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大年三十马上就到了,可是这个世界却是清平一片,安静地和往日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超市更忙了,街上堵车更严重了。
在这座城市,爆竹被禁放了……燃放爆竹固然对环境不好,还有安全隐患,有时候也挺吵人的,但是过年没有了它,就是觉得不像样了!
爆竹这东西,承载着我们的成长记忆,更承载着中华文化。
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
节日或喜庆日燃放,这种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古人也写了不少关于爆竹的诗词,最有名的就是宋朝王安石的那首《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年味儿】不忘当年"爆竹妞儿"在城市,爆竹被大面积禁放了。本该有的年味儿,也清净的不像样子,人们已经开始回忆过年时候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气味了。若爆竹真的消失了,连带消亡的是一段历史,一段文化,一种民俗。若干年后,百姓怎么想,这已经不重要了。天神怎么想?小鬼们怎么想?老祖宗们怎么想呢?
过大年的时候,我们该如何给孩子们讲清楚"爆竹声中一岁除"中的"爆竹"是什么?那种场景是什么?那种寓意又是什么呢?
不知道他们的童年记忆会是什么样,也不知道会和手机有关还是和什么新鲜事物有关。
【年味儿】不忘当年"爆竹妞儿"而爆竹在我的童年中,有着深刻的意义,难以磨灭,却应该是独一无二。
童年中,我是一个孩子王、"惹祸精"。
二踢脚,小女孩,秸秆堆,你能想到发生什么吗?
敢放二踢脚的小女孩,居然尝试把本该上天的二踢脚躺着放,就想看看它能不能在地面上跑起来!
哇……小伙伴们惊呼:"真跑起来啦!"
紧接欢呼声的是二踢脚的爆炸声,和本该在天气爆炸时发出的清脆声比,这声音明显闷了些。
小伙伴们的好奇心依然不减,眼睛望着爆炸声传来的地方——秸秆堆,农村人冬天烧炕取暖用的。突然有人惊呼:"着火啦!"原来,二踢脚钻进了秸秆堆,爆炸后点燃了秸秆!
在孩子们的惊呼中,大人们拎着水桶出来救火。好在,当时大人们都在家,火被及时扑灭。更好在,是过年,否则等着我的应该是顿胖揍。
我就是现实版的"熊孩子",还好当初是生活在农村。若是生活在城市,我就是那个把爆竹塞进下水井里,炸飞井盖的"亡命徒"。
有了我,放爆竹、放火、调皮捣蛋皆不再是男孩的专利——敢放爆竹的妞儿。
最早,人们都是这样放 后来发明的"利器"童年中,我更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小商人。那时候,卖爆竹是不被管制的。
大年三十,妈妈带着两个妹妹在家里忙小卖店里的生意。为了多卖点钱,我和老爸个骑一辆三轮车在村口摆摊卖爆竹。
每年过年那天都很冷,好像冬天要揪住着小尾巴好好释放一下最后的能量。
站在冷风里,脚是冰的、腿是冷的、手是红的、脸上更是如刀割一样疼的。
即便是那样,我依然吆喝着:"卖爆竹啦,卖爆竹啦,大年三十买爆竹啦!"
面对砍价的人,也毫不畏惧:"便宜不了啦,最多再赠您一小挂鞭。"面对一个不到10岁的小姑娘,大人们也就不好意思还价了。
"这丫头,真会做生意!"
村里已经有人家在放炮,准备开始吃午饭了。而我和老爸,却依然坚守在村口的爆竹摊。等到我家吃午饭的时候,往往都是中午1点半以后了。
冷着,饿着,心里美着!因为我长大啦,因为我挣钱啦,因为我可以替父母分担啦……
农村孩子这份情结你可曾有过?
现在,每年过年我都会想起和爸爸出摊卖爆竹的情景。想起和爸爸卖的一样多的钱,想起人们的夸赞,想起爸爸骄傲的眼神,想起内心的荣耀之感。
从小我就懂得:替父母分担是我的责任。
有了我,养家糊口分担责任,也就不只是男孩必做——敢去吆喝卖爆竹的妞儿。
童年的大年,这个妞儿放过炮、玩过火、摆过摊、赚过钱。有童真,有童趣,有责任,有使命!
生活在你的童年种下过什么,只有成年后才能开花结果,偶尔回头看看,才能在回味中醒悟。
年年过年,年年念,不忘当年"爆竹妞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