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始读书,每天都在被刷新认知,镜姐常说,认知不改变,行为就不会改变,我这1年多来,有目共睹的行动力就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
如果你看了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之后,频频地点头称是,然后一笑而过,生活照旧。
那么这本书跟其他你读过的任何一本书一样,都只是积累的信息而已,不能产生任何的价值。
在知识大爆炸时代,这些信息不及时处理,就会变成信息垃圾,挤占有限的大脑空间,降低学习效率不说,还可能会让你怀疑自己、怀疑人生,最终失去学习动力而放弃成长。
只有你看完一本书、了解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或新观点之后,受到启发,经过认真的反省、总结之后,开始努力改变自己以往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者做事的方法,知识才能真正变成你的,这本书才算没白读。
这也是我刚读完《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之后,需要对自己进行的反思。
首先、关于记笔记的习惯
说实话,我并没有良好的记笔记的习惯,只能说是知识和信息的“搬运工”,看到好的文案和金句,就会直接复制粘贴在笔记本里。
就像书里说的闪念笔记,我的笔记全部都是这样零散的信息,从来没有想过要把它们进一步加工、处理,变成永久信息。
偶尔会翻一翻,发现当时很有感觉的一些文案金句,好像已经过时了,又不想删掉,继续搬运。
结果真的要找重要信息的时候,就要花很长时间,翻着翻着自己也忘了在找什么了,又会被其他的东西带跑了。
久而久之,这些笔记真的成了信息的坟场,于是我就会换一个App,重新开始同样的循环,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改变。
这就是笔记本上信息杂乱带来的问题,更别提将笔记分类了。这是我下一步在笔记方面要做的改进。
其次、关于思考的习惯
不写就无法思考。
这是这本书扉页上卢曼的一句非常醒目的话,刚刚看到的时候,我还不以为意。
直到读到作者说:
读书时,笔记其实也不是最关键的,阅读、理解,思考,转述、提问才是最重要的。
我被这句话击中了,对于理解,我一直以为自己看懂了就行了。
我去年读过的书,也几乎都有输出,大部分都写了书评,发在我的自媒体帐号上,我觉得自己的理解力还算可以,这些输出发表的素材就是我的笔记
而事实上,按照卡片笔记的标准,这离真正的思考还差得远呢?
因为我还需要进一步让每本书的知识点之间产生连接,这也是在镜姐高效阅读训练营,每天进行头脑风暴的目的所在。
这一步却被我忽略了,头脑风暴的时候,我对转述不屑一顾,镜姐提出的问题,我会觉得书上有答案或者其他人会打出答案,我就没必要再重复了。
原来这也是我大脑犯懒、不愿深入思考的表现,所以我的思考还只是停留在表面。
克服惰性,深度思考,把思考落在纸上,主动与之前的知识点建立更多连接,是我以后读书时需要重点培养的习惯。
第三、积累知识的习惯。
去年看了李笑来老师的《财富自由之路》后,就对知识复利的概念印象深刻,并且告诉自己一定要让自己读过的书,学到的知识都能产生复利效应
还给自己订下了复利成长践行者的标签。
但在执行上我却没能跟上,我觉得每天能看到自己有进步,有输出,就是在积累知识,在让知识的价值最大化上面,我并没有下很多功夫。
看了卡片笔记法,我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读完一本书,没能把闪念笔记变成永久笔记保存,也缺乏建立知识连接的意识。
每个月18本书读完,虽然用思维导图把它们放在一起了,但却没有真正的提炼、总结出每本书背后通用的底层逻辑。
说白了,还是懒得思考,惰性使然,导致学到的知识还是不够系统,这其实也是镜姐要求我们通过高效阅读,快速建立知识体系的目的,而我显然还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
所以,通过卡片笔记法,希望我的知识体系大楼根基会更稳,知识资产的复利效应早日发挥作用。
写在最后
从上一期高效阅读魔鬼训练营之后,我在复盘时,就发现自己已经开始注意到,人生六个维度的书本之间的内在联系了,也有被慢慢打通的感觉。
其实这就是量变带来质变的结果,短期内大量阅读,建立知识体系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很感谢自己每一期都能坚持完成18本书的作业,走到最后,哪怕有时候做得不够好,但至少我没有放弃。
如果做不到、或者不想挑战高强度的阅读训练,就要在每本书的思考深度上加强。
就像这次读的《卡片笔记写作法》,越思考,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越深刻,真的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连续输出了很多的笔记,累积将近20000字,还意犹未尽,连我自己都惊讶不已。如果我去年就读到它,可能我的成长速度就不是现在这样。
总之,这本书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更清醒地认识,不再为自己的高效阅读沾沾自喜。
从阅读到写作,虽然我一直在做,但这两点都不是成长中最关键的部分,贯穿其中的理解和思考过程,并把它记录、分析和整理成具有生命力的永久笔记。
让它能够随时随地与不同的知识点建立连接,这样的知识网络体系的搭建工作才更有成效。
也正符合陈春花老师在《价值共生》这本书中强调的观点:知识是个动词。
能够掌握卡片笔记法,就能真正让知识动起来,唤醒懒惰的大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也是知识复利所能产生的最大价值所在。
希望我的这些感悟对你也能有所启发,喜欢就点赞、关注我吧,在成长的路上,愿你我互相见证,携手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