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和大家分享《一页纸工作整理术》的第四天
【主题】
六六法则
【R】
《一页纸工作整理术》原文 《一页纸工作整理术》原文 《一页纸工作整理术》原文 《一页纸工作整理术》原文【I】
What:
该片段详细的介绍了作者从谁?\什么、有多少、在哪里、在什么时候、怎么样、以及为什么,这6个不同的角度去了解问题的观察方法。
Why:
(1)通过“看”这一步骤,我们已经掌握了丰富的信息,我们要试图理解复杂的、庞大的世界仅能依靠大脑提供的认知模式。任何一件事物,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得到的信息是不完全相同的,我们需要去辨认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哪些对我们弄清问题是有直接帮助的,而六六法则能帮助我们对信息进行分类,从而我们能更透彻的了解并解决问题。
How:
(1)谁?\什么:包括人、事、物、具体的观念、机器等等。
(2)有多少:完全是数量问题。
(3)在哪里:事物的位置以及其与四周的空间关系。
(4)在什么时候:判断时间。
(5)怎么样:建立如何运转模式。
(6)为什么:对所有事情的概括,即根本原因。
Where:生活工作中的绝大多数需要观察的场合,六六法则基本适用。
【A1】
2019年8月我完成了一份关于我所在乡镇农村家庭接受高等教育现状的调查,历时半个月,调查报告最终得到了思政老师的表扬。我想正是由于我在实地考察中做了以下几点的观察和考虑:
1、首先我所调查的对象是乡镇农村家庭,但由于是教育方面的调查,我的采访对象应该还包括乡镇学校、乡政府——谁?什么?
2、为了调查数据的可靠性,我向调查对象发放的问卷调查发共60余份,采访人员共四位——有多少?
3、农村家庭是教育的接收者,学校是教育的实践者,政府是教育的把控者。三者与教育形成紧密联系——在哪里?
4、调查完成时间是2019年8月,调查所得结果只针对2019年8月及以前——时间
5、大多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都比较重视等——怎么样?
6、接受高等教育能提升个人才能,为社会做贡献等——为什么?
现在我可以把以上每一点的内容反过来看,比如,谁?——我所调查的对象是乡镇农村家庭,但由于是教育方面的调查,我的采访对象应该还包括乡镇学校、乡政府。这样一看就会发现原来这就是六六法则之一中的“谁”。运用六六法则,我为这份调查报告做好了足够的基础,所以可以看出六六法则是一种非常好的观察方法——6个基本问题,能解决绝大多数问题。
【A2】
背景:周一第一节课,我提前半个小时到了教室。
目标:运用六六法则观察并描述教室里的人。
具体步骤:
(1)谁?\什么:进入教室里我看到了同班的几个男同学和女同学。
(2)有多少:两个男同学和三个女同学 。
(3)在哪里:两个男同学坐在教室座位右边第一排,两人中间隔了一个位置,三个女同学坐在教室座位中间第一排,三人依次紧密而坐。
(4)在什么时候:现在是周一早上的准八点。
(5)怎么样:两个男生正在奋笔疾书的写着什么;三个女生低头看课本,嘴里不时发出小声的阅读声,包括“二叉树、最小生成树”等字眼。
(6)为什么:今天第一节课是数据结构,按照老师以往的习惯,会检查笔记以及抽问同学,所以这两个男生在总结上次课的笔记,而三个女生是在记忆上节课所学的课堂内容。
通过这六个角度,我将教室里的人观察的非常清楚。
我画的图每天我们不见不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