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见,鬼灯一线,露出桃花面”,看到标题,是不是有种惊悚的感觉。
漆黑的夜晚,灯光忽明忽暗,朦朦胧胧中,恍惚间,一个笑面桃花的女子脸庞突然出现。
这种感觉,像极了现在恐怖片的常用套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突然转身的刹那,一个带着诡异笑容的脸突然出现了……
还记得《倩女幽魂》那部电影吗,王祖贤饰演的聂小倩,一袭白衣,若缕似仙,清媚容颜,长发满辉。
她因生得太美,被妖物胁迫,做尽伤天害理的事,但作恶非她所愿。
为了追求爱情,她不惜牺牲一切,她美丽善良,超凡脱俗,坚强勇敢。
关于这类题材的影视剧有很多,而影视剧取材大多来源于文学作品。
当然,文学作品的分类很多,有些是喜剧,有些是悲剧,有些是爱情作品,而有些则是惊悚作品,也就是我们读的鬼故事。
但,我们似乎很少能在唐诗宋词之中读到“鬼”的题材。
在我们学习的这些诗词中,要么是借景、咏物抒情,穷尽物态之丰,收得貌神感慨;要么是泪眼婆娑,哀哀送别,萋萋满别情;要么是青春爱情,灵犀一点不通,蓬山隔着万重。
其实,历史上的鬼诗鬼词并不少见,只是我们接触的比较少,或是作为小众,被我们忽略了。
提到“鬼诗”,首当其冲当选素有“诗鬼”之称的李贺,他用幽凄的笔墨创作了大量有关冥界与鬼域的诗作。
在他的诗中充斥着荒坟野冢、枯枝败叶、冷月幽花、白骨孤魂等意象,阴森晦暗,凄美感人。
不过,李贺的诗虽鬼气十足,但绝大多数还只是虚写。说白了,就是诗人自身的感受与笔下的环境交融。
这些诗作的背后是他自己对命运的控诉,对生命本质的思索,以及对现在世界的极度失望。这里的魑魅魍魉,就是他心中的巨大失落和哀伤。
读李贺的这些诗,更多的是能够体会他内心的孤独寂寞,其实并不算骇人。
但有一首“鬼词”,堪比《聊斋志异》,凄凉唯美,极有画面感,读后令人头皮发麻,却又忍不住心向往之。
它就是清代著名诗人黄景仁的一首代表作《点绛唇》,在这首词中,作者用了奇特清新,又凄美婉约的笔触,刻画了一位为了爱情,苦苦寻觅的女鬼形象。
这是一首画面感太强的凄美作品,读完毛骨悚然。切记,不要夜晚读哦!
黄景仁,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
他是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为清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和王昙并称“二仲”,和洪亮吉并称“二俊”,为毗陵七子之一。
黄景仁擅长写诗,风格比较像李白,“天才亮特”,但是风格悲苦,《绮怀》十六首是他的代表作。
黄景仁也是个可怜人,他四岁丧父,家境清贫,被母亲屠氏独自抚养成人。
黄景仁是个能力突出的人,少年时期便有诗名,八岁能制举文。十六岁应童子试,三千人中名列第一。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黄景仁开始四方奔波,在江阴遇到了一生挚友——清代著名学者洪亮吉。
乾隆三十三年,黄景仁开始浪游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
但是可惜的是,他一生的成就并不大,并且穷困潦倒,直到乾隆四十六(1781年)才被任命为县丞。
但是仅仅过了两年,他便病逝了,年仅35岁。友人洪亮吉持其丧以归。作品辑成《两当轩集》。
《点绛唇》
细草空林,丝丝冷雨挽风片。瘦小孤魂,伴个人儿便。
寂寞泉台,今夜呼君遍。朦胧见,鬼灯一线,露出桃花面。
——清·黄景仁
赏析
黄景仁的这首《点绛唇》看似写鬼,实际上仍然是抒写自己的孤独和落寞。
这一点,在明清文人里倒是普遍。但关键就在于,他的这首鬼词写得太形象了。
细草空林,丝丝冷雨挽风片。
瘦小孤魂,伴个人儿便。
词上片的意思是在遍布细草的空疏树林之中,天上下着丝丝小雨,风也呼呼地吹着,呈现一片寂寥无人的景象。
此时,有一个瘦小而又孤独的魂魄出现了,她想要寻找一个伙伴一同玩耍。
词的上片,一开始就渲染了一个挺阴森的环境。草并不茂盛,三三两两的细草,在一片空林中随风飘动。丝丝冷雨,也飘洒下来。
这样的场景可比月黑风高之类的,要有感染力多了,恍惚间我们似乎都能听到了风吹草的沙沙声。
这时候,一“瘦小孤魂”出场了。很显然,看似写鬼实则写自己的孤独。
寂寞泉台,今夜呼君遍。
朦胧见,鬼灯一线,露出桃花面。
词下片的意思是,她寂寞地站在泉台,呼叫着心上人的名字。男主人公在恍惚之间,仿佛听到了叫声。
男主人公向窗外看去,忽然看见远处一丝光亮,那里露出了一个桃花般美丽的容颜。
词的下片,写这鬼的所行所思。她一遍遍地呼喊着爱人的名字,却怎么也寻不到对方。突然,灯打到她脸上,一桃花面出现了。
在古典文学里,“桃花面”泛指的是女子的美貌。
一般来说,这三个字形容的美感都是阳光、自然的,比如宋代金章宗的“借得洞庭春,飞上桃花面”。
因此当“桃花面”出现在一个夜间,出现的女鬼身上时,就已经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对比。
这女鬼本也是貌美的女子,也是有一腔真情在心的,却只能在枯草空林中爱而不得。
很显然,这与怀才不遇的词人所处的境地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她是为爱而苦,词人是因生计而累。
其实古代还有很多这样的“鬼诗”、“鬼词”,黄景仁这首作品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很大原因正是因为写得够讲究。
一来,气氛的渲染已经到位了,女鬼才出场;二来,并非单纯地写词来吓人,而是借女鬼喻人,借女鬼之苦喻事;三来,语句非常精炼,基本上做到了一字不可减。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