一个博主这样说:
从去年开始吧,自己才开始学着大胆的表达出对别人的在意。比如问候许久不联系的朋友,在节日的时候发祝福讯息给朋友。我知道这些微小的举措或许根本无法让对方体会到我的在意,可表露在意的时候我是开心的、真诚的,我想或许这就够了。
更小一些的时候想做一个很酷的人,那时候狭隘的认为不轻易流露出在意的情绪就是酷,现在看来当时的自己就是把冷漠当成了酷,还真是一个有点可悲的想法。
很多时候明明心里在意得要死可嘴上就是死活不肯承认。到去年为止才发现自己表面强装出来的漠然让自己失去了一些珍贵的东西。
初中的时候逐渐发现别人不太会邀约我一起做事,明明看起来很好的朋友也不会跟我倾诉心事。那个时候明明自己也很想加入她们,很想听到别人对自己说心里话,可就是固执的认为如果自己表露出了一点在意的情绪就会显得自己很脆弱。
因此在听到别人表达难过情绪的时候也很少去关心,那时候觉得这些情绪反正都会过去的,我的关心应该没什么用。因为这样自己也很少收到别人的关心,我想别人或许也以为她的关心起不了多少作用,或许就是我的漠然在拒绝着别人的关心,但事实是收到别人的关心后我会很愉悦。
后来发现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让自己错失了一些东西,包括戛然而止的友情,本该可以更美好一点的恋情。因此开始学着表达在意,慢慢卸下那层伪装的淡漠。
去年暑假回家,奶奶在我还在火车上时就打电话叫我去她家吃饭,我说我回到家有点晚了,我明天早上再去你家吃。第二天早上七点多就给我打电话,生怕我会忘记一样,九点多又打给我说饭快熟了,叫我赶紧起床。现在回想起来也还是很感动,这种被惦记的感觉也是支撑我活下去的几大力量之一。
奶奶年纪大了,我深知我们之间是见一面少一面的关系,所以更要经常表达关心。我其实很少会给奶奶打电话,害怕不知道说什么,那些别人能轻易说出的关心的话语对我而言却很难。我知道说不出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在学着慢慢战胜性格里那些固有的缺陷。人这一生不一直都是在和自己抗争吗,抗争懦弱、贪婪、自私……
其实大部分人喜欢被牵挂的感觉,也喜欢被需要的感觉,也许就是在这些感觉中才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分量,这些抽象的联系也在加重着生命的意义。
对于许久不联系但不想中断的友情,试着做那个表露出在意这段友情的人,我猜对方应该会很开心。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发现你们之间的友情无法延续下去了,那及早结束其实也挺好。
现在的我学会了适时的展现出自己脆弱的一面,或许再往前一步就能肆意的在好朋友面前大哭,而不是做那个只敢躲在被子里哭的胆小鬼。知道了冷漠不是酷,尽力学着对在意的人表达关心。越是亲密的人,我越难用嘴巴直接坦率的表达出我的关心,那我先试着用文字来表达。
见面的时候也大胆的去拥抱对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