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古今奇闻趣事,传递世间真情善意。大家好,欢迎来到诗文书画汇,本故事为《民间故事》系列之第455期,如果您喜欢,不妨给个关注!
今天给大家讲一篇发生在过去某村子里的一则民间小故事。看过这则民间小故事,希望大伙都能明白故事背后的寓意。
闲话不多言,咱这就开讲这则民间小故事:
靠山村里,住着一位李大妈。李大妈多年前没了老伴,两个儿子又都通过上学,在大城市里安了家。
俩儿子曾多次接母亲去市里与他们同住。可李大妈念及邻里乡亲的情分。
她总是说:“我在村子里没事还能和左邻右舍说说话、玩玩小牌,到了城里我谁都不认识,你们又都上班,我呆着实在没意思。”
俩儿子一听这话,也都理解,最后只得依着母亲了。
但两个人还是不放心母亲,毕竟母亲岁数大了,他俩经常轮流回家看望,见母亲安康他俩也就放心了。
可没过几年,李大妈突然患了重病,一下卧床不起。俩儿子带着母亲走遍了方圆百里的医院,最后结果都一样:李大妈是患了不治之症,医生建议俩儿子,将老人家带回家疗养。
打这之后,俩儿子和儿媳就整日轮流着伺候老母亲。在老母亲弥留前两天,二儿子接到领导电话,要派他出差谈一个项目。
二儿子琢磨着大哥大嫂伺候着老母亲,最近这两天母亲的神色也挺好,就听从公司的安排,坐着火车去了那座遥远的城市。
可就在当天晚上,李大妈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大儿子忙给老二打了电话。
二儿子接到了电话,心痛如刀绞一般。但项目就差最后关头,一时走不开。
他强忍着悲痛,与客户做好了最后一轮谈判。
母亲的丧礼由大儿子操持,可临近出殡的那天二儿子还没有来。
村里的白事主操人李叔就有些着急了:“时候不早了,你母亲得入土为安了,按咱们村的风俗来说,马上就要出殡了,就别等老二了。”
大儿子一听这话,思索片刻后说道:“李叔,就按咱村的风俗办吧!别误了吉时。”
李叔转过身开始吩咐抬棺的众人:“吉时已到,哥几个用点劲儿,送李大妈最后一程,让她入土为安!”
话声一落,众人开始抬棺。一直抬到了村口,大儿子接到了老二的电话:“哥,我正往回赶,还有一会儿就到村头了。”
电话刚挂,众人开始议论纷纷:“老李,这棺怎么重了?”随即李大妈的棺椁重重地落在了地上。
“你们干什么呢?不知道棺椁不能着地吗?”李叔大声喊道。
“我们都抬了一辈子的棺椁了,当然知道这讲究。不过李大妈这棺椁忒玄乎,我们根本抬不动!”
李叔一听这话就开始吆喝:“众人出把力,送李大妈最后一程!1、2、3!抬棺!”
号子喊得很齐,但众人怎么也抬不起那棺椁。李叔见状忙走近前,扶着棺椁说道:“李大妈,孩子们都大了,您放心走,别惦记他们了。您老入土为安的吉时已到,别再难为我们哥几个了。”
李叔说完又开始喊号子,但众人还是抬不动。
就在李叔危难之时,远处来了一辆车。那车走进后,下来之人正是李大妈的二儿子。
“妈!我不孝啊!妈!您老原谅我啊!儿子来迟了啊!”二儿子边哭边在地上跪爬。
他抚摸着棺椁哭得是撕心裂肺,众人被他的哭声感染,纷纷流下了热泪。
李叔将他搀起,后对着李大妈的棺椁说道:“李大妈,老二您也看到了,这下放心了吧?时候不早了,您老上路吧!”
李叔再次喊号子,众人一下就将棺椁抬了起来。一直抬到了墓地里,也没再出怪事。
这事很快就传遍了村子,村里年长的老人们就说:“这是他李大妈放心不下二儿子,非要看看儿子再走。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好了,本期故事我们到这就讲完了,我有酒,也有故事,就差一个爱听故事的你。
文/小田
文中故事来源于民间传说,目的是借故事来明事理!切莫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感谢大家的支持!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