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盛极必衰,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也是任何事物逃脱不了的宿命。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靠战争获得的统治往往短暂和不牢固。一个国家存在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让人民信赖祖国、安居乐业和为国奉献,培养他们强烈的民族使命感,树立民族的自强、自信、自立的信心和精神。反过来看,那些被殖民、被奴役的民族他们从来不会忘记重新获得自由和重建家园,他们不会束手就擒坐以待毙。但统治者考虑的角度和格局往往和民众相差甚多,如何上下同心,同心合力建设和保卫自己的领土和国家是每一个领导人必须正视和重视的。
战火由多种原因点燃,有人说有些战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人说有些战争是穷兵黩武。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战争有主动和被动之分;战争也有侵略、掠夺、占有与警告、教训、不占有之分,当然战争也有深刻意义和无聊透顶之分。比如说,忽必烈对日本发动的二次战争,意义何在,目的何在?如果我们找不出目的和意义,那么那些战死或淹死在海里的士兵我们该如何面对他们的亡灵?对战争负有主要责任的帝王们我们又该如何评价他们?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政权建国以后如果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往往国力得以迅速发展。然而强大的元帝国不仅没有休养生息,而且内部权力斗争更是穷凶极恶,无所不用其极。元朝攻灭南宋后依然持续对外扩张,如对日战争、对越战争、对爪战争等。
公元1268年,元廷命高丽使者携国书赴日,书中要求日本效法高丽来朝通好,否则将用兵。日本朝廷拒绝接受。公元1274年,忽必烈发动征日战争。他任命征东元帅忻都、右左副帅洪茶丘和刘复亨统率三万余人从高丽合浦出发,相继袭击对马、壹岐岛,逼近肥前沿海诸岛。元军兵船驶进博多湾,在元军的狂轰乱炸下,日军撤至太宰府水城。
元军虽然压制了日军,但山区崎岖复杂地形让不擅长山地作战的元军无法突破九州岛进入九州腹地,而且日军作战方顽强,拼死抵抗,刘复亨受箭伤,元军撤到了船上。当夜忽起台风,把元军200多艘兵船刮翻,忻都只得连夜撤退回国。
老天帮了日本人一个忙,忽必烈当然不甘心,公元1281年,忽必烈发动了对日本的第二次入侵。元军由范文虎、李庭等人率领的江南军十余万人,但队伍因船只推迟了起航。盟军高丽人先行进发,在对马岛惨遭失败。不久,元和高丽联军夺取了壹岐岛,向九州进发,并在不同地点登陆。又遇日军死拼,在弘安之战或博多港之战后,元军受挫退回了船上。没想到又是老天帮忙,一场持续二天的台风让元军舰队大部被摧毁。
台风过后,元军淹死无数,士气暴跌。日将少贰资能之子少贰景资率领数万九州军,水陆结合,对剩余的援军发起迅猛打击。元军受重创,除了范文虎、忻都等人率领少量士卒逃回,其余均都被歼灭或俘虏。
作战的失利给不可一世的忽必烈一定的打击,加上身体的原因,忽必烈于公元1294年病逝,皇太子真金第三子铁穆耳击败长子甘麻剌即位,即元成宗。
铁穆耳在位期间,停止对外战争,专力整顿国内军政。采取限制诸王势力、减免部分赋税、新编律令等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但其在位期间维持守成局面,滥增赏赐,入不敷出,国库资财匮乏,中统钞迅速贬值,朝政日渐衰败。公元1307年,铁穆耳去世,铁穆耳之侄海山即位,即元武宗。
海山在位实施了许多改革,他大范围地封官赏赐,在中书省外另立尚书省,兴建元中都,推行理财政策,强化海运、增课赋税。但四年不到,公元1311年,海山驾崩,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是为元仁宗。
元仁宗也大张旗鼓地进行改革,取消尚书省,罢建元中都,停用至大银钞,进用汉族文臣,减裁冗员,整顿朝政,一改成武两宗的衰败之势。但在公元1316年,元仁宗立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打破了叔侄相传的誓约,导致了后来元朝长达二十年的政治混乱及宫廷斗争。公元1320年,元仁宗崩,传位其子时年17岁的硕德八剌,是为元英宗。
公元1323年,发生“南坡之变”,元英宗被元朝权臣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等刺杀,甘麻剌之子也孙铁木儿被拥立为皇帝。公元1328年,也孙铁木儿去世,死后发生皇位之争。燕帖木儿立武宗长子周王和世瓎(元明宗)为帝,后改立元武宗次子怀王图帖睦尔即位,是为元文宗。也孙铁木儿朝的权相倒剌沙则在上都拥立皇太子阿速吉八即位,是为元天顺帝。随后双方爆发了王位之争,元文宗杀死天顺帝和倒剌沙,和世瓎南下和元文宗相会后不久即暴毙。
公元1332年,元文宗病逝,卜答失里皇后奉元文宗遗诏拥立年仅7岁的和世瓎次子懿瞵质班登上皇位,是为元宁宗,卜答失里太后摄政。仅仅在位53天,元宁宗就去世了,元宁宗长兄13岁的妥懽帖睦尔于公元1333年即位,为元惠宗,明称其顺帝。
公元1340年,忍辱负重当了七年傀儡皇帝的妥懽帖睦尔扳倒权臣伯颜而亲政。亲政初期,他勤于政事,任用脱脱等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统治危机,史称“至正新政”。改革的愿望是好的,在脱脱的帮助下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此时已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了。
公元1348年,方国珍兄弟啸聚海上,对元廷赖以生存的海道漕运构成威胁,元廷无法镇压,只得加以招抚。公元1351年,刘福通等红巾军引爆元末农民起义。元惠宗派枢密院同知赫厮、秃赤率6000蒙古精锐阿速军及各路汉军前往镇压。公元1352年,元惠宗亲自南下督师,镇压徐州的芝麻李红巾军,攻破徐州后,血腥屠城。
到1353年底,红巾军一度转入低潮。公元1354年,张士诚崛起,在高邮建立大周政权。元惠宗再命脱脱出师,集中了蒙古、汉军、西域、吐蕃、高丽等地军队,组成百万大军镇压。张士诚无力支架,只能死守孤城高邮。当时元惠宗的宠幸佞臣康里人哈麻利用脱脱不在朝,又进谗言,诬陷脱脱及其弟也先帖木儿。元惠宗听信了哈麻等人的话,下令削脱脱兵权。脱脱接诏后便交出兵权,而他所统率的百万大军一时溃散,红巾军趁势再起。
公元1358年,元上都被破头潘、关先生所率的红巾军攻破。公元1360年,漠北阳翟王阿鲁辉帖木儿起兵作乱,次年被镇压。然而内乱没有停止,从1356年开始持续近十年,直至1365年,元惠宗任命老臣伯撒里为右丞相,扩廓帖木儿为左丞相,宫廷内斗告一段落。
在吞并了陈友谅,消灭了张士诚,歼灭了方国珍后,朱元璋势力日益壮大。公元1367年,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为口号,举兵北伐。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明军高歌猛进,势不可挡,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进占通州,进逼北京。元惠宗逃出大都,退居漠北。至此,元朝结束了在中原的近百年统治,被逼回他们的老家建立“北元”,欲重整山河,然而历史再也不会给他们机会。
中原一个强大的王朝诞生,那么北方的政局又将如何变化,请看第三十一章《北元的灭亡和鞑靼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