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今天你抑郁了吗?
大概是2015年的时候,或者更早一点,我第一次听说了“抑郁症”这个词。是从我一个正在研究心理学的朋友嘴里说出来的。她说她似乎得了抑郁症。那个时候,国内对于“心理学”、“抑郁症”以及各种精神类疾病的关注度还远没有现在这么高。我一直觉得,她是一个很超前的人,很敏感的人,也很大胆的人,敢于把这些事情讲出来。而那时的我,丝毫不了解抑郁意味着什么,反而白痴一样觉得,“哇塞,你得了一个好前卫的病。”然后在自己身上拼命寻找是否有同样的迹象。如今说来似乎很可笑,那种愚昧无知的态度不知道阻碍了多少人了解抑郁症真相的进程。
当然,在那个时候,或者更早些更晚些的时候,甚至或者也包括现在,人们对于抑郁症还有另外一种理解:狭隘。心胸狭隘、脆弱、矫揉造作、疯子、精神病……这些被强加在抑郁症患者头上的帽子,以及抑郁症患者强加在自己心理上的负担,不知不觉地拉晚了人类历史了解这一疾病的进程。直到一次次抑郁自杀事件曝光,身边一个个或远或近的亲友被确诊并深受困扰,很多人才突然认识到,原来那些让人失眠的、让人作呕的、让人想要逃避的、让人绝望且失去兴趣的……其实是生活。或者说是时代。是时代造就了我们不够快乐的生活。
抑郁症是时代造成的,这样说也许不够准确,但不可否认的是,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关联。在发展越是迅速的国家,以及国家发展越是迅速的阶段,这样的疾病发生的频率就越高。《说来有点可笑》这本书中讲到了这样一段话,“大概有五分之一的美国人都患有精神疾病,而且自杀已经成为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很糟糕。在社会竞争的重压之下,每个人都拼命地想抓住发展的尾巴,凭借自己的力量把它抬得再高一点,每个人都在关注你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做得怎么样,可是却很少有人关注你过得好不好,生活得是否快乐。在“出人头地”的梦境里,每个人都在用评判的眼光看你,搞得你根本没法做自己。
image《说来有点可笑》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克雷格原本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青年,但在社会的评判标准之下,他拼了命努力去考上一所最棒的高中。直到进入那所高中以后,却迎来了人生的噩梦。他发现他没法跟上课程,没法表现得像所有人认为和期望的那样优秀。他说“这都是从我上了那所高中之后开始的。那是我生命中最高兴的一天,最幸福的瞬间。但是自那时开始,每一天我都像下山一样。”
我们究竟为什么抑郁?当真的将自己放置在一种可以对什么都不管不顾的真空状态之下的时候,也许就很容易发现,除了生理上的病变之外,抑郁、狂躁、甚至是拖延,这些精神上反常的症状,其实都只是我们选择出来对抗生活的方式。就像书中所说,“有些时候我只觉得抑郁是我面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
我们需要借由一种非正常的状态,来掩盖自己的疲惫和无能,来掩盖自己其实没办法攻克这道难关,或者早已经厌倦了这种生活的真相。就像克雷格一样,当生活中出现了太多无法面对的事情,又没办法不去面对的时候,只能暂时选择抑郁,以此来控制自己的身体,让它不要再行动。因为每动一步,都是新的痛苦。
好在抑郁症没有那么可怕,至少在这本书里是这样,虽然克雷格三番五次的想要自杀,甚至差一点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当他勇敢地步入精神病院的时候,才突然认识到,抑郁也许只是提醒自己,该换个活法。
克雷格在医院中的生活是非常自在的,也很安逸,远远不是那种恐怖的治疗状态,而是全身心的放松,将自己与外界的纷扰完全隔开。什么都不用思考,只单纯做自己想做的事,交自己想交的朋友。在这种状态里他发现,每个人都可以过得很好。而这也许就是问题所在。
我们每个人都背负了太多的包袱,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话出现,“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很糟。”“每个人都有各式各样的问题,只不过有些人比别人隐藏得好一些罢了。”当我们卸下这些包袱,真正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而非按照世俗的标准去生活时,我们才不会过得那么拧巴,也才不会试图抑郁。只是可惜,这正是生活最难的地方,我们无法自主选择。
无论生活的实际怎样,都可以说《说来有点可笑》是一本让人亢奋的抑郁之书,同时也是一本让人温暖的治愈之书,它似乎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并不可怕的抑郁世界,以及一个原本不应该变得可怕的生活。承认自己并不是超级英雄,不能把所有的事做得透彻。去找那些可以做好的事去做,无论别人怎么看它,这其实没什么可笑。
别再给自己的生活加太重的砝码,反而忽略了该怎么生活。我们只是需要一个避难所,但愿我们都能找到这样的避难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