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反思:教育的五个阶段

作者: 我就是小树张淑娟 | 来源:发表于2020-08-07 00:23 被阅读0次
    1. 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

    教育的五个阶段是继承性学习-反思性认知-探索性整合-兴趣驱动性积累-心智的升级。---席酉民

    1. 我之前是怎样想的?

    如果让我自己把教育分阶段的话,我肯定先说个最简单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还有个版本就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阶段。如果高级一点,那就是: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

    1. 我之前的想法怎么样?

    我说了三个版本,第一个和第二个大家都知道,没有意义。

    与第1问中的知识点相比,我的第三个版本没有突出教育的对象--人的变化,只考虑了对现有知识的贡献,而教育的目的是要改变人。

    我的第三个版本和知识点相比,二者的共同点在于,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都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渗透的。

    1. 我应该怎样想才对?

    (1) 关联自己的经历

    我在博士二年级之前都是继承性学习,从来没反思过,一直处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出国留学后,我进入了反思性认知阶段,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总也写不出来论文。

    做了老师后,把自己的五问反思整合到了学业测评当中,试图构建一种发展性学业测评方案。同时针对自己和好多学生不会学习的问题,开发了学习心理学课程。随着一轮一轮的迭代升级,我步入了兴趣驱动性积累阶段,目前也是积累阶段。所以今天向大家展示的就是我积累到那里了。

    需要说明的是,自从开始反思后,我的心智开始升级了,因为我不断审视并修正自己的三观,让自己不要一直那么蠢。

    (2) 关联其他知识

    这个知识点和五问反思报告有关。第1问的答案就是继承性学习;第2问和第3问的答案就是反思性认知;第4问和第5问就是探索性整合,不过五问反思是围绕一个知识点在整合,不是围绕一个具体问题在整合。

    如果持续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写五问,那就是兴趣驱动性积累,迟早有一天会变成专家。我感觉我现在就是五问反思报告和五问测评的专家。因为我自己写了快200篇了,批阅了2000篇。没有任何人能有这个体量。

    当然,在写五问的过程中我的心智也是在升级的,因为我看待世界和思考的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写到这里,突然发现:持续写五问反思报告,能打通教育的所有阶段,最终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天呐,我怎么这么厉害,让我叉会腰!

    这个知识点和隐性知识显性化有关。在继承性学习阶段,自己学得一切知识都是显性的。但在反思性认知阶段,好多知识是隐性的,但又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关于自己的知识。

    这些知识往往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不实践是不能发现的。如果反思性不强,即使别人把它们显化了,清楚地告诉你了,你也不会觉得那是条知识,只不过对自己隐身了而已。因此,我觉得反思性认知和隐性知识显性化是一回事。

    1. 我怎样才能用上它?

    (1)解释现象

    为什么中小学的学习那么无聊?因为这个阶段以继承性学习为主,且当前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不够科学,忽略了反思性和探索性,兴趣驱动和心智升级也根本不是老师和家长的关注点。

    为什么那么多人患了“空心病”?因为在这些人的教育过程中,只有知识和技能的增多,不是兴趣驱动,所以他们觉得一切都没意义,也几乎停止了继续寻找。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唠叨?因为他们没有去看对方的反应,没有反思自己的观点是否需要传达,是否有效传达。这就是没有反思性认知造成的。

    为什么那么多人高分低能?因为没有对照周围人群,没有反思自己做人、做事的方式是否合适。这也是没有反思性认知造成的。

    为什么我们的原始创新这么少?因为大家都只学一个专业,又不爱读书,知识面窄得很,知识没办法进行远距离迁移,探索性整合无从谈起,因此所谓的创新也多为小打小闹。因为我觉得创新是探索性整合的结果。这么看,我也理解了为什么国家要搞“四新”了,也理解了西浦为什么倡导融合式教育了。

    (2)优化决策

    回顾这么多年来自己接受的教育,大部分时候只处于继承性学习阶段,反思性认知最近几年才开始,真是后知后觉。所以,以后万一冒出“不用再写五问反思报告了”的想法时,要及时刹车,避免重新回到继承性学习阶段。

    同时需要刹车的想法,还有“都博士了,已经挺厉害了”,“读了那么多书,这人可真厉害”等。这些想法都是把教育认定为只有继承性学习这一个阶段了,所以果断抛弃。

    不再和人争执“读书读傻了”这样的话题,因为说这句话的人,就是在强调教育不只是读书(继承性学习),后面还有更高阶的,比如反思性认知、兴趣驱动性积累和心智模式的升级。

    另外,我把五问反思报告整合到学业测评里,这是探索性整合,已经拿了奖尝到了甜头。以后要持续把五问反思报告整合到其他领域,比如教师培训测评、企业员工培训测评、研究生培养等。

    其实,我开设的“学习心理学”课程也是探索性整合,是相关理论和反思性学习的整合,是知识获取和知识应用的整合,是高大上理论和民间高手实例的整合。更重要的是,我把西浦共创的理念融合进来了,让师生把个体间认知差异和个体内认知差异这部分知识创造出来,是老师经验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当然,最核心的是,学生“不会学习”这一问题与课程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整合。

    以后要多涉猎,多尝试这种跨领域的整合,让创新有套路。我觉得能落实这个想法的办法是:把这个问题作为常态问题问自己,这个可整合到其他领域吗?或是,我还能怎样用上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问反思:教育的五个阶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ex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